- 4
- 评论
- 收藏
回望“十四五”,我们为上海16个区送上“颁奖词”
2025-11-21 09:26
字号
时代浪潮奔涌向前,五年征程铸就辉煌。“十四五”的上海,十六个区有十六种奋进,有十六种精彩。
对上海这座超大城市来说,十六个行政区既是国家战略的基层实践者,也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更是民生幸福的直接守护者。从中心城区的功能升级到远郊区域的战略崛起,从创新动能的厚积薄发到生态底色的持续擦亮,各区立足禀赋、各展所长,以差异化发展汇聚成上海高质量发展的磅礴伟力。
这五年,上海各区发展亮点纷呈。徐汇“模速空间”强势突围,以科创动力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虹口北外滩、杨浦复兴岛,在黄浦江畔勾勒出世界级滨水空间的壮丽轮廓;静安“路易号”巨轮领航前行,推动高端商务与现代服务能级持续跃升;普陀以“金钥匙”之姿深耕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奏响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新章;金山借力乐高乐园、雷克萨斯等重大项目,在“南北转型”中塑造城市新形象……
从苏州河两岸到淀山湖之滨,从东海之畔到长三角腹地,十六个区协同发力、多点开花,共同铸就了上海“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成绩,也为“十五五”时期的扬帆起航奠定了坚实基础。
最近,解放·上观推出“品区·五年”系列,为上海每个区都送上一个“关键词”。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浦东
关键词:破风
赛车时,破风者率先冲出去与自然环境对抗,给后面的赛车手制造尾流,让他们最大程度节省体力。破风者未必会第一个冲过终点线,但最烈的风擦过他的肩,最急的气流撞过他的背。没人比他更懂,那份奔赴山海的勇气从不是为了胜利的掌声,而是明知承担与背负着什么,仍为同伴披荆斩棘。
对上海乃至对全国而言,浦东便是“破风”之人。过去五年,浦东担起《引领区意见》《浦东综改试点》《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三项国家赋予的战略任务,目标是形成一大批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成果。这些任务既不是“特批”给浦东的政策红利,也不是开放“准入”层面的“一放了之”,而是必须要靠浦东自己去入水试温。
如今,浦东的试验田作用已凸显,越来越多的兄弟城市将随着制度创新的“尾流”迎头赶上。面向未来,浦东更大的责任在于率先接轨国际规则,探索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权益等改革事项,代表中国在新的国际经贸格局中发声。
杨浦
关键词:多维
过去五年,杨浦的变化有着属于自己的多维坐标。
平面上看,15.5公里的杨浦滨江围绕“一岛两翼”加速转型;立体上看,280米的新江湾城云际尚浦双子塔成为城市科创新地标。平面与立体之外,在城市的多维坐标系中,杨浦在许多维度上都有新变化。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从创新热土到数字云端,杨浦正不断沿着多维坐标,打开城市新格局。
描述杨浦的变化,也只有借由额外的维度。这片土地就像一支离弦的箭:若从射手的视角追望,目之所及不过是其渐渐缩小的背影;唯有站在一个与之平行的视角,方能见其疾驰破空的姿态与一往无前的勇气。
黄浦
关键词:芳华
“芳华”指美好的时光。过去5年,黄浦迎来了城市功能重塑的最好时期。
“十四五”期间,黄浦累计完成旧改征收3.7万户以上。今年,黄浦总体完成了“手拎马桶”的改造工作。至此,黄浦终于可以“轻装上阵”,城市更新快马加鞭。很多老上海人熟悉的老地块有了新功能、新形象,城市功能的重塑也激发了黄浦的经济活力。
“芳华”也指香气远播。过去5年,黄浦推动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焕新消费场景,中外游客纷至沓来。
面向未来,唯有抓紧时间,努力进取,才能不负“芳华”。作为上海的“心脏”“窗口”“名片”,黄浦应抓住时间窗口期,尽快找到制度突破口,让科技创新、时尚创新和金融创新叠加,探索出一条基于城市更新促进产业生长的新路径。
虹口
关键词:佳酿
过去五年,虹口宛如一个积淀着厚重历史底蕴的“旧瓶”,迎来了被重新开启、装入“新酒”的时刻。它开始酝酿,也逐渐散发出醇厚的酒香。
“旧瓶”如何装“新酒”?对虹口来说,既要把承载历史故事、文脉的老建筑、老物件等“旧瓶”保护好,也要为好土地装入“新酒”:找到好人家、锻造好作品、集聚好功能。当城市更新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虹口的历史底蕴对现代生活实现赋能,传承与创新双向奔赴。
对虹口来说,“新酒”要变为“佳酿”,意味着产业的转型与升级,产业生态的重塑与再造。近年来,虹口经济加速发展,背后离不开航运与金融业的贡献。当“佳酿”逐步酿成,“酒香”渐渐醇厚,更需人民共品、共享。F1格子旗嘉年华、上海国际咖啡文化节、入境邮轮市集、2025哈斗(HADO)世冠杯……伴随着一场场活动,客流、消费流在虹口涌动,城市魅力不断提升。
崇明
关键词:定力
“十四五”以来,崇明坚持生态立岛不动摇,用实践证明:真正的发展“定力”,是对自身战略定位的自信,更是将自身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的不懈探索。
生态是崇明最大的“比较优势”,一切发展都必须建立在生态友好的基础上,这是崇明干部群众的共识。有“定力”,往往意味着拒绝诱惑、付出代价,意味着对“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清醒认知。崇明的“十四五”始终以生态红线为刚性约束,拒绝了短期可得的利益、急功近利的数字考核,守住了世界级生态岛的根基。
有“定力”,不是墨守成规、拒绝变化,而是因为看到了更宏阔、更令人憧憬的“诗和远方”。2026年是崇明撤县设区十周年,如今的崇明已今非昔比,早已没有“身份认同”方面的困境,面向未来更需考量:如何走出一条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超大城市的生态实践提供更具标杆意义的“崇明样本”。
闵行
关键词:站位
“将上海地图纵横对折两次,地理中心点所在就位于闵行区”“闵行是市区中的郊区、郊区中的市区,在区位交通、商务成本上具有双重优势”……不管是强调上海地图上的中心位置,还是南虹桥要站“长三角C位”,抑或是大零号湾的“世界级湾区”目标,闵行很多时候都喜欢把自身放到一个更大的坐标体系中,设定一个“独特而高远”的目标位置,并为此而努力奋斗。
过去五年,闵行处于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重要机遇期,包括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发展的机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机遇、上海南部科创中心发展的机遇等,这也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决战决胜期。
展望未来,闵行瞄准了新“站位”:全力打造成为国际开放枢纽门户、科技创新策源湾区、新质链群集聚高地、人民城市示范标杆。
宝山
关键词:抢滩
“抢滩”,原指以最快速度抢占岸滩阵地,建立桥头堡。置于区域发展的语境下,展现的是紧抓时代机遇,全面转型的奋进与开拓。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说到宝山,不少人会想到一个与主城区有“距离感”的“工业巨人”,厚重有余,轻盈不足。然而过去5年里,这片土地却发生着巨变,上演了一场场波澜壮阔的“抢滩”登陆战。
宝山“抢滩”,首先是围绕水与岸做文章。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今年上半年靠泊艘次、旅客出入境接待人次分别占全国运营量的51%和70%。同时,宝山想办法完善邮轮产业体系、把链路做长。另外,在打造“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的过程中,宝山通过与高校共建大学科技园,构建科创网络,持续提升区域科创浓度,持续推进科创领域的“抢滩”行动。
宝山的“抢滩”,蕴含着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建设国际大都市主城区,就是要凸显国际化、都市风貌,加速从“点的惊艳”进化为“面的繁荣”。
奉贤
关键词:越野
上海16个区里,奉贤一直不算是“天然禀赋”高的选手,历史上天落雨的“大利好”也不多。但时间磨砺了奉贤,锻造出“路越难越要走”的坚韧,恰如越野赛场上的精气神。
5年间,奉贤以超越常规、突破边界、跃升能级的行动宣言,进一步剥离了“乡野”气质的刻板印象,持续激活地区更大的潜力。
“无中生有”的东方美谷,过去五年一边抓企业集聚,构建完整产业生态,一边在化妆品原料创新、品牌出海等关键领域努力突破,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绿色新能源产业,目前在奉贤已攀升至近千亿元的产业规模,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乡村振兴,奉贤已有不少村子崭露头角,“百村集团”等平台持续为村集体经济“造血”。
回望“十四五”,“越野”精神已成为奉贤宝贵的财富。尽管前路仍有“沟坎”与“陡坡”,但勇往直前的惯性会驱使奉贤一往无前。
徐汇
关键词:大时代
过去几年,徐汇滨江除了有能散步、小憩、赏景的步道,有充满艺术气息、令人心驰神往的各类地标,还涌来了全球科技创新的巨浪,吹来了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劲风。
“模速空间”,这一全国首个大模型专业孵化和加速载体,“十四五”期间在徐汇滨江横空出世,惊艳四方。时尚优雅、底蕴深厚的上海“老克勒”徐汇区,也因此更添“硬核”味。
当全球科技创新的浪潮奔涌至智能革命的深水区,“十四五”期间,徐汇以战略远见锚定人工智能赛道,以“模速空间”为支点,撬动区域发展全方位跃升,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时代”立于潮头。
“十四五”期间,处于科技革命“大时代”的徐汇,也迎来了自身空间持续迭代升级、城市活力不断激发的“大时代”。另外,徐汇的“大时代”里也有“小确幸”,宏阔的时代叙事里,徐汇始终高度重视“民生温度”,始终坚持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红利。
松江
关键词:突围
一旦突出重围,就是一片新天地。松江的“十四五”,一直在突围。
“突围”,是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必然,也是松江自身积极应对挑战,化被动为主动的选择。这种突围不是局部修补,不是某个领域的技术突破或项目攻坚,而是从“单点突破”到“整体跃升”的质变。比如,依托G60国际商贸综合服务平台,松江不少龙头企业已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合作,实现从“单打独斗”到“集群出海”的转身。
突围战中,松江区下定决心盘活低效用地,以园区高效治理与二次开发作为突破口;注重统筹协调,强调战略战术,在目标设定、政策配套、资源投入、进度把控上形成“一盘棋”格局,为突围攻坚提供制度保障。
一次突围不是终点,螺旋式发展是转型的必由之路。这意味着松江的突围战是“突破—稳定—再突破”的动态演进,需要坚持不懈破局。归根到底,打赢突围战的关键在于激发“人”的潜力和积极性。
青浦
关键词:提速
于青浦而言,“十四五”是发展速度拉满的五年。“提速”不是简单“变快”,而是分三个层次:确定方向、转化能量、稳定核心。
提速,不仅是一个提高数量级的过程,更是一个确定方向的过程。在上海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时代背景下,青浦的发展定位逐渐明晰:“长三角创新枢纽”,这是“青浦速度”的方向。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博会、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新城建设等大战略,因其“高度”而存在势能。当多重势能叠加作用于青浦区时,势能便转化为区域发展的强劲动能。能量积蓄到一定程度,区域发展便能“弹射起步”。
要实现提速,还有一个隐蔽但关键的因素:强大而稳定的“核心力量”。青浦的“核心”,是江南水乡的厚重底蕴,是世界级著名湖区的生态底气。水乡青浦,每一朵浪花里都藏着“高质量发展”的想象力和可能性。
金山
关键词:捷报
有人说,长期以来,金山一直缺乏重大机遇和项目,只能以“孤勇者”的姿态一路奋发前行。但“十四五”期间,乐高乐园、雷克萨斯新能源汽车项目、先正达全球植保中国创新中心、瑞金医院金山院区等大项目一个个“砸”了过来,“捷报”频传。
一个个捷报,“报”的并不只是单个项目,而是一个个产业集群和地区板块的崛起。重大工程的建设过程本身,就是一场提振信心的动员。看得见、摸得着的项目,是产业转型、空间转型、治理转型的关键抓手,正共同构筑金山的美好未来。
近年来,金山产业经济有了“起势突围”的势头。作为全市“南北转型”的两大主体之一,金山区撕掉“化工即污染”“远郊即偏远”“农业即落后”等旧标签,终于迎来大发展的好时候。对金山来说,“捷报”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
普陀
关键词:金钥匙
翻开长三角区域地图,普陀区的地形很像一把“金钥匙”,而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如同一条横贯东西、辐射南北的大动脉,串起沿线9座城市——上海、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
全长2300米的武宁路,集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近千家科技创新主体,是上海连接沪宁沿线的要冲。2023年4月起,普陀区借助武宁路沿线科创资源,成立武宁创新共同体。到今年2月,普陀区主动服务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作为上海连接长三角的“西大堂”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承载区,站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历史交汇点上。
从区域空间看,普陀是离长三角最近的中心城区,也是中心城区开发空间潜力最大的区域;从产业基因看,普陀是长三角流量经济高地、民营企业创业热土,具备承接和链接长三角创新资源的天然优势。“十四五”期间,普陀升级为服务长三角、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会客厅”与“桥头堡”。
嘉定
关键词:多面
曾经的嘉定,是以制造闻名的“汽车城”和“科技卫星城”。过去五年,嘉定完成了一场静水深流式的蜕变。
漫步嘉定新城远香湖畔,水清岸绿、白鹭翩跹的自然风光令人流连。每逢周末、节假日,不仅嘉定图书馆一座难求,混知书店的漫画科普课程和脱口秀同样“秒空”。远香文化环的“出圈”,是嘉定产业动能、科创策源、区域协同、民生福祉全面发力的结果。
回望“十四五”,嘉定拒绝“偏科”,堪称“多面”。产业方面,如今的嘉定不是只有汽车“能打”,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也强势崛起。区域发展方面,嘉定不断构建新增长极,继“北虹桥”出圈后,南翔西部也加入了“大虹桥”。民生领域,嘉定亦有“柔软面”,一系列公共配套设施和生活服务保障的完善,为嘉定人和“新嘉定人”提供了具有现代化城市风范的工作生活空间。
静安
关键词:名场面
南京西路商圈,一艘气势恢宏的巨轮出现在鳞次栉比的楼群中。巨轮外侧,国际知名奢侈品牌“路易威登”经典的“老花”图案直晃人眼,视觉张力、消费潜力、城市魅力直接拉满。
这样的城市新地标,出现在上海其他区域可能略显突兀。唯独在静安,人们非但不会觉得奇怪,反而一边掏出手机拍照打卡,一边感叹:这才叫静安,这才是“魔都”让人欲罢不能的地方。
回望“十四五”,类似的“名场面”,静安还有不少。五年来,静安呈现一个个“名场面”,或惊艳、或新奇、或美妙、或温馨,展现一座国际大都市的吸引力和魅力。
静安的“名场面”,不是肤浅的热热闹闹、昙花一现的“弹眼落睛”,背后具有深意。静安的“名场面”,是上海的“风向标”。在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过程中,静安乃至上海不断释放着开放积极的信号,持续增强着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长宁
关键词:专注力
过去五年,长宁锚定“数字长宁”建设不动摇,在线新经济、生产性互联网等数字经济细分赛道蓬勃发展。独特的区域禀赋,更让“梧桐树下写代码、风貌区内搞科研、咖啡馆里开晨会、烟火气中聊创新”转化为强大的创新动能。
在“科创回归都市”成为全球趋势的背景下,“数字长宁”迎来厚积薄发。长宁因时而动,专注打造“上海硅巷”科创街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如今,“上海硅巷”科创街区突破了研发、办公、商业、文化、居住等功能分区之间的硬隔离,已培育出黑湖科技等一批国家级、市级专精特新企业,让“数字长宁”这一区域品牌有了全新注解:融合科技创新与城市更新,进一步拓展了数字经济的新空间、新模式。
专注力,本身就是一种区域竞争力。长宁,看似温婉细腻的城市形象表层下,有着一颗坚韧不拔的“硬核”之心。
对上海这座超大城市来说,十六个行政区既是国家战略的基层实践者,也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更是民生幸福的直接守护者。从中心城区的功能升级到远郊区域的战略崛起,从创新动能的厚积薄发到生态底色的持续擦亮,各区立足禀赋、各展所长,以差异化发展汇聚成上海高质量发展的磅礴伟力。
这五年,上海各区发展亮点纷呈。徐汇“模速空间”强势突围,以科创动力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虹口北外滩、杨浦复兴岛,在黄浦江畔勾勒出世界级滨水空间的壮丽轮廓;静安“路易号”巨轮领航前行,推动高端商务与现代服务能级持续跃升;普陀以“金钥匙”之姿深耕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奏响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新章;金山借力乐高乐园、雷克萨斯等重大项目,在“南北转型”中塑造城市新形象……
从苏州河两岸到淀山湖之滨,从东海之畔到长三角腹地,十六个区协同发力、多点开花,共同铸就了上海“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成绩,也为“十五五”时期的扬帆起航奠定了坚实基础。
最近,解放·上观推出“品区·五年”系列,为上海每个区都送上一个“关键词”。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浦东
关键词:破风
赛车时,破风者率先冲出去与自然环境对抗,给后面的赛车手制造尾流,让他们最大程度节省体力。破风者未必会第一个冲过终点线,但最烈的风擦过他的肩,最急的气流撞过他的背。没人比他更懂,那份奔赴山海的勇气从不是为了胜利的掌声,而是明知承担与背负着什么,仍为同伴披荆斩棘。对上海乃至对全国而言,浦东便是“破风”之人。过去五年,浦东担起《引领区意见》《浦东综改试点》《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三项国家赋予的战略任务,目标是形成一大批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成果。这些任务既不是“特批”给浦东的政策红利,也不是开放“准入”层面的“一放了之”,而是必须要靠浦东自己去入水试温。
如今,浦东的试验田作用已凸显,越来越多的兄弟城市将随着制度创新的“尾流”迎头赶上。面向未来,浦东更大的责任在于率先接轨国际规则,探索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权益等改革事项,代表中国在新的国际经贸格局中发声。
杨浦
关键词:多维
过去五年,杨浦的变化有着属于自己的多维坐标。平面上看,15.5公里的杨浦滨江围绕“一岛两翼”加速转型;立体上看,280米的新江湾城云际尚浦双子塔成为城市科创新地标。平面与立体之外,在城市的多维坐标系中,杨浦在许多维度上都有新变化。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从创新热土到数字云端,杨浦正不断沿着多维坐标,打开城市新格局。
描述杨浦的变化,也只有借由额外的维度。这片土地就像一支离弦的箭:若从射手的视角追望,目之所及不过是其渐渐缩小的背影;唯有站在一个与之平行的视角,方能见其疾驰破空的姿态与一往无前的勇气。
黄浦
关键词:芳华
“芳华”指美好的时光。过去5年,黄浦迎来了城市功能重塑的最好时期。“十四五”期间,黄浦累计完成旧改征收3.7万户以上。今年,黄浦总体完成了“手拎马桶”的改造工作。至此,黄浦终于可以“轻装上阵”,城市更新快马加鞭。很多老上海人熟悉的老地块有了新功能、新形象,城市功能的重塑也激发了黄浦的经济活力。
“芳华”也指香气远播。过去5年,黄浦推动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焕新消费场景,中外游客纷至沓来。
面向未来,唯有抓紧时间,努力进取,才能不负“芳华”。作为上海的“心脏”“窗口”“名片”,黄浦应抓住时间窗口期,尽快找到制度突破口,让科技创新、时尚创新和金融创新叠加,探索出一条基于城市更新促进产业生长的新路径。
虹口
关键词:佳酿
过去五年,虹口宛如一个积淀着厚重历史底蕴的“旧瓶”,迎来了被重新开启、装入“新酒”的时刻。它开始酝酿,也逐渐散发出醇厚的酒香。“旧瓶”如何装“新酒”?对虹口来说,既要把承载历史故事、文脉的老建筑、老物件等“旧瓶”保护好,也要为好土地装入“新酒”:找到好人家、锻造好作品、集聚好功能。当城市更新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虹口的历史底蕴对现代生活实现赋能,传承与创新双向奔赴。
对虹口来说,“新酒”要变为“佳酿”,意味着产业的转型与升级,产业生态的重塑与再造。近年来,虹口经济加速发展,背后离不开航运与金融业的贡献。当“佳酿”逐步酿成,“酒香”渐渐醇厚,更需人民共品、共享。F1格子旗嘉年华、上海国际咖啡文化节、入境邮轮市集、2025哈斗(HADO)世冠杯……伴随着一场场活动,客流、消费流在虹口涌动,城市魅力不断提升。
崇明
关键词:定力
“十四五”以来,崇明坚持生态立岛不动摇,用实践证明:真正的发展“定力”,是对自身战略定位的自信,更是将自身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的不懈探索。生态是崇明最大的“比较优势”,一切发展都必须建立在生态友好的基础上,这是崇明干部群众的共识。有“定力”,往往意味着拒绝诱惑、付出代价,意味着对“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清醒认知。崇明的“十四五”始终以生态红线为刚性约束,拒绝了短期可得的利益、急功近利的数字考核,守住了世界级生态岛的根基。
有“定力”,不是墨守成规、拒绝变化,而是因为看到了更宏阔、更令人憧憬的“诗和远方”。2026年是崇明撤县设区十周年,如今的崇明已今非昔比,早已没有“身份认同”方面的困境,面向未来更需考量:如何走出一条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超大城市的生态实践提供更具标杆意义的“崇明样本”。
闵行
关键词:站位
“将上海地图纵横对折两次,地理中心点所在就位于闵行区”“闵行是市区中的郊区、郊区中的市区,在区位交通、商务成本上具有双重优势”……不管是强调上海地图上的中心位置,还是南虹桥要站“长三角C位”,抑或是大零号湾的“世界级湾区”目标,闵行很多时候都喜欢把自身放到一个更大的坐标体系中,设定一个“独特而高远”的目标位置,并为此而努力奋斗。过去五年,闵行处于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重要机遇期,包括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发展的机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机遇、上海南部科创中心发展的机遇等,这也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决战决胜期。
展望未来,闵行瞄准了新“站位”:全力打造成为国际开放枢纽门户、科技创新策源湾区、新质链群集聚高地、人民城市示范标杆。
宝山
关键词:抢滩
“抢滩”,原指以最快速度抢占岸滩阵地,建立桥头堡。置于区域发展的语境下,展现的是紧抓时代机遇,全面转型的奋进与开拓。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说到宝山,不少人会想到一个与主城区有“距离感”的“工业巨人”,厚重有余,轻盈不足。然而过去5年里,这片土地却发生着巨变,上演了一场场波澜壮阔的“抢滩”登陆战。
宝山“抢滩”,首先是围绕水与岸做文章。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今年上半年靠泊艘次、旅客出入境接待人次分别占全国运营量的51%和70%。同时,宝山想办法完善邮轮产业体系、把链路做长。另外,在打造“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的过程中,宝山通过与高校共建大学科技园,构建科创网络,持续提升区域科创浓度,持续推进科创领域的“抢滩”行动。
宝山的“抢滩”,蕴含着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建设国际大都市主城区,就是要凸显国际化、都市风貌,加速从“点的惊艳”进化为“面的繁荣”。
奉贤
关键词:越野
上海16个区里,奉贤一直不算是“天然禀赋”高的选手,历史上天落雨的“大利好”也不多。但时间磨砺了奉贤,锻造出“路越难越要走”的坚韧,恰如越野赛场上的精气神。5年间,奉贤以超越常规、突破边界、跃升能级的行动宣言,进一步剥离了“乡野”气质的刻板印象,持续激活地区更大的潜力。
“无中生有”的东方美谷,过去五年一边抓企业集聚,构建完整产业生态,一边在化妆品原料创新、品牌出海等关键领域努力突破,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绿色新能源产业,目前在奉贤已攀升至近千亿元的产业规模,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乡村振兴,奉贤已有不少村子崭露头角,“百村集团”等平台持续为村集体经济“造血”。
回望“十四五”,“越野”精神已成为奉贤宝贵的财富。尽管前路仍有“沟坎”与“陡坡”,但勇往直前的惯性会驱使奉贤一往无前。
徐汇
关键词:大时代
过去几年,徐汇滨江除了有能散步、小憩、赏景的步道,有充满艺术气息、令人心驰神往的各类地标,还涌来了全球科技创新的巨浪,吹来了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劲风。“模速空间”,这一全国首个大模型专业孵化和加速载体,“十四五”期间在徐汇滨江横空出世,惊艳四方。时尚优雅、底蕴深厚的上海“老克勒”徐汇区,也因此更添“硬核”味。
当全球科技创新的浪潮奔涌至智能革命的深水区,“十四五”期间,徐汇以战略远见锚定人工智能赛道,以“模速空间”为支点,撬动区域发展全方位跃升,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时代”立于潮头。
“十四五”期间,处于科技革命“大时代”的徐汇,也迎来了自身空间持续迭代升级、城市活力不断激发的“大时代”。另外,徐汇的“大时代”里也有“小确幸”,宏阔的时代叙事里,徐汇始终高度重视“民生温度”,始终坚持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红利。
松江
关键词:突围
一旦突出重围,就是一片新天地。松江的“十四五”,一直在突围。“突围”,是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必然,也是松江自身积极应对挑战,化被动为主动的选择。这种突围不是局部修补,不是某个领域的技术突破或项目攻坚,而是从“单点突破”到“整体跃升”的质变。比如,依托G60国际商贸综合服务平台,松江不少龙头企业已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合作,实现从“单打独斗”到“集群出海”的转身。
突围战中,松江区下定决心盘活低效用地,以园区高效治理与二次开发作为突破口;注重统筹协调,强调战略战术,在目标设定、政策配套、资源投入、进度把控上形成“一盘棋”格局,为突围攻坚提供制度保障。
一次突围不是终点,螺旋式发展是转型的必由之路。这意味着松江的突围战是“突破—稳定—再突破”的动态演进,需要坚持不懈破局。归根到底,打赢突围战的关键在于激发“人”的潜力和积极性。
青浦
关键词:提速
于青浦而言,“十四五”是发展速度拉满的五年。“提速”不是简单“变快”,而是分三个层次:确定方向、转化能量、稳定核心。提速,不仅是一个提高数量级的过程,更是一个确定方向的过程。在上海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时代背景下,青浦的发展定位逐渐明晰:“长三角创新枢纽”,这是“青浦速度”的方向。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博会、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新城建设等大战略,因其“高度”而存在势能。当多重势能叠加作用于青浦区时,势能便转化为区域发展的强劲动能。能量积蓄到一定程度,区域发展便能“弹射起步”。
要实现提速,还有一个隐蔽但关键的因素:强大而稳定的“核心力量”。青浦的“核心”,是江南水乡的厚重底蕴,是世界级著名湖区的生态底气。水乡青浦,每一朵浪花里都藏着“高质量发展”的想象力和可能性。
金山
关键词:捷报
有人说,长期以来,金山一直缺乏重大机遇和项目,只能以“孤勇者”的姿态一路奋发前行。但“十四五”期间,乐高乐园、雷克萨斯新能源汽车项目、先正达全球植保中国创新中心、瑞金医院金山院区等大项目一个个“砸”了过来,“捷报”频传。一个个捷报,“报”的并不只是单个项目,而是一个个产业集群和地区板块的崛起。重大工程的建设过程本身,就是一场提振信心的动员。看得见、摸得着的项目,是产业转型、空间转型、治理转型的关键抓手,正共同构筑金山的美好未来。
近年来,金山产业经济有了“起势突围”的势头。作为全市“南北转型”的两大主体之一,金山区撕掉“化工即污染”“远郊即偏远”“农业即落后”等旧标签,终于迎来大发展的好时候。对金山来说,“捷报”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
普陀
关键词:金钥匙
翻开长三角区域地图,普陀区的地形很像一把“金钥匙”,而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如同一条横贯东西、辐射南北的大动脉,串起沿线9座城市——上海、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全长2300米的武宁路,集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近千家科技创新主体,是上海连接沪宁沿线的要冲。2023年4月起,普陀区借助武宁路沿线科创资源,成立武宁创新共同体。到今年2月,普陀区主动服务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作为上海连接长三角的“西大堂”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承载区,站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历史交汇点上。
从区域空间看,普陀是离长三角最近的中心城区,也是中心城区开发空间潜力最大的区域;从产业基因看,普陀是长三角流量经济高地、民营企业创业热土,具备承接和链接长三角创新资源的天然优势。“十四五”期间,普陀升级为服务长三角、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会客厅”与“桥头堡”。
嘉定
关键词:多面
曾经的嘉定,是以制造闻名的“汽车城”和“科技卫星城”。过去五年,嘉定完成了一场静水深流式的蜕变。漫步嘉定新城远香湖畔,水清岸绿、白鹭翩跹的自然风光令人流连。每逢周末、节假日,不仅嘉定图书馆一座难求,混知书店的漫画科普课程和脱口秀同样“秒空”。远香文化环的“出圈”,是嘉定产业动能、科创策源、区域协同、民生福祉全面发力的结果。
回望“十四五”,嘉定拒绝“偏科”,堪称“多面”。产业方面,如今的嘉定不是只有汽车“能打”,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也强势崛起。区域发展方面,嘉定不断构建新增长极,继“北虹桥”出圈后,南翔西部也加入了“大虹桥”。民生领域,嘉定亦有“柔软面”,一系列公共配套设施和生活服务保障的完善,为嘉定人和“新嘉定人”提供了具有现代化城市风范的工作生活空间。
静安
关键词:名场面
南京西路商圈,一艘气势恢宏的巨轮出现在鳞次栉比的楼群中。巨轮外侧,国际知名奢侈品牌“路易威登”经典的“老花”图案直晃人眼,视觉张力、消费潜力、城市魅力直接拉满。这样的城市新地标,出现在上海其他区域可能略显突兀。唯独在静安,人们非但不会觉得奇怪,反而一边掏出手机拍照打卡,一边感叹:这才叫静安,这才是“魔都”让人欲罢不能的地方。
回望“十四五”,类似的“名场面”,静安还有不少。五年来,静安呈现一个个“名场面”,或惊艳、或新奇、或美妙、或温馨,展现一座国际大都市的吸引力和魅力。
静安的“名场面”,不是肤浅的热热闹闹、昙花一现的“弹眼落睛”,背后具有深意。静安的“名场面”,是上海的“风向标”。在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过程中,静安乃至上海不断释放着开放积极的信号,持续增强着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长宁
关键词:专注力
过去五年,长宁锚定“数字长宁”建设不动摇,在线新经济、生产性互联网等数字经济细分赛道蓬勃发展。独特的区域禀赋,更让“梧桐树下写代码、风貌区内搞科研、咖啡馆里开晨会、烟火气中聊创新”转化为强大的创新动能。在“科创回归都市”成为全球趋势的背景下,“数字长宁”迎来厚积薄发。长宁因时而动,专注打造“上海硅巷”科创街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如今,“上海硅巷”科创街区突破了研发、办公、商业、文化、居住等功能分区之间的硬隔离,已培育出黑湖科技等一批国家级、市级专精特新企业,让“数字长宁”这一区域品牌有了全新注解:融合科技创新与城市更新,进一步拓展了数字经济的新空间、新模式。
专注力,本身就是一种区域竞争力。长宁,看似温婉细腻的城市形象表层下,有着一颗坚韧不拔的“硬核”之心。
责任编辑:施丹璐
转载请注明来源- 4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