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领跑者”《天山雪》,中国杂技剧走向成熟的又一部标志之作
上海文联
向作者提问
来源:政协联线 | 2024-03-18 18:44 字号
图为杂技剧《天山雪》专家研讨会现场

图为杂技剧《天山雪》专家研讨会现场

3月10日,杂技剧《天山雪》晋京展演结束后,由中国杂协、上海文联、新疆文联共同主办的“生而为鹰,逆风飞翔”杂技剧《天山雪》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与会的各界专家学者纷纷交口称赞。这部由上海杂技团、上海市马戏学校、新疆艺术剧院杂技团联合创排的杂技剧,是海派杂技继《战上海》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力作,从主题立意、叙事结构、对舞台艺术的综合把握到思想价值与社会意义等等均获得好评,并由此引发对杂技剧未来走向何方的探讨与思考。
这是一场跨界的研讨。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杂协主席边发吉,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挂职)黄豆豆,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夏潮以及苗宏、鲁航、刘挥、古丽·阿不力木、邓选斌等相关单位领导,俞亦纲、梁弘钧、阿迪力·吾休尔、喻荣军、李春燕、蔡晓荣、白璐、李恒、梁溪清等《天山雪》主创团队,汪守德、宋官林、李恩杰、毛时安、吴孝明、邓宝金、张红、尹力、徐秋、金浩、宋宝珍、徐健、赵琳宇等杂技界、戏剧界、舞蹈界等文艺界专家学者与会研讨。图为杂技剧《天山雪》专家研讨会现场

图为杂技剧《天山雪》专家研讨会现场

《天山雪》构思精巧,立意高远,以上海市马戏学校新疆班抖杠节目的编创引入,逆风飞翔的雄鹰意象与精神贯穿始终,通过主人公杂技教练王雪峰翻阅父亲留下的笔记本,追忆上世纪父母一辈人屯垦戍边、投身边疆建设,直至新时代沪疆两地杂技人共创辉煌的跨越七十余年的各民族共同建设新疆的历史进程,彰显了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题。文艺评论家汪守德谈道,该剧叙事清晰完整,情感丰富饱满,讲述了三代人、两地情、时代事和家国志,以普通人的母女情、母子情等情感逻辑引发观众的共情与共鸣,杂技的难与剧情的意、音乐的惑、多媒体的炫、歌舞的美等几方面结合,是史诗级别的杂技剧。新疆文联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邓选斌认为该剧时代感强、纵深感强、感染力强,表现了援疆青年与当地民众间的友情、亲情和爱情,展现了无私奉献的援疆精神,奏响了民族团结主旋律,突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部剧由沪疆两地共创,本身也是沪疆两地的友谊之作,携手共同推进文化振兴。
该剧融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杂技之美绽放于戏剧、音乐、舞蹈等元素之中,在开放与包容中将杂技剧推向了新的审美高度。黄豆豆表示,杂技和舞蹈在《天山雪》中找到了最合拍、最默契的合力点。实现了艺术表现的新方式,比如双人对手造型,巧妙将杂技艺术的难度与舞蹈艺术的美感相结合,有人物、有美感、有情感、有难度、有创新,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所有形体动作的设计和表演是在戏剧发展的剧情里完成的。他强调,“《天山雪》等杂技剧给我们带来一个启示,就是中国杂技发展完全不走西方的模式,走出了我们自己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杂技艺术的发展道路”。夏潮指出,整台演出极好地展示了杂技技巧与力量美之外,同时给人以情感的熏陶,中华美学精神的精髓在这部剧中得到了初步体现,编导在剧中有意呈现了中华传统美学中的托物言志、寓理于情、形神兼备、意境深远等特点,如草帽技巧与劳作、绸吊舞与母亲的红围巾、达瓦孜与修友谊路等,是将中华美学精神与当代审美追求相结合、与现代生活相协调的优秀实践。上海市政府参事室参事毛时安认为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的审美趣味与文艺市场对艺术的要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该剧正是对时代审美新需求的回应,以其唯美品格满足了观众对唯美主义的需要,为杂技的综合创新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间。图为杂技剧《天山雪》专家研讨会现场

图为杂技剧《天山雪》专家研讨会现场

《天山雪》的研讨,也是对过去20年中国杂技剧发展的一次历史总结,以及对未来杂技剧如何发展的一次展望。《杂技与魔术》杂志社主编、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徐秋谈道,杂技剧20年发展历程中,第一个阶段更重视剧,首先让杂技剧像是一个剧,其次才是杂技,杂技是在场的,但没有按照杂技特有的艺术规律进行很好的表现,造成了一定的偏颇,新时代杂技剧重心从剧往杂技上回转,《天山雪》中杂技从剧后走到了台前,通过剧情铺垫与情绪渲染等把杂技的效果放大,“它是中国杂技剧走向成熟的又一个标志,起到了里程碑式的作用”。中国杂协顾问、北京文联副主席张红指出,中国杂技剧20年探索过程中,上海杂技团始终处于领跑者位置,《战上海》解决了第一阶段技与剧的关系平衡问题,《天山雪》是杂技剧发展新阶段的又一个领跑者,是充分运用杂技特有的创作规律来完成的创作,它不仅是杂技创作的领跑者,也是杂技精神的领跑者,目前中国杂技也恰恰需要像剧中雄鹰一样飞翔。白玉兰奖戏剧评委会副主任吴孝明认为,这部剧的诞生解决了杂技剧的破与立的问题,无论是呈现样式、审美理念还是美学追求,都对杂技剧的舞台语言做了一种新的密码解读,为杂技剧发展打开了无限可能。
“我们今天可以说,杂技剧已经走向成熟了,未来杂技剧走向哪里?我觉得就三个字:不设限。”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大连市文化艺术事业发展中心杂技理论部负责人尹力强调,中国杂技剧诞生20年以来,从第一个十年探索的混乱时期到新时代以来整体取得较好成果,《天山雪》等剧目正是中国杂技人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推进中国杂技现代化的突出成果 ,杂技剧发展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杂技人思想要更加开放,向更新的方向、更远的未来走去。边发吉最后总结道,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杂技永远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什么都可以往里装,装进来能充实我们自己,带来的是发展,是生命力的积蓄”。图为杂技剧《天山雪》专家研讨会与会嘉宾现场合影

图为杂技剧《天山雪》专家研讨会与会嘉宾现场合影


 
责任编辑:杨一宁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