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
- 评论
- 收藏
调查研究委员行丨一件“过街”提案的诞生
2023-05-19 07:26
字号


顾意亮: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协委员,人民政协报上海站站长
半年来,为了写好一件“过街”提案,顾意亮多次来到小陆家嘴核心区,走遍了“三件套”周边的马路、天桥和地道。今年浦东新区两会期间,顾意亮和新区政协委员洪萱萱提交联名提案,围绕小陆家嘴区域的交通现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这件提案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迅速答复和落实。
前不久,顾意亮又一次前往小陆家嘴,他看到新设的铁马排成一列,有效阻隔了行人横穿马路的可能。同时,令顾意亮感到哭笑不得的是,在银城中路一侧的花坛中,一条行人新踩出的小路赫然入目。
这条小路提醒了顾意亮,他的这件“过街”提案仍然未完待续……
“奔放”的交通现状
每当顾意亮驱车从延安东路隧道出来,他的目光总能被高大的“三件套”所吸引,随后是一座衔接各大商场的环形天桥,桥面上游人如织,桥面下车水马龙。
这里被称为小陆家嘴,是上海浦东的金融集聚和高档商务区。在这无比繁华的一角,顾意亮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时有行人和骑手为了“舍远求近”,从车流飞驰的世纪大道和银城中路交叉口穿街而过——这场面总是令他心惊肉跳。
与繁华的都市风貌相比,小陆家嘴区域“奔放”的交通现状,很难给顾意亮留下什么美好印象。作为一名普通市民,他的感受直截了当:“这种行为混乱又危险,有损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站在一名浦东新区政协委员的角度,顾意亮的体会又深了一层:“这既不符合浦东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目标,也不符合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 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
同为新区政协委员的洪萱萱也有同感,她长年在小陆家嘴区域通勤上下班,对改进这类现象的诉求由来已久。一番探讨之后,两个委员定下一个共同的目标:合写一件关于“合理调整,推进便捷市民出行陆家嘴核心区域交通设计”的提案,在浦东新区召开“两会”期间提交。
2022年底的某个早晨,为了调研小陆家嘴区域的交通状况,顾意亮第一次来到银城中路,实地感受路面人流和车流。在这不久之后的一次中午,顾意亮乘地铁去了趟陆家嘴,专门去看了看地下通道。第三次,顾意亮和洪萱萱相约在晚高峰,同行小陆家嘴,搜集夜间路况和行人的相关信息。
三次实地调研,三个人车高峰,顾意亮的身影出没在游客、快递小哥和白领上班族之中。经过几次实地考察和调研,他对小陆家嘴的交通现状有了更加立体的认识,几个可行的方案开始浮出水面。
“舍远求近”过街的背后
实地调研中,顾意亮发现小陆家嘴区域的交通状况主要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区域交通混乱状况多发于特定时间段——早、中、晚高峰。二是区域交通混乱状况多发于特定位置——世纪大道和银城中路交叉口。这两个特点直指同一个问题——行人的过街需求。
高峰时间段,通勤的上下班族、外卖骑手、游客扎堆行动,过街往返于银城中路一侧的国金中心,以及位于另一侧的金茂大厦和上海中心。在原先的设计规划中,有三种方案可供选择:地面可从花园石桥路上通行;地上可从环形过街天桥通行;地下可从与轨道交通相连的地下通道通行。
“明明有三种方案,为什么还要选择‘乱穿马路’?”在银城中路上,顾意亮随机提问了几个不同身份的行人:上班族、骑手和游客,得到了几乎异口同声的回答:“无论是哪种通行方案,都太绕了太不划算了,既费力又费时间。”
于是,一个“明明有三种方案,为什么还要选择‘乱穿马路’”的问题,变成了一个“明明近在眼前,为什么偏要‘七拐八绕’兜圈子”的现状。这构成了行人“舍远求近”过街的背后逻辑。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顾意亮把问题迅速写成提案提交。在提案中,他提出解题方案:或合理调整,通过增加红绿灯,保证市民安全穿越银城中路,来往国金中心和金茂大厦之间;或严格整治,通过交警执法和设立交通指示,引导市民规范穿越银城中路,维护交通法规的尊严和市民的人身安全。
提案迅速得到交管部门答复。在答复中,顾意亮欣然得知,一个围绕小陆家嘴区域交通现状的“潮汐车道”方案已在酝酿中。“如能落实该方案,将有效改善区域交通现状。”顾意亮说。
委员回头看,提案再建言
在提案中,顾意亮特别指出,国金中心一侧因为设有机动车驶入商场的入口,人行道隔栏是开放的,行人可以自由通过;而在金茂大厦一侧的人行道隔栏是封闭状态,这势必造成行人“乱穿”过街后还要翻越隔栏,危险系数大增。
交管部门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在世纪大道和银城中路交叉口放置铁马,阻隔行人穿行过街。“这原本应该是一个有效的办法。”顾意亮对交管部门的举措表示赞同。
直到不久前,顾意亮再次前往小陆家嘴,对此次提案办理情况进行“回头看”,他才发现了令他哭笑不得的一幕。银城中路上,行人碍于铁马,不再直接从路口穿行过街,而是选择“另辟蹊径”。铁马设置并不多时,在花坛中,顾意亮却看到了一条崭新的羊肠小道。
这次“回头看”对顾意亮内心冲击很大。“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定是我的建议提得还不够到位。”他沿着世纪大道,边走边思考,如何找到更科学有效的方案,解决区域存在的不合理交通现状。
突如其来,顾意亮的目光被吸引了。金茂大厦靠近世纪大道一侧,马路上划定了斑马线,并不设置信号灯,行人和车辆却在有序通行。顾意亮在心里假设,如果此处没有斑马线,拉起铁马护栏,行人就要从更远处绕行了。这一幕与不远处的世纪大道和银城中路交叉口何其相似!
“看来我的提案需要重写了。”在表达续写提案意愿的同时,顾意亮还向政协头条记者讲述了此次调研的体会:“群众的选择未必合理合规,但群众都这样做,背后一定有原因。政协委员要做的,就是倾听群众的声音,把群众的合理诉求及时反映给有关部门。”
“不设信号灯,在路口划斑马线。”面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顾意亮正打算给这件“过街”提案以新的建议。
记者手记:
采访顾意亮委员是一次独特的体验。
作为媒体同行,顾委员耕耘政协系统数十年,报道深入有力,佳作接连不断。对于这件提案的诞生始末,他多次表示想亲自操刀,但最终选择向政协头条记者“爆料”,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在一个小时的交流中,顾委员不断向记者强调“过街”提案的迫切性,直到记者完全领受。我们感到,整个采访过程,就像一次政协委员向界别群众宣讲观念、凝聚共识的过程。
成稿仅隔一天,顾委员再次前往小陆家嘴,并向记者发来最新动态。在世纪大道和银城中路交叉口,那条新踩出的“羊肠小路”已铺上草皮!“这看起来更像一条路了,现场看到不少行人从草皮上穿行。”顾意亮在电话那头告诉记者,他将在后续的提案里,对这条信息进行相关补充。
认真贯彻大兴调查研究,政协委员走到第一现场,获取第一手资料,写出第一流建言,顾意亮委员的这件“过街”提案的诞生始末,不正是最鲜活的示范吗?

责任编辑:张雷

- 105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