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
  • 评论
  • 收藏
视频丨上海市政协举行委员参与立法协商重点项目征求意见建议座谈会
政协联线记者 顾晓红 实习生 肖则开  
来源:政协联线 | 2024-07-17 15:05 字号
视频拍摄 剪辑 实习生 肖则开(00:34)
7月16日,上海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牵头举行政协委员参与立法协商重点项目征求意见建议座谈会暨无党派人士界别活动,围绕 《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修订草案)》(以下简称《条例(修订草案)》)座谈交流。座谈会会场 金松 摄

座谈会会场 金松 摄

市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孙甘霖主持会议。她表示,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党中央赋予上海的重要使命,当前,上海正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力服务国家战略实施,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通过改革开放先行先试,为国家试制度、探新路、补短板,更好配置全球资源,发挥辐射服务作用。修订2009年制定施行的《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被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聚焦这一项目,市政协社法委不仅通过线上平台广泛征求委员的意见建议,还采取重点项目轮值制度,在市政协委员参与立法协商专家组工作群中开展讨论。同时,为切实提高协商的广度和深度,邀请金融、法律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开展线下座谈协商。她希望委员们持续关注,在认真调研基础上建言献策。  
根据市政协委员参与立法协商重点协商项目专家轮值制度,这一项目由市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无党派人士界别副召集人游闽键担纲轮值。“无党派人士界别政协委员和界别群众中有不少金融行业高管、企业家和法律领域专业人士,得知《条例》被列入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修法项目,大家主动开展相关调研。在此基础上,这次无党派人士界别活动与市政协社法委联动,并邀请部分区政协委员和知联会成员参与,以期更好发挥专业作用精准建言。”座谈会会场 肖则开 摄

座谈会会场 肖则开 摄

会上,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立法二处负责人介绍了相关情况。《条例》施行以来,为营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当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迈向全面提升能级的重要阶段,有必要全面修订《条例》,为上海更好服务金融强国建设提供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
如何通过完善地方立法,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是与会者普遍关注的。
市政协常委尧金仁认为,《条例(修订草案)》应更凸显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新路径能级提升的要求,强化“高质量发展”内涵。
“做好‘五篇大文章’对金融服务的要求,既是金融服务的落脚点,也是提高金融服务质量的方向,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上海理应走在全国前列。”市政协委员、经济和金融委员会副主任陈其昌认为,应在《条例(修订草案)》中增加关于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协同发展的相关表述,厘清边界,并强调相互交织和相互关联性,强化金融支持重大项目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相关内容表述,细化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国际经济、贸易、航运、科创中心联动发展的内涵。他还建议,增加对大数据、公共数据依法归集应用,赋能金融服务的相关表述,并明确通过各类有效监督,完善金融行业治理机制,促进行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市政协委员王海涛认为,在科创金融相关改革领域,目前不少政策尚不衔接,特别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企业发展需要“耐心”资本、长期资本,但是央行层面的政策往往倾向于短期贷款。如何改善这一长、短错配,真正支持企业发展?“上海在相关地方立法中应有所作为”。座谈会会场 金松 摄

座谈会会场 金松 摄

与会者普遍认为,强化金融风险防范、完善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持续优化金融营商环境等是《条例(修订草案)》应关注的要点。
市政协常委蒋浩认为,《条例(修订草案)》是倡导性和原则性的,应植入对违法事项的惩罚性内容表述,因为“唯有违法者得到惩罚,才会让守法者真正获得良好的营商环境”。市政协委员俞卫锋建议,在《条例(修订草案)》中增加金融机构设立、金融业务开展、金融行为监管、金融风险管控等的体系化、透明化、制度化相关描述,并明确加强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数字化建设,提高金融纠纷化解效率。市政协委员邹甫文认为,《条例(修订草案)》中关于金融营商环境建设的条款应同《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相关法律相衔接,避免冲突。市政协委员,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许再越认为, 《条例(修订草案)》应鼓励行业相关数据标准建设的统一规范。市政协委员俞庆榕认为,《条例(修订草案)》应凸显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建立统一、高效金融风险监测平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风险预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市政协委员黄晨认为,《条例(修订草案)》应倡导善待对金融服务受众,特别是中小微民营企业。
应邀参会的浦东新区政协常委、上海市知联会副秘书长花蕾建议,在《条例(修订草案)》中设“浦东专章”,明确部分金融创新举措突破由浦东先行先试,再复制推广。无党派人士王玮建议,《条例(修订草案)》可归并交易、支付、清算、结算、登记、托管、征信等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相关条款。
部分政协委员提交了书面建言。市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无党派人士界别召集人、提案委员会副主任陈春兰建议,强化促进金融文化建设相关内容;市政协常委陆敬波建议,增加“市地方金融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细则”相关条款;市政协委员、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张金全建议,具体阐述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长远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市政协委员白江建议,增加“按照国家部署,推动完善金融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加大金融对长江经济带等区域重大战略的支持”相关条款;市政协委员陈俊建议,增加“预测、评估国际经济金融非市场性风险,对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影响并系统测试有关压力”等内容。
部分政协委员通过“政协直通车”等履职平台参与立法协商,提出建言。委员们建议,可在《条例(修订草案)》明确由上海打造全国统一的企业银行账户收支流水数据信用信息平台,充分发挥金融监管机构的金融信息基础设施的“总枢纽”作用,打通整合跨银行的高价值数据,破解“碎片化”的数据壁垒,从而健全信用评级评价体系,强化金融监管协同;开发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人才信息数据库”及相关管理平台,提高金融人才管理的数字化、精细化水平;增加“研究构建金融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强化科技监管运用,增强监管穿透力,切实维护中小投资者应有投资权益”相关内容等
责任编辑:张岩
转载请注明来源
  • 29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