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
- 评论
- 收藏
政协委员建新功|浦东新区政协委员谢卫群:认真讲好时代故事
来源:政协联线 | 2025-09-19 19:08
字号


浦东新区政协委员谢卫群
“今年的人工智能大会精彩纷呈,我提炼了10个值得关注的最新动向。放心,不烧脑。”采访浦东新区政协委员、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谢卫群时,她刚完成最新一期微信视频号播报录制。视频号名为“花瓣姐姐说”,谢卫群在其中分享对财经热点的见解,已经录制了近50期。最新的几期,她尝试从“数字人”播报形式转向真人播报,乐在其中。“媒体融合转型,我希望做一些探索,讲好时代的故事!”对新闻事业的热爱从未消减
“从事新闻工作30多年,对这份事业的热爱,从未消减!”回望记者生涯,谢卫群坚定地说。
这份热爱源于初中时一次被采访的经历。一次省级夏令营期间,谢卫群被记者采访,采访内容还登上了省报。“1000多字的报道,关于我的内容就几行字,却让我对新闻记者这个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好奇心驱使下,谢卫群高考时填报了新闻学专业。如愿考上。
大学课堂上,人民日报社著名女记者王金凤的故事深深触动了她。王金凤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记者,也是新中国新闻界首批专家,出版多本新闻作品集,所《邓颖超传》曾获国家图书奖。“加入人民日报社,成为像王金凤那样的记者!”谢卫群有了奋斗的方向。
1994年9月,谢卫群如愿成为人民日报社的一员。上海正处“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之时,人民日报社华东分社因势建立,谢卫群成为首批加入分社的记者。此后,从华东分社到上海分社,她在观察、记录时代的最前线,经历了上海发展的重要阶段和重大事件。
30年间,谢卫群在人民日报社的报道总量超过500万字,报道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教育、金融等诸多领域,多篇作品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两次获得中国新闻奖。谈起多年来令她印象深刻的报道,谢卫群回忆起那篇“五个担心”报道。
2013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中共上海市委常委会邀请四名基层干部给市领导们“上课”,主题是为反对形式主义找对策。“这本是一个工作性很强的报道。不过,会上有位同志的发言引起很大反响,我便有了大胆的想法:把‘聚光灯’对准这篇发言。”谢卫群所说的引起很大反响的发言,正是长宁区虹桥街道虹储居委会党总支书记朱国萍提出的“五个担心”:“担心基层管了不该管的事,费力不讨好;担心该管的事没人管,社会管理有真空;担心统筹安排考虑不周,基层难以应对;担心流于形式,不能解决百姓切身问题;担心面对突发公共事件,不能妥善解决。”这番接地气的发言,生动反映基层干部的困扰与困难,内涵深刻。
这样既有深度又接地气的话要不要写?写!
下定决心,谢卫群当即将朱国萍的发言写成报道主体。“上上下下说要为居委会减负,减了几十年了,没有感觉到减了多少事,却感到事情越来越多、越来越难。”这是朱国萍的原话,也成为谢卫群这篇报道的第一句话。“有时,我们不得不以形式主义应付形式主义。” “老百姓的怨气不会因为一句‘法规政策不允许’就消除。” “我坚定一个信念,只有多为百姓做好事,做实事,在突发事件面前,老百姓才会信任我们。”报道除了记述朱国萍的“五个担心”,还用直接引语的形式大段写出当天会上很多令人沉思的“金句”。
这样大胆直接的报道能不能发?能!
报道得到了人民日报社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最终以“1+1”的方式推出—— 一篇消息安排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另一篇通过细致采访撰写的通讯安排在四版头条,记叙“五个担心”的具体事例内容。报道见报后,谢卫群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多通电话,反映这篇报道及时、深刻、引人深思。这篇报道此后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写实情、讲真话,推动进步,这是这篇报道能成功的原因,也是记者的本职所在。”谢卫群感慨道。
72万字展现上海金融发展历程
“这是一群人不断摸索、不断奋斗的历史,因为一群不懈奋斗的人,才书写出了上海金融业非同寻常的历史篇章。” 2024年2月29日,以“奋斗与梦想——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发展”为题,浦东新区政协“观澜讲堂”月月讲活动中,谢卫群应邀作主旨报告,倾情讲述她撰写专著的经历和感悟。
2017年至2020年,三年时间,一个人,梳理上海金融42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重大事件,110多个新闻事件或故事,上下卷共72万字,谢卫群所著《奋斗与梦想——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叙事(1978—2020)》,全景式梳理了40余年间以上海为重镇,中国资本市场等金融要素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蜕变历程,填补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及上海金融史的空白。
此前,谢卫群曾撰写过一本关于微软管理文化的54万字专著,然而,当她接到书写上海金融史的任务时,却不自觉地有了畏难之心。那时,有两个人给了她莫大鼓励。
一位是时任市金融办主任郑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到现在(2017年),还没有人能说清楚,它从头到尾是怎么走过来的。”郑杨的一席话赋予谢卫群使命感——记者是时代的记录者,成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历程的书写者,何其幸哉!
另一位是曾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的龚浩成。龚老是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立下汗马功劳的长者。2017年8月,谢卫群第一次拜访龚老的场景让她至今难忘。那天,龚老早早就站在挨着走廊的窗口迎候。他住的房子是上海财大的教工家属楼,老公房,一梯三户,没有电梯。屋内陈设质朴甚至可以称得上有点儿简陋。让谢卫群略感意外的是,当时91岁的龚老头脑清晰、思维敏捷,很多细节记得清晰。谢卫群担心时间太长、次数太多,会打扰他。没想到,龚老非常坦诚:“有事儿要问随时来吧,说不定哪天我就走了。”谢卫群热泪盈眶——九旬高龄的龚老仍对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牵挂不懈,自己怎么还有资格畏难?!
这一路采访、写作,激励谢卫群的何止郑杨和龚浩成。通过她的记述,无数改革者跃然而出,正是他们壮士断腕的勇气和运筹帷幄的韬略,才使得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站在今天的历史方位上。那三年,谢卫群自每晚十点到凌晨两三点写作,“记录下那些奋斗者的故事,让我们更加清醒、更懂珍惜,让未来的创新发展更有定力”。
专著在2020年下半年完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还在持续,这个故事得继续讲下去,要用符合当下传播规律的方式讲好。“学AI,做短视频!”接受新挑战的谢卫群毫无畏难之心,“媒体转型,参与更重要,参与了方能找到出路和方向。” 于是,“花瓣姐姐说”视频号开张并持续更新。“希望未来用这样的新方式讲述更多上海的故事,包括经济的、金融的、科技的,甚至更多其它领域。”谢卫群憧憬道。
为浦东发展积极发声助力
“能作为政协委员为浦东发展发声助力,深感光荣。”谢卫群说。她曾是闵行区第六届政协委员,如今是浦东新区第七届政协委员。
2023年10月至11月间,浦东新区政协姬兆亮主席带领包括谢卫群在内的委员们调研首艘国产邮轮“爱达魔都号”,发现了一系列问题。为此,谢卫群在参与调研和撰写建言的同时,也撰写了内参,得到中央领导批示。最终,“爱达魔都号”的相关问题全部解决。国务院为此专门出台了有关国际邮轮靠港的规定,还促成了华夏邮轮公司的成立。中共上海市委领导为此专门向人民日报社和记者致谢。
“深入实际,才可能及时发现问题,才可能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是政协委员的价值。”谢卫群说。
落组花木街道政协委员工作站,让谢卫群在助力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学到包括社区治理方式方法在内的很多东西。她积极参加花木街道的协商活动,参与讨论并提出自己的思考。
2022年3月7日,浦东新区政协委员花木协商活动站围绕“数智+嵌入,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开展协商活动。20位市、区政协委员先后参观了花木街道由由与培花社区两个嵌入式养老服务点及老年人日间照护中心,并在座谈中建言献策。谢卫群在会上建议建立社会化专业护理队伍,制定服务标准、制度规范和职业考核体系。而针对养老服务多元化需求,谢卫群则建议既要不断推进“一键助老”工程,增强科技支撑智慧养老服务能力,更要因地制宜推进社区嵌入式服务,打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
今年7月3日, 2025年度“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花木街道)政协委员工作站民主评议监督活动开展,主题为“水岸‘金名片’,发展 ‘新引擎’—— 花木段世博水环IP打造政企共商行动”,花木街道工作站的委员们积极发言,谢卫群也是其中一员。她希望整个水环能更亲民,给予市民更多的参与空间;希望这样的水环建设能植入更多的商业思维,变市民流量为市民消费,为经济振兴提供一些新模式,“我设想,可以在花木水环建设爱情线、爱情湾等,‘以花为媒,以木为证’,让市民在这里找到爱情,也让全国人民记住这里。”谢卫群的建言得到多方响应。
“政协,不仅是一个履职平台,更是一个成长空间。我会继续在此耕耘,积极发声。”谢卫群说。
责任编辑:丁元圆

- 29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