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评论
  • 收藏
首个非遗春节巧遇“双春”,年头年尾都立春
杨宝宝/澎湃新闻  
2025-01-27 16:42 字号
“在双春蛇年,人们可以借着这股‘火’的力量来提升自己。关注传统文化,丰富精神生活,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在民俗文化中吸取营养,让自己‘小往大来,双春迎泰’。”
蛇年是春节申遗成功后我们度过的第一个“人类非遗版”春节。特别的是,今年蛇年也是 “双春年”,年首年尾各有一个立春。对这一现象,民间也戏称为“双头蛇”。
在传统文化中,“双春年” 被视为吉祥的象征。“春” 代表着生机、希望与开始,是万物萌生、生机蓬勃的起始,而 “双” 则蕴含着好事成双、好运加倍之意。民间有诸多关于 “双春年” 的美好说法,如 “一年有两春,遍地是黄金”“一闰逢双春,秋冬仓库盈”,寓意着这一年可能会带来丰收、和谐、美满、好运和繁荣。
“事实上,双春年并不罕见,据统计,每19年中有7个‘双春年’、7个‘无春年’、5个普通的‘单春年’。” 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博士杜勇凝对传统风水命理学有所研究,她表示,双春年和无春年都是正常的历法现象,与吉凶祸福无关,“但传统民俗对于双春年的推崇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祝愿,为冰冷的历法时间加入了情感与温度。”
“双春年引关注,说明人们关注立春。”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教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田兆元认为,民间“双春年”的说法,实际反映了中国古代存在阴历和阳历两套历法系统的事实。“春节”和“立春”分别是阴历和阳历的岁首,“立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具有“春节”的地位,这也是人们重视“双春年”的原因。
“双春年”与阴阳合历有关
乙巳蛇年的立春分别出现在农历正月初六(阳历 2025 年 2 月 3 日)和农历腊月十七(阳历 2026 年 2 月 4 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双春年的出现是由中国古代阴阳合历的历法体系决定的。” 杜勇凝介绍,古人通过观察地球绕太阳的周期发明了阳历,观测月亮的朔望交替发明了阴历。月绕地为“月”,地绕日为“岁”,春秋末期的制历家计算出了一个“岁周”为365.25天,一个“月周”为29.5日。阴历年和阳历年存在约11天的偏差,古人为了调节这种偏差,在19个阴历年中加入了7个闰月。加入闰月的阴历年通常为384或385天,将连续两年的阳历年的立春都包含了进去,因此形成了“双春年”。
如今在我们对历法的日常使用中,以月亮圆缺记录一个月的阴历更为直观,很多人便忽视了中国古代历法中的阳历部分。事实上,稍加关注就会发现,早已进入人类非遗名录的“二十四节气”,日期与目前通用的公历基本重合,是古人观测地球绕太阳运行规律的总结。
“有春无春的说法,其实是我们以阴历记时为主,对阳历二十四节气念念不忘的结果。也说明我们过年实际上有两个系统,即阳历年和阴历年,过年的传统记忆深厚。”田兆元表示,中国历法因阴阳历混杂造成的争议并不罕见。例如乙巳蛇年,哪一天出生的才是蛇宝宝?有人说正月初一出生就是了,也有人认为正月初六立春才是蛇宝宝。
“造成这样的争议,本质上是把正月初一当作新年之始,还是将立春当作新年之始。其实,两种说法可以并存。”田兆元介绍,依照阳历系统,不可能有“双春”,也不存在“无春”,按照阴历年来看阳历,则多半时间会出现“无春年”,或者“双春年”,“这种以阴历来规范阳历的做法是不正确的。”
责任编辑:丁元圆
转载请注明来源
  • 1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