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 评论
  • 收藏
不朽的功勋,伟大的品格——文艺界深情追忆贺绿汀先生
上海文联
向作者提问
来源:政协联线 | 2023-12-08 13:36 字号

2023年12月5日下午纪念贺绿汀先生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上海文艺会堂文艺大厅举行。中国文联、中国音协、上海市文联、上海音协、上海音乐学院及附中附小、各大音乐院团等单位的相关领导,贺绿汀先生学生、亲属,音乐评论家、理论家、作曲家代表以及各大院校作曲系的专家学者等,围绕贺绿汀先生的艺术成就、音乐创作等开展专题座谈。
在欣赏完由上海音乐学院的同学们现场表演的贺老代表作钢琴曲《牧童短笛》和合唱《游击队歌》之后,余韵袅袅之中,贺老的亲朋故友后辈学生纷纷发言,深情回忆这位人民的音乐家,共同缅怀这位中国音乐事业的领路人——
江明惇
上海音乐学院原党委书记、院长

要全面概括一位“大家”的贡献,是非常困难的。曾有人说,贺院长的一生,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有三个方面:人品、作品和音乐教育事业。我以为可以概括为三个字:为人民。
他的人品,对人民事业的忠诚,对错误现象的坚强反抗,对人才的关爱,不唯上的真言、直言,都广为人知。记得他还健在时,指挥家李德伦跟我说:“我是贺老的追随者,他是我们的一面旗帜。”大家说他敢讲真话,我曾听他说过:我是一个“倔老头”,就是要讲真话。
他的作品,从《暴动歌》(作于1926年)起,《游击队歌》、钢琴曲《牧童短笛》、管弦乐六首(《森吉德玛》《晚会》等),直到大合唱《十三陵水库》等,都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因为他一直站在革命斗争的最前线。
他的办学思想,不是仅仅从一所学校考虑的,而是从整个民族的音乐事业,是从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考虑的。我记得他曾说过:“解放以后,我奉命负责上海音乐学院工作。当时我的心情是矛盾的,因为对自己的创作不利,但也意识到这个学校关系到祖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前途。”一位写过那么多优秀作品的作曲家毅然放弃潜心创作的大好时机,在艰难中受命,开拓新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奠基工作。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精神境界。
陆在易
中国音协顾问、上海音协顾问、著名作曲家

就我个人而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中国音乐界内,贺绿汀先生无疑是我最崇敬的人,最值得学习的人,没有之一。
作为作曲家的贺老,有着不可磨灭的创作成就。贺老曾创作10多部电影音乐,近百首歌曲,24首合唱曲,3部大合唱,6首管弦乐曲及多首钢琴曲。特别是《牧童短笛》,作品清新、动听,结构严谨、清晰,将西方的音乐理论与中国音乐传统相结合,从而使西洋复调技术与民族思维及风格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呈现出独具一格的中国风格特征。这是我国第一首走向世界乐坛的钢琴曲,具有引领开拓、里程碑的意义。
作为教育家的贺老,是学校建设的掌舵人。他从建设师资队伍做起,求贤若渴,亲力亲为,在他的努力下,上音建立起一支高水准的师资队伍,在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内,全国同类音乐院校中无校可及。他也是中国最早认识到培养优秀音乐家必须从小抓起的音乐教育家之一,自1951年创办少年班之后,1953年即创建了上音附中,接着又创办了上音附小,从而形成了大学、附中、附小一条龙教学体制。他还特别重视和强调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在他的努力和大力倡导下,各个系无一例外都要上民歌课。
作为理论家的贺老,更是说真话的楷模。他无论在顺境时或逆境下始终如一地坚持说真话,这是贺老光辉而坎坷的一生中最伟大之处和极其宝贵的品格。
杨燕迪
中国音协副主席、上海音协副主席、哈尔滨音乐学院院长

回想整二十年前,我刚刚上任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参与组织的第一个大型活动即是贺老百年诞辰的纪念活动,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贺老作为中国现当代音乐发展进程中一位不可或缺、也无法忽略的经典人物,他的意义不仅属于过去,在更重要的层面也属于现在,属于当下。
贺老始终坚守中国音乐文化的本位,一再强调中国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并多次指出,中国音乐的未来正在于立足本民族的传统并发扬光大。贺老在创作思想和批评观念的阐述中也反复强调兼容并蓄和开放包容的重要性。在多年的创作生涯和主持上海音乐学院办学的过程中,贺老始终提醒大家,中国的音乐发展不能固步自封,不能作茧自缚,而必须放眼世界,必须吸收来自世界各国其他民族文化的给养和参考。贺老多次在自己的文论和访谈中强调深入生活和磨练技巧是艺术创作的不二法宝,并反复指出真正有价值的作品不可能没有创作技术的支撑。
回顾贺老长达六十余年(从1930年代至1990年代)的理论思考和著述历程,我深切感到,贺老始终心怀祖国音乐事业发展的大局,并竭尽全力推动中国音乐文化和音乐艺术的健康发展,其视野覆盖了音乐事业的方方面面,包括创作、表演、理论、批评、办学、教育和交流等等。就我所关心的话题而论,贺老在音乐创作思想和音乐批评观念方面的阐述在今日的语境中依然闪烁着真知灼见的光芒。
韩锺恩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音乐学系原主任

贺老的一生,经历了无以计数的磨难,又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辉煌,他留下的精神财富,不仅为上音人世代享用,而且,也为中国音乐界乃至中国人所永远称道。
什么是贺绿汀精神?有人给出这样的表述:1)坚定理想、崇尚真理的忠诚精神;2)融合中西、革新音乐的求索精神;3)刚强不屈、敢于斗争的硬骨头精神。且不论这样的概括性表述是否能够得到普遍共识,但仅就此而言,我想,忠诚精神的人文意义,主要就在于正视真理、直视真理、珍视真理。求索精神的人文意义,主要就在于自尊、自爱、自信、自新。硬骨头精神的人文意义,主要就在于正气凛然、不畏强暴、刚直不阿、义无反顾,从不为无理之权势而献媚与屈尊。
我常常想,贺老并不是圣人,他也是一个凡人,因而才如此有血有肉、生动激情。又因为如此,才能被旁人所感动、为后人所感恩。他是一个真人,一个强者,以“抱真”为号,以“山谷”为名,对真实与真理永远采取主动,且浩然正气已然融入自然身躯。就这样,在听不厌的贺绿汀音乐和讲不完的贺绿汀故事中,他始终和历史共和同在:贺绿汀和他的音乐折射出了一个时代的荣光。
王勇
上海音协副主席、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院长

从《牧童短笛》如潺潺流水般淌泻的钢琴声,到《天涯歌女》清亮婉转的动人旋律,再到《游击队歌》轻快而又有力的哨音,贺绿汀的名字在中国音乐界横亘不同的年代,留下了传唱百年的经典乐音。
然而,除了身为一位伟大的音乐家,贺绿汀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以外;他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更是为新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具有奠基性意义的巨大贡献。他在上海音乐学院工作整整半个世纪,首倡专业音乐教育大、中、小学“一条龙”办学体系,创立民族音乐教育规范体制,为新中国培育了难以数记的音乐人才。
作为20世纪最杰出的教育家之一,贺绿汀对于新中国音乐教育的贡献居功至伟,对于上海音乐学院这座国际性的音乐教育圣殿更是有着“父子情缘”一般的紧密关系和深厚感情。纵观贺绿汀的音乐人生,可以说教育工作贯穿了他生活和事业的始终,他个人对于授学后辈、传承基业的关心与重视程度,甚至要远远高于他对待自己的音乐创作。那种“春蚕到死丝方尽”的一生投入,正是贺绿汀博大教育情怀的真实写照,也是我们今天应该再一次回首注目和继承发扬的精神瑰宝。1998年4月贺绿汀获第四届上海文学艺术奖杰出贡献奖

1998年4月贺绿汀获第四届上海文学艺术奖杰出贡献奖

当天参加座谈会的嘉宾中还有许多贺老生前的挚友、同事、学生与乐迷,他们在自由发言阶段也从不同角度回忆了自己记忆中的贺老——
何占豪
上海音协顾问、著名作曲家

我记得大约四十年前,上音在贺院长的要求下,每个同学每个月都要背三首民歌——不管学什么专业,哪怕学西洋乐器也要背中国民歌,贺老说,不要忘记自己的根。我希望我们的民族器乐也能有像小提琴、钢琴那样走向世界的,我们的民族音乐能成为世界名曲,这不是不可能实现的,但需要我们真正继承好贺老的精神。
刘念劬
原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作曲家、钢琴家

贺院长有个理念,叫“一专多能”,对我影响深远。除了专业学钢琴和作曲,我在附中学过的“副科”,有扬琴、二胡,甚至合唱指挥。这些技能极大地拓宽了我之后的发展道路。所以我们今天缅怀贺院长,我觉得不光要回忆,也要学习;不光要想,也要做;就从眼前做起。
叶国辉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原作曲系主任

我印象很深的一幕,大约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时候,有一天贺老忽然召集我们所有作曲系的年轻老师去他家里“谈心”,从创作和教学上要求我们继承和发扬上音的传统,贺老亲切地与我们近距离交流,勉励我们为上音的发展多作贡献!贺老对年轻老师的特别关爱和教诲,令我印象非常深刻。
龚天鹏
上海爱乐乐团驻团作曲

从一个年轻创作者的角度,我最深的感触就是,贺老的每一首乐曲,都是他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的小宇宙。就像波兰的肖邦、挪威的格里格,可以在规模极为短小的精品中,蕴含极为广阔的人文胸襟和民族气节。我们这一辈虽然没能亲耳聆听先生的教诲,但通过他的音乐,依然觉得他就像亲人一样,让我既敬且爱,发自内心想要学习和追随。
费维耀
上海音协副主席、上海音乐出版社原社长、总编辑

正是在贺老的倡议下,1956年,上海音乐出版社成立了,到今天已经有67年的发展历史。我想说,纪念贺老,我们不能忘记的一点是,作为作曲家和教育家的同时,他还是上海音乐文化事业的领导者和引领者。正是因为他对音乐事业有宏观的大布局,才有了今天上海音乐事业发展的高度和广度。
贺老的女儿、小提琴演奏家贺元元也特地来到现场,她追忆了贺老自幼如何与音乐结缘、来到上海追求音乐之路以及投身音乐教育、音乐研究的一生。“父亲一辈子讲真话、干实事,他为培养新中国的音乐人才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和心血,他把‘上音’看得比家都重要。父亲离开我们已24年,我们还是深深地怀念他。他的书房兼卧室还是原来的样子,他亲自收集、整理的书还在原处,这些都属于国家和人民,我们家属会守护好父亲这份心。”
文编 | 刘莉娜
美编 | 何亦平
摄影 | 祖忠人、蔡晴
责任编辑:栾晓娜
转载请注明来源
  • 2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