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评论
- 收藏
“风月同天——赵朴初书法艺术展”开幕
2025-04-05 12:51
字号

2025年是赵朴初先生(1907—2000)逝世25周年,也是中韩日三国佛教友好交流会议30周年并第25次会议在中国安徽召开。籍此机缘,安庆市赵朴初故居陈列馆联合上海博物馆隆重举办“风月同天——赵朴初书法艺术展”,谨以展出的50件组珍贵的书法作品表达纪念之情。
展览时间
2025年3月23日至6月20日
展览地点
安庆市赵朴初故居西二进展厅
主办单位
安庆市赵朴初故居陈列馆、上海博物馆

赵朴初先生生前曾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同时也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作家、诗人和书法大师。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促进各国人民友好、维护世界和平、繁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杰出贡献。
佛教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代表之一,对哲学、医学、文学、艺术、习俗等各方面有着深刻影响。佛教诞生后,向南最先传入斯里兰卡,再由斯里兰卡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地。向北则经帕米尔高原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地。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形成了汉语、藏语和巴利语三大系统和众多派别,在中华大地留下了庙塔建筑、石窟壁画、雕塑绘画、书法写经等文化遗址与艺术遗产。
中、韩、日三国人民,三国佛教徒之间有着悠久、深厚的亲缘关系。在地缘环境上,我们山水比邻;在文化习俗上,我们同溯一源;在宗教信仰上,我们一脉相承。有许许多多的纽带把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不可分离。在所有这些纽带中有一条源远流长、至今还闪闪发光的纽带,那就是我们共同信仰的佛教。我曾送给它一个形象的名字:黄金纽带。这条纽带史自有来。回溯历史,佛教在中、韩、日三国人民的文化交流中起着媒介的作用。可以说,佛教上的合作与交流是中、韩、日三国文化交流史上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
20世纪的20至4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对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侵略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中日、韩日佛教界的交流一度中断。1952年9月,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赵朴初居士代表中国佛教界将一尊象征慈悲与和平的药师如来佛坐像赠送给日本佛教界,引起了日本佛教界的强烈反响。日本佛教界的高僧率先向中国政府和佛教界发起了对战争的忏悔,中日佛教友好交流的大门得以重启。日本佛教界的友好人士大谷莹润、西川景文、菅原惠庆等长老多次组团渡海送还中国在日殉难烈士的遗骨。他们与大西良庆、椎尾弁匡等长老发起了“日中永不战之誓”的签名运动。1961年5月,该签名簿由大谷莹润亲手交给了中国佛教协会喜饶嘉措会长,至今珍藏于中国佛教协会。
1962年,在赵朴初先生的提议下,中日两国佛教界、文化界共同发起纪念鉴真和尚圆寂1200周年活动,这一活动在日本发展成为争取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的群众运动。在1972年中日邦交恢复正常之前,赵朴初先生领导的佛教界活动起着促进两国人民友好交流的重要纽带作用。
1973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仅一年,日中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中岛健藏代表唐招提寺第八十一代住持森本孝顺长老提出让鉴真像回国巡展,惜因时代龃龉,此愿望未能马上实现。1978年4月,赵朴初率领“中国佛教协会访日友好代表团”访问日本。在参观唐招提寺时,森本孝顺长老又当面向赵朴初先生提出了此愿望。此次访问实际上为邓小平同志访日打了前站。半年后的10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同志访日,参观了唐招提寺并瞻仰了鉴真像,欣然同意了森本孝顺长老的要求。1979年4月,赵朴初陪同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邓颖超同志赴日参加京都岚山的周恩来诗碑揭幕,还参观了唐招提寺。在鉴真墓前,她焚香祭拜,祷念这位伟大的文化使者。森本孝顺长老再次向邓颖超提出让鉴真像“回国探亲”。终于,1980年4月,鉴真像抵达中国巡展,成为中日文化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盛事”。晚年的赵朴初在《九十述怀诗》中提到自己一生所作最重要的几件事情,“千秋盲圣敦邦谊”就是其一。

1993年9月28日,赵朴初先生出访日本。日本佛教界各宗派齐聚京都,庆祝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四十周年及祝贺赵朴初会长“米寿”(88岁)华诞活动。日本教派神道与韩国佛教代表也作为来宾与会祝贺。赵朴初在会上首次提出了加强中、韩、日三国佛教“黄金纽带”的新构想。在三国佛教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因缘具足、水到渠成,三国佛教友好交流会议自1995年起以“友好·合作·和平”为主题,先后三年在北京、汉城、京都胜利召开,就人类共同关心的战争、环境保护、人心净化、道德提升等问题达成了共识。这三次大会,三国佛教代表遵照不忘历史、开拓未来的精神,反对和警惕战争的发生,发表了《北京宣言》《汉城宣言》《京都宣言》。北京会议期间,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中南海亲切会见了三国佛教领导人并合影留念;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向会议发来贺电;时任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亲切会见全体会议代表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汉城会议时,时任韩国总理李寿成等政府要员会见了三国佛教界人士。京都会议期间,日本前首相竹下登出席开幕式并致贺词。可见中、韩、日三国政府对“黄金纽带”的构想是极为重视的。
日月荏苒,2025年5月21日是赵朴初先生逝世25周年的纪念日。中、韩、日三国佛教友好交流会议亦时届创始30周年,并第25次会议在中国召开。值此机缘,从上海博物馆收藏的赵朴初先生的遗物、遗稿中遴选了与“黄金纽带”有关的珍贵墨宝,在安徽省安庆市赵朴初故居陈列馆举办“风月同天——赵朴初书法艺术展”展览。
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对联,镌刻在扬州大明寺鉴真纪念堂石碑和大雄宝殿前西墙壁上。本次赵朴初书法艺术展以“风月同天”为题,隆重纪念赵朴初先生逝世25周年,彰显中、韩、日三国的佛教友好交流源远流长,依然秉承先辈对人民友好与世界和平的殷切期望,不断延续、拓展黄金纽带,为亚洲与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风月同天——赵朴初书法艺术展”系从赵朴初先生的亲属遵照赵朴初先生、陈邦织女士的遗愿,捐赠给上海博物馆的珍贵遗墨、遗物中,精选50幅有代表性的书法。其内容主要是赵朴初先生在中、韩、日三国佛教友好往来的活动中所写的诗歌、稿件,忠实记录了赵朴初先生殚精竭虑、筚路蓝缕,促进三国友好外交的历史经过。如《庆东原曲》轴,是为“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志喜,寄托了对中日两国好相扶、不称霸的美好祝愿。《岚山周总理诗碑揭幕诗》轴、《岚山行诗稿》轴则记录了中日两国人民对周恩来总理历史功绩的深切怀念。《盲圣还家汉俳》轴、《行书金缕曲碑拓》卷见证了鉴真和尚像“回国探亲”巡展的历史时刻,歌颂了这一外交盛举。《访日杂诗稿》册、《韩国纪游诗稿》册都忠实记录了赵朴初先生的外交活动,为研究佛教历史、中国的外交史提供了第一手的材料。还有一些信札稿、赠送他人的作品涉及上文提到的众多为外交和平事业努力贡献的中外友人、高僧大德。这些人物既是历史的创造者,更是来之不易的世界和平的维护者,而这些作品就是默默的见证者。
现代 赵朴初 行书庆东原曲轴 1978年
现代 赵朴初 行书岚山周总理诗碑揭幕诗轴 1979年
现代 赵朴初 行书岚山行诗稿轴 1979年
现代 赵朴初 行书金缕曲碑拓卷 1980年


现代 赵朴初 行书访日杂诗稿册(选页) 1987年
所选还有一些作品反映了赵朴初先生在佛教方面的工作,以及他的智慧与修养。如《扶风法门寺佛指舍利出土赞歌》册,不仅第一时间记录了法门寺文物考古发现的过程,而且是最早为此创作的诗歌文学作品。《为房山石经拓片展作诗稿》页,则体现了赵朴初先生保护传统文化遗产、艺术与宗教文物的殷殷之心。另如《普陀礼赞》页、《访九华山临江仙词》页、《无锡祥符寺诗》轴等作品,都是赵朴初先生在佛教考察工作中创作的。不论日本友人赠送的一支金笔、印度总理赠送的一株菩提树,都被赵朴初先生化为诗材,用以歌颂和平友谊。清代厉鹗所说“诗材富,而意以为匠,神以为斤,则大篇短章,均擅其胜”,对于赵朴初先生来说,是最贴切不过了。

现代 赵朴初 行书扶风法门寺佛指舍利出土赞歌册 1987年
现代 赵朴初 行书普陀礼赞页 1987年
现代 赵朴初 行书临江仙词页 1990年
现代 赵朴初 行书无锡祥符寺诗轴 1994年
现代 赵朴初 行书答赠金笔诗稿轴 1977年
现代 赵朴初 行书咏菩提树诗页 1995年
此外,除了赵朴初先生本人的作品,本次展览还特意挑选了清嘉庆元年状元赵文楷的《行书八言联》与日本天台宗座主山田惠谛《行书寿字》页。赵文楷是赵朴初天祖,其人格品性、才情智慧,无不对赵朴初有着直接的熏陶感染。赵朴初一生慈善为民,勤俭清廉,最后成为世人赞誉的“三不”副主席,其人格魅力正是源自家学家风。山田惠谛长老曾经三次参访天台山祖庭,也曾邀请赵朴初先生访问日本。1993年,赵朴初先生与中国佛协、上海市佛协、浙江省佛协联合在上海友谊会堂为到访的山田惠谛长老 “白寿”(99岁)祝寿。《行书寿字》页署款“白寿惠谛”,就是山田惠谛长老于此年书赠赵朴初先生的。1994年2月,百岁山田惠谛长老示寂,赵朴初先生在回向法会的致词中说,要向山田大长老那样“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维护中日友好和世界和平事业的实际行动中去”。
清 赵文楷 行书八言联
现代 山田惠谛 行书寿字页 1993年
现代 赵朴初 行书人月圆词轴 1974年
现代 赵朴初 楷书节录普贤菩萨行愿品偈颂页 1998年
赵朴初先生生前曾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会长,是享誉中外的书法大师。他的书法平淡天真、俊朗神秀,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化“朴拙守真”的精神内核。他椽笔作朋、笔墨结缘,以书法记录了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历史,以“黄金纽带”促进人民友好、邻邦和睦、世界和平。
赵朴初先生离世已二十五载,但他谦虚谨慎、廉洁无私和爱国爱教的高德懿范仍在世间传颂,他的音容笑貌仍镌刻在我们的心中。本次展览的数十幅珍贵书法作品大多数都是首次展出,是他壮阔一生、行愿无尽的重要体现,既饱含爱国家、爱故乡的大慈,爱人民、爱和平的大悲,更展示弘佛法、传慧炬的无尽意。其书法,或俯仰自如,或端庄遒丽,如佛前炉烟、山中兰香,墨香遗韵,情满玉笺。可谓美在其中、义在其中。
籍此殊胜因缘,谨以此次展览,祝前辈大德的智慧之力永存,愿世界和平之光永续!
展览时间
2025年3月23日至6月20日
展览地点
安庆市赵朴初故居西二进展厅
主办单位
安庆市赵朴初故居陈列馆、上海博物馆


现代 赵朴初 行书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题页 1985年
中国、韩国、日本三国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始于1995年5月,共同构建了三国佛教的友好“黄金纽带”,对推动三国人民的友好交流、维护亚洲与世界和平具有积极意义。会议揭开了20世纪三国佛教友好交流史上前无古人的新篇章,成为三国佛教友好交往以来最伟大的事件和殊胜的壮举。其首倡者、领导者、组织者就是三国佛教徒所爱戴的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赵朴初先生生前曾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同时也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作家、诗人和书法大师。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促进各国人民友好、维护世界和平、繁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杰出贡献。
佛教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代表之一,对哲学、医学、文学、艺术、习俗等各方面有着深刻影响。佛教诞生后,向南最先传入斯里兰卡,再由斯里兰卡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地。向北则经帕米尔高原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地。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形成了汉语、藏语和巴利语三大系统和众多派别,在中华大地留下了庙塔建筑、石窟壁画、雕塑绘画、书法写经等文化遗址与艺术遗产。

现代 赵朴初 行书为房山石经拓片展作诗稿页 1987年
4世纪后半叶,佛教由中国传入朝鲜高句丽;6世纪,佛教从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此后一直成为日本的主要宗教。韩、日学僧入华求法,两国的一流学者也来华求学,涉波历险,代不乏人。在传播中国佛学与文化的同时,韩、日大德对中国佛教与文化也有着反哺之功。中土大德慈悲普度的宏愿,异域学僧精诚向学的精神,至今仍令人无限感动与震撼。正如赵朴初先生在1995年5月22日《中国韩国日本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北京大会开幕词》里说的那样:中、韩、日三国人民,三国佛教徒之间有着悠久、深厚的亲缘关系。在地缘环境上,我们山水比邻;在文化习俗上,我们同溯一源;在宗教信仰上,我们一脉相承。有许许多多的纽带把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不可分离。在所有这些纽带中有一条源远流长、至今还闪闪发光的纽带,那就是我们共同信仰的佛教。我曾送给它一个形象的名字:黄金纽带。这条纽带史自有来。回溯历史,佛教在中、韩、日三国人民的文化交流中起着媒介的作用。可以说,佛教上的合作与交流是中、韩、日三国文化交流史上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
20世纪的20至4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对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侵略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中日、韩日佛教界的交流一度中断。1952年9月,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赵朴初居士代表中国佛教界将一尊象征慈悲与和平的药师如来佛坐像赠送给日本佛教界,引起了日本佛教界的强烈反响。日本佛教界的高僧率先向中国政府和佛教界发起了对战争的忏悔,中日佛教友好交流的大门得以重启。日本佛教界的友好人士大谷莹润、西川景文、菅原惠庆等长老多次组团渡海送还中国在日殉难烈士的遗骨。他们与大西良庆、椎尾弁匡等长老发起了“日中永不战之誓”的签名运动。1961年5月,该签名簿由大谷莹润亲手交给了中国佛教协会喜饶嘉措会长,至今珍藏于中国佛教协会。
1962年,在赵朴初先生的提议下,中日两国佛教界、文化界共同发起纪念鉴真和尚圆寂1200周年活动,这一活动在日本发展成为争取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的群众运动。在1972年中日邦交恢复正常之前,赵朴初先生领导的佛教界活动起着促进两国人民友好交流的重要纽带作用。
1973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仅一年,日中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中岛健藏代表唐招提寺第八十一代住持森本孝顺长老提出让鉴真像回国巡展,惜因时代龃龉,此愿望未能马上实现。1978年4月,赵朴初率领“中国佛教协会访日友好代表团”访问日本。在参观唐招提寺时,森本孝顺长老又当面向赵朴初先生提出了此愿望。此次访问实际上为邓小平同志访日打了前站。半年后的10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同志访日,参观了唐招提寺并瞻仰了鉴真像,欣然同意了森本孝顺长老的要求。1979年4月,赵朴初陪同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邓颖超同志赴日参加京都岚山的周恩来诗碑揭幕,还参观了唐招提寺。在鉴真墓前,她焚香祭拜,祷念这位伟大的文化使者。森本孝顺长老再次向邓颖超提出让鉴真像“回国探亲”。终于,1980年4月,鉴真像抵达中国巡展,成为中日文化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盛事”。晚年的赵朴初在《九十述怀诗》中提到自己一生所作最重要的几件事情,“千秋盲圣敦邦谊”就是其一。

现代 赵朴初 行书盲圣还家汉俳轴 1980年

现代 赵朴初 行书九十述怀诗页 1996年
1992年8月24日,中国与韩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结束了两国长期互不承认和相互隔绝的历史。10月11至20日,赵朴初应邀访问韩国。12日参加在汉城举行的东北亚佛教领导人和平会议,会上发表演说。中、韩、日、蒙、俄代表出席会议,缅甸、斯里兰卡佛教人士列席参加。期间会晤大韩民国总统卢泰愚,书崔致远名句“昆仑东走五山碧,星宿北流一水黄”赠呈卢泰愚总统。访问济州道、釜山、大丘等地。19日,东国大学授予赵朴初名誉哲学博士学位,与韩国宗教宗团协议会领导人会谈。赵朴初此行有诗歌日记《韩国纪游诗二十四首》,对这次中韩两国友好往来的重大事件加以记载。1993年9月28日,赵朴初先生出访日本。日本佛教界各宗派齐聚京都,庆祝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四十周年及祝贺赵朴初会长“米寿”(88岁)华诞活动。日本教派神道与韩国佛教代表也作为来宾与会祝贺。赵朴初在会上首次提出了加强中、韩、日三国佛教“黄金纽带”的新构想。在三国佛教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因缘具足、水到渠成,三国佛教友好交流会议自1995年起以“友好·合作·和平”为主题,先后三年在北京、汉城、京都胜利召开,就人类共同关心的战争、环境保护、人心净化、道德提升等问题达成了共识。这三次大会,三国佛教代表遵照不忘历史、开拓未来的精神,反对和警惕战争的发生,发表了《北京宣言》《汉城宣言》《京都宣言》。北京会议期间,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中南海亲切会见了三国佛教领导人并合影留念;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向会议发来贺电;时任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亲切会见全体会议代表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汉城会议时,时任韩国总理李寿成等政府要员会见了三国佛教界人士。京都会议期间,日本前首相竹下登出席开幕式并致贺词。可见中、韩、日三国政府对“黄金纽带”的构想是极为重视的。
日月荏苒,2025年5月21日是赵朴初先生逝世25周年的纪念日。中、韩、日三国佛教友好交流会议亦时届创始30周年,并第25次会议在中国召开。值此机缘,从上海博物馆收藏的赵朴初先生的遗物、遗稿中遴选了与“黄金纽带”有关的珍贵墨宝,在安徽省安庆市赵朴初故居陈列馆举办“风月同天——赵朴初书法艺术展”展览。
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对联,镌刻在扬州大明寺鉴真纪念堂石碑和大雄宝殿前西墙壁上。本次赵朴初书法艺术展以“风月同天”为题,隆重纪念赵朴初先生逝世25周年,彰显中、韩、日三国的佛教友好交流源远流长,依然秉承先辈对人民友好与世界和平的殷切期望,不断延续、拓展黄金纽带,为亚洲与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风月同天——赵朴初书法艺术展”系从赵朴初先生的亲属遵照赵朴初先生、陈邦织女士的遗愿,捐赠给上海博物馆的珍贵遗墨、遗物中,精选50幅有代表性的书法。其内容主要是赵朴初先生在中、韩、日三国佛教友好往来的活动中所写的诗歌、稿件,忠实记录了赵朴初先生殚精竭虑、筚路蓝缕,促进三国友好外交的历史经过。如《庆东原曲》轴,是为“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志喜,寄托了对中日两国好相扶、不称霸的美好祝愿。《岚山周总理诗碑揭幕诗》轴、《岚山行诗稿》轴则记录了中日两国人民对周恩来总理历史功绩的深切怀念。《盲圣还家汉俳》轴、《行书金缕曲碑拓》卷见证了鉴真和尚像“回国探亲”巡展的历史时刻,歌颂了这一外交盛举。《访日杂诗稿》册、《韩国纪游诗稿》册都忠实记录了赵朴初先生的外交活动,为研究佛教历史、中国的外交史提供了第一手的材料。还有一些信札稿、赠送他人的作品涉及上文提到的众多为外交和平事业努力贡献的中外友人、高僧大德。这些人物既是历史的创造者,更是来之不易的世界和平的维护者,而这些作品就是默默的见证者。

现代 赵朴初 行书庆东原曲轴 1978年

现代 赵朴初 行书岚山周总理诗碑揭幕诗轴 1979年

现代 赵朴初 行书岚山行诗稿轴 1979年

现代 赵朴初 行书金缕曲碑拓卷 1980年



现代 赵朴初 行书访日杂诗稿册(选页) 1987年
所选还有一些作品反映了赵朴初先生在佛教方面的工作,以及他的智慧与修养。如《扶风法门寺佛指舍利出土赞歌》册,不仅第一时间记录了法门寺文物考古发现的过程,而且是最早为此创作的诗歌文学作品。《为房山石经拓片展作诗稿》页,则体现了赵朴初先生保护传统文化遗产、艺术与宗教文物的殷殷之心。另如《普陀礼赞》页、《访九华山临江仙词》页、《无锡祥符寺诗》轴等作品,都是赵朴初先生在佛教考察工作中创作的。不论日本友人赠送的一支金笔、印度总理赠送的一株菩提树,都被赵朴初先生化为诗材,用以歌颂和平友谊。清代厉鹗所说“诗材富,而意以为匠,神以为斤,则大篇短章,均擅其胜”,对于赵朴初先生来说,是最贴切不过了。


现代 赵朴初 行书扶风法门寺佛指舍利出土赞歌册 1987年

现代 赵朴初 行书普陀礼赞页 1987年

现代 赵朴初 行书临江仙词页 1990年

现代 赵朴初 行书无锡祥符寺诗轴 1994年

现代 赵朴初 行书答赠金笔诗稿轴 1977年

现代 赵朴初 行书咏菩提树诗页 1995年
此外,除了赵朴初先生本人的作品,本次展览还特意挑选了清嘉庆元年状元赵文楷的《行书八言联》与日本天台宗座主山田惠谛《行书寿字》页。赵文楷是赵朴初天祖,其人格品性、才情智慧,无不对赵朴初有着直接的熏陶感染。赵朴初一生慈善为民,勤俭清廉,最后成为世人赞誉的“三不”副主席,其人格魅力正是源自家学家风。山田惠谛长老曾经三次参访天台山祖庭,也曾邀请赵朴初先生访问日本。1993年,赵朴初先生与中国佛协、上海市佛协、浙江省佛协联合在上海友谊会堂为到访的山田惠谛长老 “白寿”(99岁)祝寿。《行书寿字》页署款“白寿惠谛”,就是山田惠谛长老于此年书赠赵朴初先生的。1994年2月,百岁山田惠谛长老示寂,赵朴初先生在回向法会的致词中说,要向山田大长老那样“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维护中日友好和世界和平事业的实际行动中去”。

清 赵文楷 行书八言联

现代 山田惠谛 行书寿字页 1993年

现代 赵朴初 行书人月圆词轴 1974年

现代 赵朴初 楷书节录普贤菩萨行愿品偈颂页 1998年
赵朴初先生生前曾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会长,是享誉中外的书法大师。他的书法平淡天真、俊朗神秀,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化“朴拙守真”的精神内核。他椽笔作朋、笔墨结缘,以书法记录了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历史,以“黄金纽带”促进人民友好、邻邦和睦、世界和平。
赵朴初先生离世已二十五载,但他谦虚谨慎、廉洁无私和爱国爱教的高德懿范仍在世间传颂,他的音容笑貌仍镌刻在我们的心中。本次展览的数十幅珍贵书法作品大多数都是首次展出,是他壮阔一生、行愿无尽的重要体现,既饱含爱国家、爱故乡的大慈,爱人民、爱和平的大悲,更展示弘佛法、传慧炬的无尽意。其书法,或俯仰自如,或端庄遒丽,如佛前炉烟、山中兰香,墨香遗韵,情满玉笺。可谓美在其中、义在其中。
籍此殊胜因缘,谨以此次展览,祝前辈大德的智慧之力永存,愿世界和平之光永续!
责任编辑:张杏梅

- 1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