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
- 评论
- 收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十四届一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来源:政协联线 | 2024-02-02 15:03
字号

(2024年1月22日在政协上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
黄 震
各位委员:
我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十四届一次会议以来的提案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2023年提案基本情况
十四届一次会议以来,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团结引导广大政协委员和市政协各参加单位、各专门委员会,积极通过提案履行职能,共提交提案1080件,经审查立案992件,其中委员提交个人或联名提案825件,各党派、团体、界别、专门委员会提案167件。提案紧扣时代脉搏、聚焦中心工作、饱含为民情怀,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针对性、可行性的意见建议。
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提案办理工作,各承办单位把提案办理纳入整体工作部署,一体研究、一体推进,已办结提案971件,其中,办理结果为“解决或采纳”的858件,占88.36%;“列入计划拟解决”的15件,占1.55%;“留作参考”的98件,占10.09%,许多意见建议已体现在相关政策举措中、落实到相关工作推进中,充分体现了提案源自民意、反映民意、实现民意的独特价值。
(一)紧扣强化“四大功能”,为加快建设“五个中心”资政建言
强化“四大功能”是上海深化“五个中心”建设的主攻方向,是新征程上加快推进上海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着眼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委员们从做大做强资本要素市场、建设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立数据要素交易流通体系、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等方面积极出谋划策。着眼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提出加大基础科学研究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度、健全科技金融支持体系、做实做强长三角科创共同体等提案,着力推动打造科技创新核爆点,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着眼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先导产业发展,提出组建高质量集成电路材料创新联合体、建立生物医药协同创新技术攻关联盟、支持人工智能大模型开源社区建设等建议,为打造先导产业世界级产业集群提供有益参考。着眼强化开放枢纽门户功能,提出促进海外贸易机构集聚、促进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建设上海离岸贸易中心、在临港新片区打造若干功能性平台等一系列提案,着力推动上海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二)围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推动全市经济回升向好出谋划策
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围绕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稳定增长协商建言。聚焦恢复和扩大消费,委员们提出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支持上海时尚消费品产业发展、推动“免税进口消费集聚区”落地、支持小店经济发展、优化消费券实施机制等建议。聚焦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提出提前布局6G网络、建立元宇宙“专精特新”培育机制、完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加快提升“五个新城”产业能级等建议。积极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优化民营经济营商环境、建立民营企业协同创新平台、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等建议,在本市支持民间投资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中得到体现。积极为加大利用外资鼓与呼,提出深化外商投资股权投资试点、吸引优质外资企业登陆A股资本市场、打造外商投资促进服务信息平台等意见,为完善吸引和利用外资相关政策措施发挥了积极作用。持续助推乡村振兴,在发展都市生态休闲农业、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平台、规范发展农业合作社、支持国企参与乡村振兴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意见建议。
(三)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为增进民生福祉建言献策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推动建设属于人民、服务人民、成就人民的美好城市。委员们提出高水平推动城市更新、探索“两旧一村”改造的新模式新机制、加强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等建议,为推动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聚焦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提出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强化创业带动就业、优化大学生实习实践工作、建立大学生自主就业动力机制等建议,为上海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凝心聚力。针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从重振文化演艺市场活力、优化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激活江南乡村文化价值、传承工业文明、弘扬城市精神等多角度提出建议,着力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出推动长三角区域绿道贯通、加快吴淞江生态廊道建设、打造5分钟市民花园生活圈等提案,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美丽上海建设贡献智慧力量。聚焦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力水平,从优化设施设备等资源配置、改善医务人员薪酬体系、加快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等多方面建言献策,为推动健康上海建设夯实基础。着力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提出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同、提高职教人才培养匹配度、消弭职教与普教之间的隔阂等建议,打造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高水平职业教育。持续关注养老托幼服务,提出开展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建设智慧养老体系、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等建议。这些提案顺民意、暖民心、惠民生、聚民力,体现了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实践要求。
(四)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为加强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履职尽责
紧盯化工等重点行业领域与区域的安全风险,提出优化调整化工园区产业规划、应用人工智能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实现安全数据共享等建议。聚焦数字经济安全风险,提出推进数据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数据安全分类制度、试点建立数据等级保护机制、打造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开通数据安全投诉举报平台等建议。提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提案,积极推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战略。提出加强本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强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演练等提案,为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助力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二、提案工作主要做法
一年来,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特别是关于提案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质量意识,坚持双向发力,推动提案工作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
(一)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牢牢把握提案工作正确政治方向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共二十大精神,增强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坚持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突出“实”的导向,将提案工作与主题教育一体部署、一体推进,围绕提案工作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有效衔接提案工作与界别工作,以质量为重心、以问题为导向、以制度为保障,大兴调查研究,针对薄弱环节,深入基层搞调研,直面问题谋改进,着力推动提案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二)强化重点提案督办,把协商民主贯穿提案工作全过程,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制定《政协上海市委员会重点提案遴选与督办实施办法(试行)》,丰富重点提案督办方式,明确主席会议成员领衔、视察与调查、提案办理协商会、走访承办单位、报送《重点提案摘报》等五种督办方式,构建起分层次、多样化的督办工作格局。紧扣全市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切,分两批遴选出主题重要、内容充实、建议可行、成效可期的重点提案86件,分别交由27家承办单位牵头办理,11个专门委员会参与督办工作,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推动提案办理质效整体提升。拓展重点提案督办民主协商形式,以主席会议成员领衔督办为示范引领,用好界别委员工作室,团结更多政协委员和界别群众参与提案督办协商。通过视察与调查、走访承办单位等督办形式,引导各方深入协商交流,着力打通提案建议落实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成功举办华东六省一市政协第三十次提案工作座谈会,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促进提案工作提质增效。
(三)完善提、立、办、督、评全流程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提案工作制度体系,推动提案工作高质量发展
学习领会新修订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对标对表新修订的全国政协提案工作条例,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开展市政协提案工作条例修订调研。研究制定市政协优秀提案评选表彰办法,有序开展年度优秀提案推选工作。健全提案委员会办公室初审、提案审查小组复审、主任会议定审的三审工作机制。完善提案办理协商制度,落实办前、办中、办后 “三协商”机制。加大提案内容和办理复文“双公开”力度,推进智慧提案建设,加强提案宣传,开设“提案之窗”,用好各类媒体,讲好提案故事、协商民主故事。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提案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主要是前瞻性、战略性的高质量提案还不多,提案调查研究还需深化,提案工作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机制还需完善等,这些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改进。
三、2024年提案工作任务
2024年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提案工作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鲜明主题和突出主线,围绕中共上海市委十二届三次、四次全会决策部署,着力提高提案质量、强化督办协商、增强办理实效,更好服务上海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好发挥提案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上海新篇章中的推动作用
团结引导广大委员自觉胸怀“国之大者”、自觉坚持“四个放在”、始终心系“民之关切”,找准提案建言资政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要围绕加快建设“五个中心”,聚焦强化“四大功能”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研究,提出真知灼见,着力推动增强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围绕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等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建言献策,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出实招、谋良策。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聚焦加强长三角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完善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推进高层次协同开放等重大任务建言资政,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突破。着眼提升文化软实力,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传承城市文脉、弘扬红色文化等方面献计出力。持续关注教育、养老、就业、安居、社区治理、公共安全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
(二)提高站位、创新实践,充分发挥提案在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政协最佳实践地中的独特优势
牢记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首提地的职责使命,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上海市政协党组关于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推动上海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实践地的意见》和相应工作方案,完善提案工作提、立、办、督、评全流程机制。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维度的沟通协商,把提案工作更好融入政协委员工作站、界别委员工作室、服务群众联系点,在深入联系界别群众中找准提案选题、开展提案调研、深化提案办理、强化提案督办,真正把提案协商做好做实做到位,努力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政协最佳实践地的履职品牌。
(三)守正创新、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提案工作科学水平
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积极探索进一步提高提案质量、办理质量、服务质量的创新做法和制度机制。建立健全高质量提案培育机制,着力从源头上提高提案质量。深化完善重点提案督办机制,增强覆盖面、扩大参与面,把有见地、有价值的意见建议转化好、落实好。要讲好政协提案故事、提案办理故事,更好宣传政策、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坚定信心,汇聚正能量、提振精气神,不断开创政协提案工作新局面。
各位委员,新时代新征程赋予提案工作新任务新使命,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在中共上海市委坚强领导下,勇于开拓、积极作为,为上海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团结奋斗!
黄 震
各位委员:
我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十四届一次会议以来的提案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2023年提案基本情况
十四届一次会议以来,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团结引导广大政协委员和市政协各参加单位、各专门委员会,积极通过提案履行职能,共提交提案1080件,经审查立案992件,其中委员提交个人或联名提案825件,各党派、团体、界别、专门委员会提案167件。提案紧扣时代脉搏、聚焦中心工作、饱含为民情怀,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针对性、可行性的意见建议。
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提案办理工作,各承办单位把提案办理纳入整体工作部署,一体研究、一体推进,已办结提案971件,其中,办理结果为“解决或采纳”的858件,占88.36%;“列入计划拟解决”的15件,占1.55%;“留作参考”的98件,占10.09%,许多意见建议已体现在相关政策举措中、落实到相关工作推进中,充分体现了提案源自民意、反映民意、实现民意的独特价值。
(一)紧扣强化“四大功能”,为加快建设“五个中心”资政建言
强化“四大功能”是上海深化“五个中心”建设的主攻方向,是新征程上加快推进上海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着眼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委员们从做大做强资本要素市场、建设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立数据要素交易流通体系、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等方面积极出谋划策。着眼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提出加大基础科学研究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度、健全科技金融支持体系、做实做强长三角科创共同体等提案,着力推动打造科技创新核爆点,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着眼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先导产业发展,提出组建高质量集成电路材料创新联合体、建立生物医药协同创新技术攻关联盟、支持人工智能大模型开源社区建设等建议,为打造先导产业世界级产业集群提供有益参考。着眼强化开放枢纽门户功能,提出促进海外贸易机构集聚、促进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建设上海离岸贸易中心、在临港新片区打造若干功能性平台等一系列提案,着力推动上海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二)围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推动全市经济回升向好出谋划策
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围绕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稳定增长协商建言。聚焦恢复和扩大消费,委员们提出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支持上海时尚消费品产业发展、推动“免税进口消费集聚区”落地、支持小店经济发展、优化消费券实施机制等建议。聚焦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提出提前布局6G网络、建立元宇宙“专精特新”培育机制、完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加快提升“五个新城”产业能级等建议。积极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优化民营经济营商环境、建立民营企业协同创新平台、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等建议,在本市支持民间投资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中得到体现。积极为加大利用外资鼓与呼,提出深化外商投资股权投资试点、吸引优质外资企业登陆A股资本市场、打造外商投资促进服务信息平台等意见,为完善吸引和利用外资相关政策措施发挥了积极作用。持续助推乡村振兴,在发展都市生态休闲农业、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平台、规范发展农业合作社、支持国企参与乡村振兴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意见建议。
(三)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为增进民生福祉建言献策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推动建设属于人民、服务人民、成就人民的美好城市。委员们提出高水平推动城市更新、探索“两旧一村”改造的新模式新机制、加强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等建议,为推动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聚焦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提出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强化创业带动就业、优化大学生实习实践工作、建立大学生自主就业动力机制等建议,为上海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凝心聚力。针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从重振文化演艺市场活力、优化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激活江南乡村文化价值、传承工业文明、弘扬城市精神等多角度提出建议,着力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出推动长三角区域绿道贯通、加快吴淞江生态廊道建设、打造5分钟市民花园生活圈等提案,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美丽上海建设贡献智慧力量。聚焦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力水平,从优化设施设备等资源配置、改善医务人员薪酬体系、加快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等多方面建言献策,为推动健康上海建设夯实基础。着力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提出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同、提高职教人才培养匹配度、消弭职教与普教之间的隔阂等建议,打造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高水平职业教育。持续关注养老托幼服务,提出开展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建设智慧养老体系、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等建议。这些提案顺民意、暖民心、惠民生、聚民力,体现了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实践要求。
(四)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为加强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履职尽责
紧盯化工等重点行业领域与区域的安全风险,提出优化调整化工园区产业规划、应用人工智能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实现安全数据共享等建议。聚焦数字经济安全风险,提出推进数据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数据安全分类制度、试点建立数据等级保护机制、打造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开通数据安全投诉举报平台等建议。提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提案,积极推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战略。提出加强本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强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演练等提案,为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助力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二、提案工作主要做法
一年来,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特别是关于提案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质量意识,坚持双向发力,推动提案工作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
(一)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牢牢把握提案工作正确政治方向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共二十大精神,增强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坚持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突出“实”的导向,将提案工作与主题教育一体部署、一体推进,围绕提案工作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有效衔接提案工作与界别工作,以质量为重心、以问题为导向、以制度为保障,大兴调查研究,针对薄弱环节,深入基层搞调研,直面问题谋改进,着力推动提案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二)强化重点提案督办,把协商民主贯穿提案工作全过程,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制定《政协上海市委员会重点提案遴选与督办实施办法(试行)》,丰富重点提案督办方式,明确主席会议成员领衔、视察与调查、提案办理协商会、走访承办单位、报送《重点提案摘报》等五种督办方式,构建起分层次、多样化的督办工作格局。紧扣全市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切,分两批遴选出主题重要、内容充实、建议可行、成效可期的重点提案86件,分别交由27家承办单位牵头办理,11个专门委员会参与督办工作,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推动提案办理质效整体提升。拓展重点提案督办民主协商形式,以主席会议成员领衔督办为示范引领,用好界别委员工作室,团结更多政协委员和界别群众参与提案督办协商。通过视察与调查、走访承办单位等督办形式,引导各方深入协商交流,着力打通提案建议落实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成功举办华东六省一市政协第三十次提案工作座谈会,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促进提案工作提质增效。
(三)完善提、立、办、督、评全流程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提案工作制度体系,推动提案工作高质量发展
学习领会新修订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对标对表新修订的全国政协提案工作条例,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开展市政协提案工作条例修订调研。研究制定市政协优秀提案评选表彰办法,有序开展年度优秀提案推选工作。健全提案委员会办公室初审、提案审查小组复审、主任会议定审的三审工作机制。完善提案办理协商制度,落实办前、办中、办后 “三协商”机制。加大提案内容和办理复文“双公开”力度,推进智慧提案建设,加强提案宣传,开设“提案之窗”,用好各类媒体,讲好提案故事、协商民主故事。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提案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主要是前瞻性、战略性的高质量提案还不多,提案调查研究还需深化,提案工作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机制还需完善等,这些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改进。
三、2024年提案工作任务
2024年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提案工作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鲜明主题和突出主线,围绕中共上海市委十二届三次、四次全会决策部署,着力提高提案质量、强化督办协商、增强办理实效,更好服务上海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更好发挥提案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上海新篇章中的推动作用
团结引导广大委员自觉胸怀“国之大者”、自觉坚持“四个放在”、始终心系“民之关切”,找准提案建言资政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要围绕加快建设“五个中心”,聚焦强化“四大功能”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研究,提出真知灼见,着力推动增强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围绕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等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建言献策,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出实招、谋良策。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聚焦加强长三角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完善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推进高层次协同开放等重大任务建言资政,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突破。着眼提升文化软实力,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传承城市文脉、弘扬红色文化等方面献计出力。持续关注教育、养老、就业、安居、社区治理、公共安全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
(二)提高站位、创新实践,充分发挥提案在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政协最佳实践地中的独特优势
牢记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首提地的职责使命,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上海市政协党组关于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推动上海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实践地的意见》和相应工作方案,完善提案工作提、立、办、督、评全流程机制。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维度的沟通协商,把提案工作更好融入政协委员工作站、界别委员工作室、服务群众联系点,在深入联系界别群众中找准提案选题、开展提案调研、深化提案办理、强化提案督办,真正把提案协商做好做实做到位,努力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政协最佳实践地的履职品牌。
(三)守正创新、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提案工作科学水平
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积极探索进一步提高提案质量、办理质量、服务质量的创新做法和制度机制。建立健全高质量提案培育机制,着力从源头上提高提案质量。深化完善重点提案督办机制,增强覆盖面、扩大参与面,把有见地、有价值的意见建议转化好、落实好。要讲好政协提案故事、提案办理故事,更好宣传政策、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坚定信心,汇聚正能量、提振精气神,不断开创政协提案工作新局面。
各位委员,新时代新征程赋予提案工作新任务新使命,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在中共上海市委坚强领导下,勇于开拓、积极作为,为上海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团结奋斗!
责任编辑:杨一宁

- 28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