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 评论
- 收藏
悦读丨委员荐书:闵行区政协委员吴玉林推荐《阅读春天》
来源:政协联线 | 2023-11-10 18:21
字号

《阅读春天》苏天真 著 安徽文艺出版社
一本名为《阅读春天》的散文集,在今年盛夏出版了,读着犹如春风拂面。这本书的作者苏天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也是我的大学老同学。天真的文字一如既往地不张扬、不矫情、不做作。人到中年,多走了一些路,看过了烟云,笔尖下便多了几分厚重,也多了几分思考,多了几分睿智和成熟的气质。
这是一部写给故乡的书。天真的故乡在皖中巢湖,那里有失曹河、有马鞭山,还有千年古镇,和望不见边际的竹海林涛。天真认为,每个人心中都珍藏着一些美好的灯,那故乡就是亮在记忆中最温暖的火种。他写山、写水、写老街;写竹、写荷、写芦苇。故乡的一草一木皆可成文。他写故乡四季:初春,是“醉了朝晖”的晕绿;仲夏,是“绿深红明”的清美;深秋,是“浓霜似雪”的金黄;而隆冬,则是“寒光凛冽”的感伤。他毫不吝啬地歌颂着家乡的美,并固执地坚信,“家乡的山水是从古镇里叩响的,是从拱桥下流出的,是从石板道履痕处走出来的,是柳绿桃红长出来的……”在他笔下,故乡草木葳蕤、万物并秀,花褪残红,百果结子。在《乡湖之恋》一文中,他写到:广袤的滩涂芦花似雪,鸪鸪鸟在芦丛中穿梭着,几只云雀叽叽喳喳地跳跃着……短短一句话,生动和野趣跃然纸上,也体现了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力。而在与书名同题的《阅读春天》一文中,他是这样描述农人耕春的:“农人的脚步依然惊醒了所有越冬而来的枝干和所有缠绵在土地中的草茎、树根、昆虫、种子。一场惊雷以绿色和花朵呈现,这是开春的既定程序,一种生生不息的古老仪式。”春天复苏了大山,也复苏了天真的文字,同时故乡的色彩、人文情结,定格了文字的基调。在《河更新》《老街》《看湖》等诸文中,我读懂了天真对故乡的那份执念,无需藻饰的真情流淌,情感皈依的指尖释放,便是他对故乡的态度。我所知道的是,天真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省城合肥工作,从事着他热爱的新闻事业,直至今天。老家巢湖虽离合肥不算太远,但被俗务缠身的中年人,百多公里的路程也并不是想走就走那么方便,于是,与游子而言,笔尖倾诉成了最好的表达方式,生命的密码将故乡的生命文学化,又使得他的文学生命深植于那片厚重的土地。
天真于1983年开始便在《青年文学》《安徽文学》《青海湖》等期刊等发表文学作品。作为新闻人,还出版了《徽风皖韵民生情》《行走徽风皖韵间》等新闻专著。并3次荣获安徽省“五个一工程奖”。作为老同学,我对他的经历大致有所了解,但作为同是文学写作者,却有点自愧弗如。我是不太敢写自然山水之类的散文的,虽然这类文章向来为文人墨客所钟爱,从古到今留下了汗牛充栋的名篇佳构,不胜枚举。在我看来,好的散文,是阅历的积淀,是情感的寄托,是文学素养的体现,更是深度思考的必然。最怕的是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装腔作势,词藻华丽却言之无物,缺少一份真诚。而“唯真”,才是天真文字的特质,文如其名,他唯真的笔调,并温和地叙述,平平淡淡的,没有大起大落的辗转反侧,却如温到恰到好处的黄酒,醇厚绵长,不似浓烈的高度白酒般那么辛辣,喝急了会呛着喉咙。
是的,那些激情四射的恣意,在天真的字里行间是没有的。温和才是关键,真情才是灵魂,最后是唯美的表达。
在《阅读春天》中,还有多篇散文写父母、写乡亲、写同学、写恩师。如果故乡对天真来说,是催生这本书发芽、成长的雨露和清风,那么他对周围人的记录,则是带着感激和怀念。在他的笔下所遇之人都是良善的,哪怕是大学期间一段隐密却无疾而终的爱情,青春年少时同学间互不服气的争执,如今他都可以做到心如止水,娓娓道来。没有怨恨,没有嫉妒,没有虚伪,没有宣泄,只有那份深深的怀念之情溢于言表。
天真写我们大学时一位老师,文章名字很直白——《忆恩师许有为》。虽然30多年过去了,老师也于前些年离世,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所有场量和生命绽放灿烂的弃绝。许有为先生是学识渊博、见解独到,为推动中国美学发展付出努力的学者。先生表面矜持,骨子里却光风霁月,那时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先生就是“那样一个总微笑着的、说话很和善,也时有谐趣的人”。天真用十分细腻的笔触,把先生的形象再一次树立在了我的面前,一个个小细节是尤为鲜活和亲切,也勾起了我的回忆。先生曾送给我一本他所著的《中国美育简史》,还专门把我和另一位来自宣城的同学叫到家里开小灶授课。这些往事历历在目。先生是一位纯粹的儒者,素来尚质抑淫,不事张扬,不居浮华。但我承认,若让我写一篇这样的人物散文,肯定与天真有差距。
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可先生评价天真的散文,一个突出的感受就是“真”:内容真实,感情真挚,态度真诚。他认为这是每一位散文作家都应有的写作态度。而安徽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胡竹峰认为,天真这本散文集,好在恭敬,对文字恭敬,一篇篇读来,能读出恭敬心。对此,我颇以为然,就如书名《阅读春天》,天真的文字透出的是一种欣欣然的喜悦,没有压抑,多的是欣赏,多的是思考,多的是期盼。春风十里,或许还带着几分寒意,但更多是绿意盎然,郁郁葱葱。在情绪上没有大起大落的起伏,而是润物细无声的清静和自然。
天真自己说,散文创作可以小桥流水,可以大漠孤烟,可以暗香浮动,可以荡气回肠,可以从倾向文字的质感到注重认识的深度,可长可短,可袖珍且日常,可巨大而灵异。而我觉得唯有把真情实感揉碎了,掺合进每段文字,每个句子,每个词中,那文章就变得才真,情才会喷薄而出。
就算词藻并不华丽,那又有什么呢?
(作者系闵行区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丁元圆
转载请注明来源- 14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