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
- 评论
- 收藏
政协委员建新功|松江区政协委员王美萍:做一束人间的“微光”
来源:政协联线 | 2025-07-08 10:43
字号

困境学子郝磊(化名)走进志愿者为他改造的房间,映入他眼帘的是一排放着各类书籍整齐摆放的书架。那正是他盼望已久的“书房”的样子。“有一种梦想成真的感觉。”他说。
看着喜出望外的郝磊,松江区政协委员、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松江代表处副秘书长王美萍开心不已。作为“蓝天下的蒲公英—茸城‘梦想改造+’”公益项目的发起人,这样的情景她已经历了几十次。
“给予受助人真正需要的帮助,对于一个慈善工作者来说是最大的幸福。”王美萍说。
以创新点亮慈善之光
在2017年调任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松江代表处之前,王美萍曾做过多年的司法专业社工,日常的工作是为特殊群体提供专业的矫治、帮扶服务。相比较而言,慈善工作需要关注的面更广,亦需要付出更多的热情和精力。
代表处的同事们很快发现,这位新领导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对于如何做好项目,总会有不一样的点子——她推动探索“互联网+慈善”,会同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推出“温暖童心”困境少儿圆梦行动、“益递链·点亮果农心愿”等“互联网+”众筹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并行的方式,有效推动了慈善募捐在形式与理念上的创新;她推动“运作型”慈善向“资助型”慈善转变,联合有关社会组织开展“阳光圆梦——困境青少年精神关怀行动”“敬老院文艺助老”“随迁子女小学支教服务”“蜗牛宝贝成长营”等慈善公益项目,通过发展性、赋能性的慈善资助,满足困难群众多元化的帮扶需求;她打造慈善项目品牌体系,形成如“蓝天下的蒲公英”“食用菌创业帮扶”“云苗悦读”以及“一站一品”系列项目品牌,助推慈善工作提质增效……
于2023年11月启动的“蓝天下的蒲公英—茸城‘梦想改造+’”公益项目,目标是帮助困境青少年打造学习、生活的独立空间。虽然项目不大,但事关孩子们的梦想与成长,王美萍特别看重。如今,两轮项目受益青少年已迎来了“小屋焕新”。
聚合力修筑梦想之路
从司法社工岗位到慈善基金会,对于王美萍来说,其实也是一个“跨界”。为尽快进入角色,转岗后她系统学习了慈善法律法规和相关业务知识。理论知识与她多年一线社工实践经验的碰撞,让她对手中慈善事业很快有了自己的思索与规划。
建章立制,以文辅政——这是王美萍在松江代表处副秘书长职位上给自己树立的一个明确目标。在她的牵头下,松江区代表处先后制定《慈善募助工作规范》《街镇慈善工作测评指标》等20余项管理制度,为依法治善奠定基础。
汇聚各方合力,是王美萍另一个着力的方向。她努力加强与慈善工作有关各方的联络沟通,以服务促管理,以管理强服务,全面提升代表处整体服务水平和质效。她以代表处党支部成立为契机,积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加强党员的党性锻炼,调动工作积极性,提升团队凝聚力与战斗力;构建党建共建联盟,通过组织联建、资源联享、服务联动、发展联促等形式,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双提升。
在王美萍的推动下,松江慈善基金会开通了“松江慈善”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复刊《松江慈善》简报,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展示慈善工作动态,让各界看到了“松江慈善”的诚意与作为。“‘做一束光,为需要的人们照亮前行的路’。这听起来像句诗,对我和同事们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目标和期待。”王美萍说,她愿意继续做那一束人间“微光”,为更多人带去温暖与希冀。
作为松江区政协委员,王美萍把提案及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作为自己履职尽责、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自2022年担任政协委员以来,王美萍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累计提交近30篇次提案及社情民意信息,其中不少因其很强的针对性及可操作性,被相关部门认可、采纳。
“慈善事业”是王美萍关注的焦点之一。2023年,她执笔界别集体提案《关于进一步完善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机制的建议》,聚焦心智障碍儿童服务保障,呼吁更多的关爱,为这些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创造条件。对于这一议题,王美萍并没有到此为止。在提案基础上,她和委员一起继续深入调研,先后提出“进一步完善和推进困境儿童关爱机制的落地见效”“推进心智障碍青少年高质量就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加强心智障碍服务类社会组织的专业化培育”等社情民意信息,得到有效回应。
作为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别的委员,王美萍也用心关注界别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以及有关社会发展过程中、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民生关切的问题。其中,针对不法分子以“捐赠返利”等名义骗取公众刷单、投资导致慈善组织银行账号被冻结的情况,她提出的《关于防止“捐赠返利”等公益慈善领域诈骗现象的几点建议》,被全国政协采用。
“通过提案及社情民意信息建言献策,是政协委员的职责所在,它是一项长期性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起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她说,“为了肩上担负的责任,我会继续奋力向前。”
看着喜出望外的郝磊,松江区政协委员、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松江代表处副秘书长王美萍开心不已。作为“蓝天下的蒲公英—茸城‘梦想改造+’”公益项目的发起人,这样的情景她已经历了几十次。
“给予受助人真正需要的帮助,对于一个慈善工作者来说是最大的幸福。”王美萍说。

在2017年调任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松江代表处之前,王美萍曾做过多年的司法专业社工,日常的工作是为特殊群体提供专业的矫治、帮扶服务。相比较而言,慈善工作需要关注的面更广,亦需要付出更多的热情和精力。
代表处的同事们很快发现,这位新领导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对于如何做好项目,总会有不一样的点子——她推动探索“互联网+慈善”,会同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推出“温暖童心”困境少儿圆梦行动、“益递链·点亮果农心愿”等“互联网+”众筹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并行的方式,有效推动了慈善募捐在形式与理念上的创新;她推动“运作型”慈善向“资助型”慈善转变,联合有关社会组织开展“阳光圆梦——困境青少年精神关怀行动”“敬老院文艺助老”“随迁子女小学支教服务”“蜗牛宝贝成长营”等慈善公益项目,通过发展性、赋能性的慈善资助,满足困难群众多元化的帮扶需求;她打造慈善项目品牌体系,形成如“蓝天下的蒲公英”“食用菌创业帮扶”“云苗悦读”以及“一站一品”系列项目品牌,助推慈善工作提质增效……
于2023年11月启动的“蓝天下的蒲公英—茸城‘梦想改造+’”公益项目,目标是帮助困境青少年打造学习、生活的独立空间。虽然项目不大,但事关孩子们的梦想与成长,王美萍特别看重。如今,两轮项目受益青少年已迎来了“小屋焕新”。
聚合力修筑梦想之路
从司法社工岗位到慈善基金会,对于王美萍来说,其实也是一个“跨界”。为尽快进入角色,转岗后她系统学习了慈善法律法规和相关业务知识。理论知识与她多年一线社工实践经验的碰撞,让她对手中慈善事业很快有了自己的思索与规划。
建章立制,以文辅政——这是王美萍在松江代表处副秘书长职位上给自己树立的一个明确目标。在她的牵头下,松江区代表处先后制定《慈善募助工作规范》《街镇慈善工作测评指标》等20余项管理制度,为依法治善奠定基础。
汇聚各方合力,是王美萍另一个着力的方向。她努力加强与慈善工作有关各方的联络沟通,以服务促管理,以管理强服务,全面提升代表处整体服务水平和质效。她以代表处党支部成立为契机,积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加强党员的党性锻炼,调动工作积极性,提升团队凝聚力与战斗力;构建党建共建联盟,通过组织联建、资源联享、服务联动、发展联促等形式,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双提升。
在王美萍的推动下,松江慈善基金会开通了“松江慈善”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复刊《松江慈善》简报,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展示慈善工作动态,让各界看到了“松江慈善”的诚意与作为。“‘做一束光,为需要的人们照亮前行的路’。这听起来像句诗,对我和同事们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目标和期待。”王美萍说,她愿意继续做那一束人间“微光”,为更多人带去温暖与希冀。

松江慈善党建联盟开展学雷锋活动
重履职传递人民呼声作为松江区政协委员,王美萍把提案及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作为自己履职尽责、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自2022年担任政协委员以来,王美萍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累计提交近30篇次提案及社情民意信息,其中不少因其很强的针对性及可操作性,被相关部门认可、采纳。
“慈善事业”是王美萍关注的焦点之一。2023年,她执笔界别集体提案《关于进一步完善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机制的建议》,聚焦心智障碍儿童服务保障,呼吁更多的关爱,为这些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创造条件。对于这一议题,王美萍并没有到此为止。在提案基础上,她和委员一起继续深入调研,先后提出“进一步完善和推进困境儿童关爱机制的落地见效”“推进心智障碍青少年高质量就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加强心智障碍服务类社会组织的专业化培育”等社情民意信息,得到有效回应。
作为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别的委员,王美萍也用心关注界别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以及有关社会发展过程中、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民生关切的问题。其中,针对不法分子以“捐赠返利”等名义骗取公众刷单、投资导致慈善组织银行账号被冻结的情况,她提出的《关于防止“捐赠返利”等公益慈善领域诈骗现象的几点建议》,被全国政协采用。
“通过提案及社情民意信息建言献策,是政协委员的职责所在,它是一项长期性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起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她说,“为了肩上担负的责任,我会继续奋力向前。”
责任编辑:张希喆

- 37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