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照片背后的故事系列(十四):志先生之志,行先生之行
孙宋之声
向作者提问
来源:政协联线 | 2025-05-14 15:48 字号
1925年春,宋庆龄在上海留影

1925年春,宋庆龄在上海留影


宋庆龄在孙中山丧礼完毕后回到上海,回到她与孙中山共同生活了近十年的家。在这里,痛失导师与伴侣的她治疗心中的创伤,梳理自己的思想,遵照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教导踏上了征程。五卅惨案发生时的现场惨状(来源:上海市黄浦区档案局“黄浦记事”微信公众号)

五卅惨案发生时的现场惨状(来源:上海市黄浦区档案局“黄浦记事”微信公众号)


1925年5月30日,上海英国巡捕在租界内开枪屠杀为抗议日本纱厂资本家枪杀中国工人而进行示威游行的群众,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激起全上海以至全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形成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的局面。随后,上海和全国各大城市形成大规模的全民反帝运动。上海《民国日报》发表宋庆龄为“五卅”惨案对该报记者的谈话(来源: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官网)

上海《民国日报》发表宋庆龄为“五卅”惨案对该报记者的谈话(来源: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官网)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下,国内的反帝爱国群众运动日益高涨,革命思想日趋成熟的宋庆龄也高举着孙中山的旗帜,投入到这场轰轰烈烈的斗争之中。6月5日,宋庆龄出席了上海妇女反帝统一战线组织——上海各界妇女联合会的成立大会,对妇女反帝斗争表示全力支持。6月9日,宋庆龄就五卅惨案对上海《民国日报》记者发表了重要谈话,第一次以坚决捍卫孙中山遗训的革命战士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谈话中,宋庆龄痛斥英日强权,高度评价五卅运动的伟大意义与爱国精神,并欣慰地指出:在学生和工人们的反帝爱国运动中,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精神处处可见。宋庆龄高瞻远瞩地提出这次运动的最终目的在于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并号召广大人民团结起来,“为民族争独立,为人权争保障”。6月10日,宋庆龄应邀赴上海大同大学作题为《近年之外交史》的长篇演讲,使广大学生了解世界大势、各国对华政策,以及关于此次惨案的社会、经济、外交等问题。6月30日,宋庆龄赶赴北京,参加在天安门举行的北京各界反对英、日帝国主义的“雪耻大会”。1925年6月18日《民族日报》刊登了宋庆龄以“宋琼英”为名撰写的《孙中山先生与“五卅”后之民族独立运动》一文(来源: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藏)

1925年6月18日《民族日报》刊登了宋庆龄以“宋琼英”为名撰写的《孙中山先生与“五卅”后之民族独立运动》一文(来源: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藏)


宋庆龄还委托杨杏佛,于6月10日在上海创办《民族日报》,旗帜鲜明地报道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并积极宣传孙中山的反帝思想。她还亲自在报上发表文章,猛烈抨击英帝国主义的残暴,号召国人挺身以战强权。但是,《民族日报》旗帜鲜明的反帝立场令国内外反动势力极为恐惧和仇视,出版16天后被当局勒令停刊。宋庆龄于1925年7月2日在广州《民国日报》发表《力争英帝国主义掌握中广州关余之孙先生》,提出“志先生之志,行先生之行”(来源:“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微信公众号)

宋庆龄于1925年7月2日在广州《民国日报》发表《力争英帝国主义掌握中广州关余之孙先生》,提出“志先生之志,行先生之行”(来源:“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微信公众号)


省港大罢工期间,成千上万聚集在广州的罢工工人要吃要住。宋庆龄在上海投身于为罢工工人募款的工作,大声疾呼:“我们不能袖手旁观,我们不能延误救济工作。”她的呼吁通过函件、电报传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墨西哥以及东南亚各国的华人社会。光是海外华侨委托她汇往广州的捐款就达10万美元以上,这使省港罢工能坚持较长时间,直至斗争胜利。
责任编辑:杨骁希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