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
- 评论
- 收藏
专题会议丨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来源:政协联线 | 2024-01-24 19:06
字号


会上,许多委员的观点均与如何发挥好金融作用,支持科创相关。“基金规模不少于100亿元。”朱云委员建议,基金主要聚焦五大未来产业方向,重点投向具有市场前景的实验室成果,充分体现阶段早、企业小、科技硬、期限长的特点,解决科技创新过程中,在技术概念验证以后,早期阶段投资不足、可持续投入不够、长期资本缺失等问题。
同时,建立容错机制,在民营市场化资本不肯、不愿、不敢投资的阶段,充分发挥国有创投机构对产业发展压舱石和基本面的作用。“投早、投小、投未来,要给予40%-50%,甚至70%的风险容忍度。”
陈启宇委员例举了北京、深圳、杭州、苏州等城市推出的产业引导基金,“这些基金无一例外,都是政府推动,但是委托市场主体,成熟的管理人和产业龙头企业来进行管理”,他呼吁大力支持市场主体参与科创基金的发展,并设立科创企业的纾困基金,聚焦三大先导产业,设立由政府领导、市级母基金/大国企/金融机构出资,通过招标或者其他竞争形式,由具备丰富经验的、国内领先的市场化基金管理人和领先的龙头企业(尤其是本土龙头企业)来管理这些科创发展基金,有效对接本市的源头创新资源,包括大学、科研院所、医疗机构。
“优势产业+母基金+政策支持”模式,引发了赵丽佳委员的共鸣,她提出,发挥国有资本的战略引导作用,更好地吸引优质GP 和项目落地,通过基地+基金,发挥社会资本对产业的导入和发展作用,同时给予一定的容错机制,鼓励资本进入长周期投资,构建技术创新、资本赋能、人才支撑、服务保障、场景开放“五位一体”的创新生态。

科技人才的培育也是委员们热议的焦点。毛大立委员建议,加快构建世界级人才平台,聚焦大实验室、大学、大企业、大设施、大平台等创新资源要素,打造海外高层次人才交流合作矩阵,建立科学化、专业化、市场化条件认定机制,吸引全球杰出人才。支持顶尖科学家领衔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优化外籍人才居留与出入境人才政策,推进海外人才全周期管理服务一键式改革,创设科技人才工作签证。
“我们要努力在学生心中种下科创的种子,引导孩子编织当科学家、工程师的梦想,而不是追求影视明星。”曾宪一委员坚持科创教育“从娃娃抓起”,建议出台一条龙政策,打通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绿色升学通道。

责任编辑:杨一宁

- 37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