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 评论
- 收藏
上海市政协委员沈开艳:以经济体制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为引领
2025-10-24 09:11
字号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以下简称“第五卷”)中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篇章,总结提炼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历史性成就,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守正创新,要坚持用科学的方法来指导和推进改革的重要思想。
一、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必须续写好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篇章
所谓“最显著特征”,意味着改革开放已深度融入中国的国家基因。它不仅是一系列政策举措,更是一种思想方法、精神气质,塑造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基本面貌。
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大踏步赶上时代,靠的是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靠的也是改革开放。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仍然要靠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生动实践,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凸显。以往的“要素驱动型”改革红利边际递减,必须转向“创新驱动型”的深层次改革,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来破解新发展阶段的新课题,这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规律要求。
二、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战略路径在于系统集成与协同高效
新时代的改革开放,不是零敲碎打的调整,而是系统深刻的革命。在第五卷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战略引领主要突出体现在三个相互关联、辩证统一的方面。
一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中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破除阻碍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特别是要建立健全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基础制度,促进数据要素高效流通使用,为数字经济发展和创新活力迸发奠定基础。要着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基础。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让各种所有制经济活力竞相迸发。
二是注重全面改革与系统集成,统筹发展和安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一文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系统思维,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框架下谋划和部署改革举措”。
新时代改革开放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的全面改革,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一方面,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另一方面,必须将统筹发展和安全贯穿改革全过程。
三是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一文指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
新时代扩大开放,重点在于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转变。要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要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开展探索,努力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要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在全球经济治理中提出更多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三、上海是践行深化改革开放理论的最佳实践地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上海的改革开放,多次到上海调研和考察,到上海指导工作,指出上海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世界观察中国改革开放最新动向的重要窗口。新时代上海的改革开放必须以理论的伟力来指导实践。
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先行示范。中央支持浦东率先试行更加开放便利的人才政策、开展制度型开放试点、打造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等,核心就是赋予其更大的自主权,在改革的深水区率先探路,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临港新片区对标最高标准,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压力测试场。临港新片区在投资贸易、资金进出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制度创新,致力于建设成为集聚海内外人才开展国际创新协同的重要基地,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国家试验田”。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统筹改革与发展安全的系统探索。示范区在跨区域规划统筹等方面进行一体化制度创新,不仅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路径,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安全的样板。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一、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必须续写好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篇章
所谓“最显著特征”,意味着改革开放已深度融入中国的国家基因。它不仅是一系列政策举措,更是一种思想方法、精神气质,塑造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基本面貌。
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大踏步赶上时代,靠的是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靠的也是改革开放。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仍然要靠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生动实践,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凸显。以往的“要素驱动型”改革红利边际递减,必须转向“创新驱动型”的深层次改革,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来破解新发展阶段的新课题,这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规律要求。
二、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战略路径在于系统集成与协同高效
新时代的改革开放,不是零敲碎打的调整,而是系统深刻的革命。在第五卷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战略引领主要突出体现在三个相互关联、辩证统一的方面。
一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中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破除阻碍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特别是要建立健全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基础制度,促进数据要素高效流通使用,为数字经济发展和创新活力迸发奠定基础。要着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基础。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让各种所有制经济活力竞相迸发。
二是注重全面改革与系统集成,统筹发展和安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一文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系统思维,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框架下谋划和部署改革举措”。
新时代改革开放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的全面改革,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一方面,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另一方面,必须将统筹发展和安全贯穿改革全过程。
三是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一文指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
新时代扩大开放,重点在于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转变。要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要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开展探索,努力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要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在全球经济治理中提出更多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三、上海是践行深化改革开放理论的最佳实践地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上海的改革开放,多次到上海调研和考察,到上海指导工作,指出上海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世界观察中国改革开放最新动向的重要窗口。新时代上海的改革开放必须以理论的伟力来指导实践。
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先行示范。中央支持浦东率先试行更加开放便利的人才政策、开展制度型开放试点、打造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等,核心就是赋予其更大的自主权,在改革的深水区率先探路,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临港新片区对标最高标准,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压力测试场。临港新片区在投资贸易、资金进出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制度创新,致力于建设成为集聚海内外人才开展国际创新协同的重要基地,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国家试验田”。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统筹改革与发展安全的系统探索。示范区在跨区域规划统筹等方面进行一体化制度创新,不仅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路径,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安全的样板。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丁元圆
转载请注明来源- 22
- 评论
-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