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 评论
  • 收藏
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上海加快建成科创高地提供人才保障:以人才之“风”鼓科创之“帆”
周程祎/解放日报  
2025-05-05 08:38 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上海承担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使命,要抢抓机遇,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科技创新高地建设离不开人才支撑。上海正全力吸引集聚天下英才,以人才之“风”,鼓科技创新之“帆”,在新征程上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上海各界人才以及人才工作者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锚定目标,勇担使命,奋发进取,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导向,培养造就一大批更好匹配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为上海加快建成科技创新高地提供人才保障。
为科技创新贡献智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近年来,上海着力为人才搭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舞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加快建设,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先后成立,集聚起一批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和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世界一流人才和创新团队。同时,各类创新创业赛会以赛引才、以才引才,共同打造吸引人才的平台矩阵。截至2024年6月,上海人工智能人才规模约25万人,占全国近三分之一,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上海曼恒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清会表示,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汇聚了大量高素质的科技人才,为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身处上海的科技创业者有能力、有决心在自主研发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迎头赶上世界最前沿的科技,甚至实现超越。未来要充分利用国内市场优势和应用场景丰富性,努力攻克技术难题,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推动人工智能、XR等技术快速发展,为科技创新贡献智慧和力量。
上海长征医院副院长、全军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殷浩是第二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金聚奖得主。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极大鼓舞了从事科研创新的青年临床医师,让大家更有信心聚焦国家重大难治性疾病,从患者的实际需求出发,潜心开展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 下转 6版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创新学院研究员、上海波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许凯亮曾获第二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银聚奖。“上海是一座开放的城市,各种科技创新前沿思维在这里交织碰撞,为人才的成长发展创造了良好氛围。”他说,接下来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立足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特长,着力开展脑科学、医学超声成像与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交叉研究,以自主创新推进底层技术突破,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创高地建设的重要指示,我们青年科技创业者倍感振奋、深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谢应波表示,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尽快实现科研物资的规模化进口替代,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强大保障。此外,整合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在科学服务创新链的各环节实现价值共创,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为产业竞争力,在国内外科学服务业创新研发中展现更大作为。
市总商会副会长、市工商联青创联执行会长、寰泰集团董事长南逸表示,未来将积极修炼“内功”,围绕新型储能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钒电池技术、产品迭代升级,同时充分借用“外力”,深度融合长三角科创生态、产业链优势,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长时储能示范应用,为科技创新贡献更多力量。
积极营造高品质人才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还强调,我国数据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市场空间巨大,发展人工智能前景广阔,要加强政策支持和人才培养,努力开发更多安全可靠的优质产品。上海广大人才工作者纷纷表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为指引,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产业革命大趋势、集聚人才大举措,培养造就一大批胸怀使命、担当重任的尖端人才。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们备受鼓舞、充满干劲。”徐汇区委组织部(区人才工作局)表示,将结合徐汇实际,一手抓政策支持,前瞻谋划“十五五”人才发展规划,加强针对海外人才、青年人才、创业人才的政策制定与有效执行,推动人才政策和产业政策的系统集成;一手抓人才培养,突出产才融合集聚人才、产教融合培育人才、产城融合服务人才,加强以才引才、以赛引才、平台引才、机构引才的网络布局,为打造全国人工智能高地贡献人才力量。
静安区委组织部(区人才工作局)表示,将健全“1+5+N”人才政策体系,打造“静英”“上静”双品牌矩阵,形成聚才引力。聚焦科技人才和青年人才引育,在数据智能、生命健康等科技创新前沿领域,为科创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积极构建“产业聚才、平台育才、环境留才”的生态闭环。同时,通过构筑更普惠、更便捷的政策环境,高赋能、高融合的事业发展环境,更开放、更友好的生活环境,打造人才愿意来、留得下、能出彩的梦想城区。
浦东新区区委组织部(区人才工作局)表示,浦东将围绕推进落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等战略部署,加快打造国际人才发展引领区,创新人才政策体系、引才平台体系和人才服务体系,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加大科创人才引育力度,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积极营造高品质人才生态。
深入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才能为人才茁壮成长提供良好土壤。市人社局专技处(事业处)表示,围绕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要加快构建完善多层次评价体系,对基础研究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开展分类评价,开辟“直通车”“绿色通道”“举荐制”等特殊人才职称评审通道。市人社局职建处处长李鹰表示,将会同相关研究机构进一步做好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科技创新领域技能人才供求研判,加大培训评价项目开发力度;全方位放权赋能培训机构,增强短期大规模培训实施能力;深化职业技能评价改革,突破技能人才评价发展瓶颈;夯实技能人才培养载体,全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技能人才。
人才的发掘离不开“职业伯乐”。截至2023年底,上海市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超过4000家,全年营业收入突破5000亿元,产业规模全国领先。人力资源服务业的规模优势,为上海集聚海内外人才提供坚实支撑。
中智股份党委书记、董事、副总经理李双表示,将全面对标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继续通过“国家队智库引领+国内外双轮驱动+数智化技术赋能”三位一体模式深耕发力,持续打造全球高端科技人才和科技企业挖掘评价系统,助力建设人才大数据平台,构建动态人才图谱,吸引和集聚国内外优秀人才,形成人才高地和创新源泉,以人才红利驱动产业升级。
CGL德筑集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庄华表示,聚焦新兴产业发展、汇聚全球高端人才已成为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德筑将持续深化在新兴产业领域的布局,进一步拓展全球人才网络,吸引更多国际顶尖人才,为新兴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杨佳瑛表示,上海人社部门将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牵引,以赋能科技创新为导向,紧盯新质生产力发展最前沿,聚焦人工智能等领域新职业、新需求,高效汇集政府、企业、院校各方资源,合作共建高能级、综合性技能培训平台,大规模开展短平快技能培训,培养一大批与科技创新相匹配的高技能人才。高质量筹办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推动境外职业资格比照认定,贯通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让更多具备国际视野、一流水平的青年技能和专技人才脱颖而出、各展其才。
责任编辑:李若涵
转载请注明来源
  • 6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