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上海一周丨“全面发力”与“加速突破”
朱珉迕/上观新闻  
2025-10-29 19:31 字号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上周胜利召开,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十五五”时期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战略擘画。
全会指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要以历史主动精神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是上海肩负的重大使命。面向“十五五”发展,上海这座城市需要立足更高站位、展现更强担当。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次日,上海市委常委会举行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会议指出,要进一步增强全面发力、加速突破的责任感紧迫感。坚持干字当头、奋力一跳,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对上海而言,“十五五”是发展关键期,亦是重要窗口期。对照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任务,这五年的很多方面,都将迎来全面发力、攻坚决胜。
同时,“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
上海作为全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和深度链接全球的国际大都市,受外部环境影响首当其冲,自身转型发展任务亦十分繁重。如何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亦是重要考验。
会议指出,要强化思想敏锐和行动敏捷,在积极识变应变求变中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并增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深化做好各项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在新征程上更好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
越是环境复杂,上海越是要善于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形势变化,始终准确把握政治站位、总体定位、实践落位,因势因时作出决策,优化布局、激发动力。上周末,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和世界城市日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先后在沪举行。在谋划“十五五”发展的大背景下,一系列重要的发力之道、加速之道作了重点阐释。
从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到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打造创新人才高地,再到对城市发展和治理方方面面提供支撑赋能,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是一条重要遵循。
周六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开幕式上,陈吉宁在致辞表示,上海将聚焦基础科学、开放创新、人才成长深化探索,持续深耕基础研究,持续深化国际合作,持续厚植人才沃土,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具体而言,上海将深化基础研究先行区建设,加强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布局培育,更好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支持青年科学家在重大科技任务中担重任、挑大梁;持续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科技工作者善抓“好问题”、甘坐“冷板凳”、勇闯“无人区”。
同时,着眼深化国际合作,上海亦将坚持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创新环境,与世界各国科学家携手推动知识、技术、数据等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共同破解全球性重大科学问题。
次日的世界城市日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上,市领导表示,上海将敏锐把握科技变革趋势,构建开放合作的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以科技创新引领国际大都市建设,打造创新的策源地、应用的试验场,充分激发城市发展的澎湃动力。
与此同时,加强科技支撑,着力提升城市治理智慧化精细化水平,运用数智化技术加强城市态势感知,以“绣花功夫”管理城市,让城市运行更为有序,防范风险更有韧性。各项业已明确的战略方向、重点任务,需以更具创造性也更具行动力的方式推进落实。
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指出,上海要进一步彰显龙头带动优势、改革开放优势、科技和人才优势、治理现代化优势,着眼国家所需、上海所能,持续放大各项国家重大战略的综合效应,更好为国家挑大梁、作贡献。
如“五个中心”建设,“十五五”时期,要在离岸和跨境金融、全球供应链管理、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等功能上进一步完善布局、发力突破。
在三大先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方面,也需进一步聚焦发力,下好“先手棋”。
同时,上海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统筹用好全球要素和市场资源,深入推进首创性改革,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更好地为国家试制度、探新路。
还有一条:全面发力,意味着上海不仅要在经济层面挑大梁,也要成为全面读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一扇重要窗口。这也意味着,“十五五”的发力突破,不仅要有力度、有速度,还要展现极强的协调性,以更好诠释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取向。
在此语境下,“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加强韧性安全城市建设,着力增强经济和社会韧性”等,均有具体对应的现实课题。这座城市的各项探索试点,一个重要目标方向,便是努力打造“现代化城市的上海案例”。
图片来源:陈正宝 摄
责任编辑:刘毅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