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以历史主动精神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
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 徐令义/人民政协报  
2025-11-19 09:31 字号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十五五”发出了政治动员。如何贯彻落实全会精神,重要的一条,就是以历史主动精神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续写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一、十五个“五年规划”史,就是一部党和人民谱写伟大历史主动精神的发展史
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推崇历史主动精神。2021年2月20日,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在建党百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历史潮流、历史主动、历史经验、历史规律。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次强调和阐述历史主动精神。我体会,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那天起,从不被动地接受历史条件的局限和摆布,而是深刻认识并自觉运用历史规律,主动地、前瞻地立足当下、谋划未来,通过不懈奋斗把蓝图变为现实。新中国成立以来十五个“五年规划(计划)”的编制与发展史,正是历史主动精神最生动、最系统的体现。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创期,从“一五”到“五五”,党中央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历史主动,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建起来”,奠定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根基。在改革开放年代,从“六五”到“十一五”,党中央深刻洞察世势、顺应时代潮流,完成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主动、历史转折,释放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社会主义建设掀起“富起来”的崭新热潮。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时代,从“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的圆满收官,到“十五五”《建议》的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蹄疾步稳走向“强起来”的民族复兴之路。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历史担当和战略远见。
二、以伟大历史主动精神把好未来五年发展的“时”与“势”
四中全会描绘了未来一个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我们必须以高度的历史主动精神,正确认识“不变”与“变”,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精准把握未来五年发展的“时”与“势”,把宏伟蓝图变成现实。
一方面,要顺势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不可逆转的大势,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置于这个大势之中。四中全会精神是乘此大势、进一步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纲领。我们要坚定信心,保持战略定力,乘势而谋、蓄势奋进,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发展日新月异,我们要顺应科技革命重塑发展格局的趋势。全会对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了战略部署,我们必须主动拥抱科技革命,敏锐地捕捉这一变量,将其作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要积极应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范围内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全球治理秩序深度调整的形势,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另一方面,要因时而为。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战略任务上,抓住战略布局的“窗口期”,不失时机、主动作为、重点突破。要抢占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对于全会指明的重点科技和产业方向,既要能“高”则高、又要因地制宜,把创造性和改造性结合起来,把布局培育新兴产业和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结合起来。要切实回应人民群众关切的最大“公约数”,解决好人民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急难愁盼,优先推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强的工作,凝聚最大共识和力量。
把握“时”与“势”,要把国家战略主动分解细化在各地各部门未来五年的具体规划中。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各有特点,各部门主责主业也各有所长,既要充分利用好各种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顺势而为,又要正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因时而为,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突破瓶颈制约,补强短板弱项,根据变化了的情形灵活调整局部的策略战术,实现战略坚定性和策略灵活性相一致,形成新的发展势能。
三、伟大历史主动精神要切实落到增强改革动力、激发主体活力、提升综合实力上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十五五”时期是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未来五年,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五年。实现到2035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的目标,必须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在“改”字上见真章,在“活”字上见成效。
第一,以历史主动精神增强改革动力。四中全会的许多部署,本身就是重大的改革任务。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就要把改革进行到底。要围绕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和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改革方向,以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重点,敢于进“深水区”、啃“硬骨头”,推出更多创造型、突破型、引领型的改革举措。要在“集成”上主动作为,突出改革重点,防止改革“碎片化”,加强各项改革任务的系统集成、协同发力,尤其是经济部门与非经济部门,都要自觉保持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纠正“两张皮”,防止内生动力“对冲”和“内耗”。要鼓励支持干部、群众和企业大胆探索、先行先试,让改革成功者政治上“得分”、经济上“得利”,对改革中出现的失误予以容错,确保全会部署的改革任务不悬空、不“钟摆”、不走样,真正“改”出动力、“革”出效率。
第二,以历史主动精神激发主体活力。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的活力,就是激发全体干部群众的主动性、能动性。要全力激发“经营主体、创新主体”活力。不折不扣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用法治为各类所有制企业保驾护航,依法为企业家撑腰,破除各种形式的市场壁垒和不合理门槛,让国企、民企、外企都能安心经营、放手发展。要全力激发“人才主体”活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观念和体制障碍,构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制度体系,为科研人员松绑,为技能人才搭台,让人才主体更好地释放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聪明才智。要全力激发“基层主体”活力。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从生动鲜活的基层实践中汲取智慧。鼓励地方和基层围绕全会精神创造性开展工作,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
第三,以历史主动精神提升综合实力。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是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复杂环境,贯彻全会精神、实现现代化最终要落到全面提升综合国力上。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主动适应全球产业链重构,塑造以我为主、更具韧性和安全性的产业链供应链。要聚焦全会关于科技创新的部署,以“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和耐心,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自主可控,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合力牵引经济提质增量、社会文明进步。要在“文化软实力”上主动塑造,坚定文化自信,以“文”聚心、以“文”聚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华文明的全球吸引力、影响力、感召力。要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捍卫政治安全摆在首位,主动防范化解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社会等各领域风险,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四、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是赓续伟大历史主动精神的“硬任务”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习近平总书记在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将“坚持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单独作为一个部分予以强调,这在党的中央全会讨论“五年规划”的历史上是不多见的。同时,全会通过的《建议》在“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中明确“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障”;在《建议》的第十五部分中再次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要求“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这是政治要求,是确保我们党始终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硬任务”。
第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发挥历史主动精神提供“定盘星”和“聚合器”。传承和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关键在于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来指引方向、凝聚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波澜壮阔的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证明,守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之正,习近平总书记是率领全党赓续红色血脉的带头人;创时代之新,习近平总书记是带领我们涉改革“深水区”、破开放“困局”顶层设计的第一人。习近平总书记无愧为伟大的思想家、战略家,无愧为我党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的集大成者。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主动汇聚一堂、同心同向,形成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
第二,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发挥历史主动精神锻造“硬骨头”和“铁肩膀”。打铁必须自身硬。一个意志刚毅、肌体健康、作风过硬的党,才能担当起历史主动的重任。腐败是历史主动精神的最大“腐蚀剂”。必须对腐败分子和消极腐败现象始终保持零容忍的整治态度和整肃力度,纵深推进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腐败问题的治理,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确保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营造风清气正的朗朗乾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历史主动精神的“天敌”,要巩固拓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一手抓作风一手抓发展两手一起抓,让党员干部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坚持党性、锤炼作风,以经济社会发展的实绩反观和检验作风建设成效。要推动党员干部多到基层一线、矛盾前沿去主动发现存在的问题、切实解决发展中的困难,让埋头苦干、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担当作为成为检验是否弘扬新时代历史主动精神的试金石。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党的团结统一和步调一致,奋力推动“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任务落地见效。
责任编辑:张杏梅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