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从市两会到全国两会,关注国产抗生素之困,他们接力建言
九三学社上海市委
向作者提问
来源:政协联线 | 2023-03-23 17:07 字号
“甲流是病毒感染,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性感染的。不要哄抢抗生素,不要相信网上的谣言。”2月下旬,距离内蒙古呼和浩特100公里外的一家县级医院人流涌动。医生不断地跟病人解释着,治疗甲流不必使用抗生素。
但就在不远处的病房,一批孩子正在输液。他们有的感冒流涕,有的有些发烧。虽然症状各有不同,但是他们的用药却是一致的——青霉素。
一边是对抗生素加码的限制,一边是基层医疗对抗生素难减的热情。被迫“内卷”的抗生素,如今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不加限制就要增加耐药性的风险,继续限制恐怕会抑制创新的热情。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百姓的用药问题有着明确的指引。报告指出,要推进疫苗迭代升级和新药研制,切实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
怎样让真正有需求的老百姓及时用上抗菌药物?如何保障抗生素的生产、使用安全等问题?全国政协常委葛均波、全国政协委员陈义汉和上海市政协委员刘健惠不约而同地关注到这个话题,从年初的市两会到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九三人”接力建言、奔走呼吁!‍
国产抗生素之困:耐药、创新、卡脖子
2010至2012年,我国先后启动了《全国抗菌药物联合整治工作方案》和《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等,对医院的抗菌药物品种数量做出了明确的限制。
“这些管理方式,为改善我国临床感染诊疗水平落后、抗菌药使用缺乏合理引导等问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医学与生命科学部主任,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院长陈义汉表示,“但是,十多年前的情况已经不能匹配当前的实际需求了。”陈义汉

陈义汉

当下,“限抗令”似乎难以继续遏制耐药性的增长。据陈义汉介绍,目前,我国抗菌药物耐药率年均增长率为22%,而美国则只有6%,耐药水平高且增长速度快的问题仍然严峻。
“着眼于2011年的管控策略不能再简单地延续到现在了。”
无独有偶,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也关注到了这一问题。葛均波

葛均波

近几年来,我国确有一批自主创新的抗菌新药。然而,由于缺乏有效评价体系,加之严格的管理,这些抗生素很难惠及患者。
“当下,相关创新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抗菌新药开发的积极性在持续降低。同时,产业端的创新失速,也导致了供给侧的发展缓慢。” 葛均波告诉记者。由于缺乏投入,关于抗生素,我国企业大多以生产仿制药为主。当下,新上市的抗菌新药匮乏,临床主要依赖进口,缓慢的药物迭代速度已经不足以应对临床挑战。
此外,葛均波还提到了国产抗生素的“卡脖子”问题。“目前,抗菌药物从原料到制剂、从研发生产到临床,整体产业链面临诸多问题。”
“抗菌药物发展已陷入沉默螺旋,或将成为中国公共卫生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葛均波表示,“抗菌药物亟须在国家层面引起重视和政府更积极的政策引导。”
鼓励抗菌药物创新,委员们“出招”了
“当前,特别是儿童抗菌药物应用及耐药问题尤为突出。”陈义汉说,2018年-2020年关于住院患者的统计数据显示,儿童的抗生素使用率明显高于成人。葛均波也同时指出,临床对于儿童、孕妇和老人等特殊人群的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的问题依旧存在。
对此,葛均波建议,关注特殊用药人群的临床需求,鼓励儿童、孕妇和老人的抗菌药物研发创新和剂型改良。“我们可以参考国际常用的耐药目录,制定适合国情的耐药菌目录和耐药技术清单,加速平台体系内重点基础领域研发创新和技术突破。”
陈义汉则表示,加强抗菌药物应用、耐药评价体系建设也有助于抗菌药物的创新。“应单独制定抗菌药物的评价体系,同时全面、定期价值评估。”陈义汉表示,针对儿童特殊人群抗菌耐药的问题,其应用指南和评价体系建设工作应列入第一优先级,并将相关成果与药物监管工作相衔接。
此外,如何推动相关政策的引导与衔接也是两位委员建言的焦点之一。葛均波认为,应当及时开展政策创新与修正,兼顾引导和监管的综合管理策略,以药物经济性的谈判目录替代基于品种数量的管控方式。他建议,建立多学科管理团队对抗菌药物应用进行监测与综合评估,将抗菌药物疗效、安全性、控制耐药菌株扩散、减缓现有抗菌药的消耗等多样性价值一并纳入考量。
“基于此前的《管理办法》,我们应当动态更新制度,增强政策互动。”陈义汉说,对于获批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类抗菌新药,可以考虑不再纳入医院抗菌药物品种数量的计算。同时,抗菌药物管控与制度做定期更新,增加抗菌新药的可及性。 
重拾“国产抗生素”品牌,上海大有可为
“很多市民可能不知道,上海是新中国生产第一批抗生素的诞生地。在上海有大量抗生素生产企业,还有一批卓越的中国抗生素研究专家。”
在今年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市政协委员、社市委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国药现代营销副总经理刘健惠表示,上海抗生素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生物医药的一张名片。刘健惠

刘健惠

“作为曾经拥有历史渊源的策源地,作为当下生物医药的重要产业聚集地,上海可以重拾上海抗生素品牌。”刘健惠说。 
深化提升三大先导产业“上海方案”,持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生物医药创新产品应用推广。《政府工作报告》对上海生物制药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 刘健惠表示,从顶层设计角度,除了高端的抗肿瘤药物之外,同样也需要老百姓需求度更高的抗生素药物的创新。“我相信上海一定能够当好排头兵和先行者,当好全国生物医药的引领者。”
 (内容摘编自东方网,原标题为《甲流来袭,谣言再起?关于抗生素,这些委员很“捉急”》)
责任编辑:杨一宁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