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峰起云泳 | 千年丝路瑰宝沪上绽放


来源:政协联线 | 2025-09-09 08:44
字号

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的固原市,这是一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历史的风尘似乎从未散去。这里曾经是西北地区的经济、军事和交通重镇,也是我国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会处。岁月流转,许多往事已被风沙掩埋,但是1983年的一次考古发现,却如同一把钥匙,悄然打开了通往千年历史的大门。
1983年的秋天,宁夏迎来了一场百年难遇的特大暴雨,短时间内大量的降水,使得原本就容易水土流失的黄土高原,再次迎来灾难性的冲刷。在这场暴雨过后,宁夏固原的一座古墓发生了坍塌,宁夏文物考古队决定立即展开保护性挖掘。
最让人感到诧异的是,在考古队员发掘这座古墓时意外频发。先是遭遇连续数日的大雨,接着又是各种的墓穴塌方、淤泥塞道,多名考古队员被古墓落下的石块砸伤,考古发掘现场险象环生,以至于考古队不得不中途撤离,最后甚至动用中国人民解放军固原军分区的部队前来相助,才完成了这场考古发掘工作。
在这座看似平平无奇的古墓中,出土了壁画、陶俑、金银器等文物。更不可思议的是,在这座古墓中还出土了一件高37厘米的波斯鎏金银壶,本以为只是普通的酒器,可擦去淤泥后露出的图案却让所有人面红耳赤。三幅浮雕图案的人物袒胸露乳,其中一幅是男人向女人递过去一只苹果。后请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的专家鉴定,发现这是古希腊神话《荷马史诗》中的故事,分别是特洛伊王子帕里斯送金苹果给古希腊爱神阿芙洛狄忒,特洛伊王子帕里斯与古希腊海伦公主登船私奔,特洛伊战争结束后海伦公主与丈夫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重归于好。“考古队从来没有发现过这种东西”,这是1983年宁夏文物考古队员的评价。
在这座古墓中出土了两块墓志铭,分别是“魏故李氏吴郡君之铭”和“大周柱国河西公墓铭”,原来这座古墓是北周著名军事将领李贤夫妇合葬墓。李贤(502年—569年),字贤和,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是北魏、西魏、北周的名将。相传李贤是西汉名将李陵之后,自幼便有志气和节操,不求句句斟酌,而忠孝之道铭记于心,抚育教养诸弟,友爱深厚。李贤在北魏孝庄帝时从军,屡建军功,政绩卓著,深得民心。李贤在北周武帝时抵御羌族和吐谷浑的袭扰,设下伏兵大破羌族与吐谷浑的联军。累官河州总管、柱国大将军、河西郡公。
据民国时期编撰的《固原县志》记载:北魏分裂后,李贤奉宇文泰之命镇守原州(今宁夏固原),执掌军政大权。原州在李贤的经营下,逐渐成为宇文泰扶持西魏建立北周的根据地。李贤自幼懂得忠君孝友之道,生性豪迈,颇受原州民众敬重。李贤常在府中举办乡饮酒礼,每逢春社祭祀,全城百姓都会聚集观礼,威望极盛。
固原,这座位于六盘山腹地的城市,东南连接关中平原,西通河西走廊,北邻大漠草原。固原是西周的战略要地,称为“大原”。作为西周势力范围所至的西北之地,中原礼制在此落地生根。春秋至秦汉时期,固原作为西北边防重镇,中原文化在此地不断深化发展。南北朝时期,固原先后隶属于北魏、西魏和北周,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冲,在商贸往来和文化传播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固原当地流传着这么一句话,“胡儿骑骆驼,中州换茶糖”,意思就是这里自古商旅不断,各色货物与故事混杂流转。所以,在北周李贤墓中出土东罗马帝国、波斯萨珊王朝的文物绝非偶然,这反映出西亚商人、西域商人与固原当地居民的频繁交往,呈现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繁盛景象。
西汉时期,汉武帝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历经艰难险阻,终于抵达大月氏。虽然最终没能达成与大月氏的联盟,但张骞此行却了解到西域的政治、经济、地理、文化、风俗等情况,为中原与西域的交流奠定了基础。司马迁将张骞出使西域称为“张骞凿空”,这段“凿空之旅”促使“丝绸之路”的形成。
“丝绸之路”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其路线并非单一的一条道路,而是一个复杂的道路网络。这些路线穿越山川沙漠,沿途有众多的城镇、驿站,为往来的商队提供了休息和补给的场所。“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我国的丝绸、漆器、瓷器、茶叶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西方的胡麻、胡桃、胡萝卜、胡瓜、葡萄、石榴、琥珀等特产也络绎不绝地传入我国。
“丝绸之路”促进了沿线地区商业的繁荣,固原、敦煌、凉州、酒泉等地成为西域胡商的集散地,各国商人在这里进行贸易往来,互通有无。商业的发展带动了城市的兴起和繁荣,许多城市如固原,因“丝绸之路”而成为重要的商业中心。
近期,“华彩六盘·宁夏固原文物精品展”在上海博物馆东馆举行。本次展览从宁夏固原博物馆、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宁夏吴忠市盐池县博物馆、宁夏固原市彭阳县博物馆、原州区文物管理所甄选了300多件来自宁夏固原地区西周至隋唐时期的文物精品,汇集重要考古新发现和精美馆藏文物。其中一级文物61件,最新考古出土未定级文物25件。不仅展示出固原地区多元文化交融的壮阔图景,更以丰富的文物类型实证了中华文明具有的强大吸引力和突出的包容性特征,展现出一幅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智慧长卷。
上海博物馆褚晓波馆长表示:从西周青铜器到北朝陶俑,从萨珊玻璃到敦煌壁画,这些珍贵的文物不仅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彰显出“和而不同”的文明交流理念。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让更多观众了解“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交融故事。
1983年的秋天,宁夏迎来了一场百年难遇的特大暴雨,短时间内大量的降水,使得原本就容易水土流失的黄土高原,再次迎来灾难性的冲刷。在这场暴雨过后,宁夏固原的一座古墓发生了坍塌,宁夏文物考古队决定立即展开保护性挖掘。
最让人感到诧异的是,在考古队员发掘这座古墓时意外频发。先是遭遇连续数日的大雨,接着又是各种的墓穴塌方、淤泥塞道,多名考古队员被古墓落下的石块砸伤,考古发掘现场险象环生,以至于考古队不得不中途撤离,最后甚至动用中国人民解放军固原军分区的部队前来相助,才完成了这场考古发掘工作。
在这座看似平平无奇的古墓中,出土了壁画、陶俑、金银器等文物。更不可思议的是,在这座古墓中还出土了一件高37厘米的波斯鎏金银壶,本以为只是普通的酒器,可擦去淤泥后露出的图案却让所有人面红耳赤。三幅浮雕图案的人物袒胸露乳,其中一幅是男人向女人递过去一只苹果。后请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的专家鉴定,发现这是古希腊神话《荷马史诗》中的故事,分别是特洛伊王子帕里斯送金苹果给古希腊爱神阿芙洛狄忒,特洛伊王子帕里斯与古希腊海伦公主登船私奔,特洛伊战争结束后海伦公主与丈夫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斯重归于好。“考古队从来没有发现过这种东西”,这是1983年宁夏文物考古队员的评价。
在这座古墓中出土了两块墓志铭,分别是“魏故李氏吴郡君之铭”和“大周柱国河西公墓铭”,原来这座古墓是北周著名军事将领李贤夫妇合葬墓。李贤(502年—569年),字贤和,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是北魏、西魏、北周的名将。相传李贤是西汉名将李陵之后,自幼便有志气和节操,不求句句斟酌,而忠孝之道铭记于心,抚育教养诸弟,友爱深厚。李贤在北魏孝庄帝时从军,屡建军功,政绩卓著,深得民心。李贤在北周武帝时抵御羌族和吐谷浑的袭扰,设下伏兵大破羌族与吐谷浑的联军。累官河州总管、柱国大将军、河西郡公。
据民国时期编撰的《固原县志》记载:北魏分裂后,李贤奉宇文泰之命镇守原州(今宁夏固原),执掌军政大权。原州在李贤的经营下,逐渐成为宇文泰扶持西魏建立北周的根据地。李贤自幼懂得忠君孝友之道,生性豪迈,颇受原州民众敬重。李贤常在府中举办乡饮酒礼,每逢春社祭祀,全城百姓都会聚集观礼,威望极盛。
固原,这座位于六盘山腹地的城市,东南连接关中平原,西通河西走廊,北邻大漠草原。固原是西周的战略要地,称为“大原”。作为西周势力范围所至的西北之地,中原礼制在此落地生根。春秋至秦汉时期,固原作为西北边防重镇,中原文化在此地不断深化发展。南北朝时期,固原先后隶属于北魏、西魏和北周,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冲,在商贸往来和文化传播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固原当地流传着这么一句话,“胡儿骑骆驼,中州换茶糖”,意思就是这里自古商旅不断,各色货物与故事混杂流转。所以,在北周李贤墓中出土东罗马帝国、波斯萨珊王朝的文物绝非偶然,这反映出西亚商人、西域商人与固原当地居民的频繁交往,呈现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繁盛景象。
西汉时期,汉武帝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历经艰难险阻,终于抵达大月氏。虽然最终没能达成与大月氏的联盟,但张骞此行却了解到西域的政治、经济、地理、文化、风俗等情况,为中原与西域的交流奠定了基础。司马迁将张骞出使西域称为“张骞凿空”,这段“凿空之旅”促使“丝绸之路”的形成。
“丝绸之路”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其路线并非单一的一条道路,而是一个复杂的道路网络。这些路线穿越山川沙漠,沿途有众多的城镇、驿站,为往来的商队提供了休息和补给的场所。“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我国的丝绸、漆器、瓷器、茶叶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西方的胡麻、胡桃、胡萝卜、胡瓜、葡萄、石榴、琥珀等特产也络绎不绝地传入我国。
“丝绸之路”促进了沿线地区商业的繁荣,固原、敦煌、凉州、酒泉等地成为西域胡商的集散地,各国商人在这里进行贸易往来,互通有无。商业的发展带动了城市的兴起和繁荣,许多城市如固原,因“丝绸之路”而成为重要的商业中心。
近期,“华彩六盘·宁夏固原文物精品展”在上海博物馆东馆举行。本次展览从宁夏固原博物馆、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宁夏吴忠市盐池县博物馆、宁夏固原市彭阳县博物馆、原州区文物管理所甄选了300多件来自宁夏固原地区西周至隋唐时期的文物精品,汇集重要考古新发现和精美馆藏文物。其中一级文物61件,最新考古出土未定级文物25件。不仅展示出固原地区多元文化交融的壮阔图景,更以丰富的文物类型实证了中华文明具有的强大吸引力和突出的包容性特征,展现出一幅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智慧长卷。
上海博物馆褚晓波馆长表示:从西周青铜器到北朝陶俑,从萨珊玻璃到敦煌壁画,这些珍贵的文物不仅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彰显出“和而不同”的文明交流理念。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让更多观众了解“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交融故事。
责任编辑:张杏梅

- 点赞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