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人民政协报关注|在沪全国政协委员李国华:“高质量充分就业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5-10-30 09:25
字号
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强调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在我国民生相关领域,社会各界对全会精神如何转化为具体的落地路径、破解民生难点充满期待。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上海市委会副主委李国华:
“高质量充分就业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
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稳岗促就业工作,促进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上海市委会副主委李国华表示,这一部署既回应了群众对“稳就业、优就业”的迫切期待,更勾勒出经济发展与就业提质互促共进的实践蓝图,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高质量就业既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果体现’,更是激活内需潜力、夯实发展根基的‘动力源泉’。”李国华的感悟,道出了就业与发展的深层关联。
调研路上,他看到在上海及长三角多地,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催生大量优质岗位,新质生产力发展带来的就业扩容效应持续显现。然而,高校毕业生“求职难”与企业“用工荒”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成为制约就业质量提升的关键堵点,更凸显了落实全会精神的现实紧迫性。
“落实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关键要构建‘政策引领、市场主导、服务支撑’的就业促进体系。”李国华认为,这需要政策创新与服务升级协同发力、双向赋能。
政策层面,需推动就业优先政策与产业政策深度融合,将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先目标,对吸纳重点群体就业的科创企业给予税收减免、社保补贴,以政策激励撬动企业增岗积极性,形成“企业增岗、政府激励”的良性循环。服务层面,要依托全国统一的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岗位需求—技能培训—就业匹配”闭环机制,借助数字技术打破信息壁垒,以“大数据+精准服务”实现人岗精准对接,让就业服务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
在他看来,就业提质不仅需要制度保障,更需价值引领。要着力营造“职业无贵贱、劳动最光荣”的社会氛围,通过积极宣传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返乡青年扎根基层创业就业,打破职业选择的认知局限。更要为每个劳动者搭建成长舞台,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保障其通过诚实劳动、不懈奋斗实现个人价值,让就业不仅成为谋生手段,更成为成就梦想、贡献社会的重要途径。
从上海的产业定向就业到长三角的劳务协作,从新就业形态保障试点到重点群体精准帮扶,各地践行全会精神的生动实践正在铺展。李国华表示,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民生工程,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想要达成就业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筑牢民生根基、凝聚奋进力量,还需不断以制度创新破解就业难题,用精准服务为劳动者发展提供支持。
责任编辑:张希喆
转载请注明来源- 点赞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