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评论
  • 收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文艺的春天
上海文联
向作者提问
来源:政协联线 | 2024-10-10 18:46 字号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新中国的文化生产力充分释放,城市的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文艺界创作繁荣、评论兴旺,稳步进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时代、好时代。为了多门类、多角度、多层次地回顾新中国文化工作、文艺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为打造文化自信自强上海样本、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踊跃建言,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与本微信平台联合举办“扎根人民,与时代同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文艺的春天”文艺短评笔会。
文艺家、评论家踊跃来稿,以75年来印象最深刻的文艺作品、文化活动、文化事件、文化地标等为题,回忆接触作品之过程,抒写审美体验之感受,品评文化价值之所在,瞻望文化发展之前景,表达“更紧密地团结,更勇敢地创造,文艺工作者永远在路上”的主题。
奔赴“水晶宫殿” 
▢ 简平
2004年12月,我在上海大剧院观看了原版音乐剧《剧院魅影》,这是这部广受欢迎的音乐剧首次在中国公演。演出当晚,黄陂路上人头攒动,充满透明感和开放感的上海大剧院内灯火璀璨,“水晶宫殿”在夜色里愈发显得如梦如幻。
上海大剧院是国内首家国际性高等级综合剧院,1998年落成时受到世界的瞩目。二十六年来,我在这里看过无数场演出,从歌剧《图兰朵》到芭蕾舞剧《天鹅湖》,从话剧《哈姆雷特》到柏林爱乐乐团音乐会,从舞剧《朱鹮》到京剧《霸王别姬》,每次观演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深刻的印象来自于上海大剧院特殊的标记,因为所有的演出都裹上了上海大剧院独有的氛围,让人可以清晰地辨识。而更为重要的是,那么多的年轻人因为上海大剧院这座“水晶宫殿”而培养起了对艺术的热爱和尊重,拥有了高品质的审美能力。如今,上海大剧院早已成为上海乃至全国演艺界一张响当当的靓丽名片。歌剧《图兰朵》

歌剧《图兰朵》

 舞剧《朱鹮》

舞剧《朱鹮》


柏林爱乐在上海
从我个人的观演经历就能看到上海大剧院的踔厉进取。这些年来,从经典音乐剧到现代驻场演出,再到前沿的沉浸式演艺,上海大剧院始终站在演艺市场的潮头,不断探索文旅产业的新业态,将全世界最好的文艺产品呈现给中国观众,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因此,我才有信心去上海大剧院寻找自己想看的演出,而上海大剧院从来不会让我失望。
如果说2004年的首演,标志着上海大剧院以宽广的胸怀对海外音乐剧的接纳,那么,2023年推出的中文版显示了上海在音乐剧制作上所达到的国际水准,而今年《剧院魅影》原版巡演又来到上海大剧院,这些都体现了上海大剧院对中国音乐剧市场的地标意义。今天的上海俨然成了中国的“音乐剧之都”,这里有上海大剧院的一份功劳。
上海大剧院的屋顶有一个巨大的悬挑设计,犹如一只展翅的凤凰,象征着文化艺术的高飞。这只凤凰如此美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由此更加提升了上海的城市热度。今夏,柏林爱乐乐团在上海大剧院驻场演出,观众从五湖四海赶来,据统计,超10%的境外观众和47%的外地观众打飞的、坐高铁来听音乐会,而人民广场商圈的餐饮、酒店、出租车等订单也普遍增长,“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日渐成为观演潮流。我想,会有更多的人与我一样,向着上海大剧院这座“水晶宫殿”奔赴而来。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图片来源于上海大剧院公众号
文编 | 忻颖
美编 | 音云
责任编辑:杨一宁
转载请注明来源
  • 1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