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辛亥革命爆发,清朝海军毅然起义
李季平/政协头条  
2021-10-15 08:47 字号
阅读提示
武昌起义爆发后,各地民军纷纷响应,给了革命力量极大的支持。其中,海军起义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事件和分水岭。海军起义并守卫武昌,使清军无法进攻武昌,使清廷认识到这个革命是无法扑灭的,也迫使袁世凯和革命党进行议和谈判。海军起义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为辛亥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图为晚晴时期的海军舰艇 (资料图片)
今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110年前,中国知识分子、军人、乡贤、青年学生等,在孙中山、黄兴等领导下,联合当时各方反清力量,推翻了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国。
武昌起义爆发后,各地民军纷纷响应,给了革命力量极大的支持。其中,海军起义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事件和分水岭。海军起义并守卫武昌,使清军无法进攻武昌,使清廷认识到这个革命是无法扑灭的,也迫使袁世凯和革命党进行议和谈判。海军起义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为辛亥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晚清时,清朝海军分为巡洋舰队和长江舰队(亦称南洋舰队),大小舰艇共有40余艘,其主力军舰为巡洋舰队,包括“海圻”“海容”“海筹”“海琛”巡洋舰。“海圻”最大,有4300吨,英国1898年制造。其次是“海容”“海筹”“海琛”巡洋舰,都是2950吨,是德国1897年和1898年制造的。长江舰队的舰艇多为日本制造。1910年,萨镇冰担任巡洋、长江两舰队统制,总部设在上海高昌庙。
1911年10月10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12日晨,萨镇冰收到北京海军部的急电,要求“速率军舰前往武汉,海陆夹攻,‘一举荡平革命军’”云云。16日起,清海军先后到达汉口刘家庙附近,至月底集结武汉的军舰达十余艘之多,且多为清军两个舰队的主力军舰,包括“海容”“海筹”“海琛”巡洋舰。海圻号因在英国访问,无法赶回。到达汉口的清海军舰队,在萨镇冰指挥下,攻取了汉口。
在革命军和清军激战中,黎元洪两次写信给萨镇冰,劝说萨镇冰举义反正。在武汉的外国使团为了保护租界和外国人利益,也致信萨镇冰,表示反对继续开战。更主要的是清海军的中下级军官和士兵是由粤闽人士组成,这些年轻的中下级军官士兵同情革命,反对为清王朝服务,不愿意攻打革命军。当看到清军火烧汉口、百姓流离失所的悲惨状况,舰队士兵开始骚动,有的炮舰则拒绝向民军开炮,巡洋舰虽然开炮“但准头极差,无一能中”。最后,舰队的高级军官和舰长也反对和革命军作战,并劝说萨镇冰率领海军起义,顺应潮流。在此情况下,萨镇冰借口秋冬为武汉长江枯水时节,军舰需要回上海基地修整补充给养、且自己有病,离开舰队。
11月11日晨,巡洋舰“海容”“海筹”“海琛”降下龙旗,改悬白旗,先行离开阳逻,沿江东下,其他六艘兵舰则于下午驶离汉口。三艘海字号巡洋舰是日午时抵九江江面,见金鸡坡炮台有备,乃准备夜泊九江。此时,九江革命党人林森、吴铁城、龚永、蒋群即乘小轮分别与海筹、海琛两舰联系。林森、龚永为福建人,吴铁城为广东人,他们以家乡人身份及语言和海军沟通,经过交流,海军表示愿意合作,双方洽谈了起义事宜,计划组织海陆军联合委员会等。林等返回后即向当时九江军政分府的马毓宝都督和参谋长李烈钧作了汇报。马毓宝都督立刻致电武昌:“海军俱以反正,拟不日来汉协攻满军。”时任总司令官的黄兴获知后,立刻对外发布了海军起义消息,此消息对武汉的革命军起到了非常振奋人心和安定军心的作用。同时,黎元洪派人乘船来到九江,持慰问信等慰问起义的海军将士,要求海军尽速前往武昌予以支援。
清军海军司令萨镇冰于11月11日前先行离开巡洋舰,改乘炮艇离开,后搭乘英太古公司大通轮船转赴上海,行前委托“海筹”舰长黄钟瑛代理指挥舰队。在武汉的其他军舰则陆续到达九江,和三艘海字号巡洋舰会合。此时,江面军舰聚集,12日晨,海容号启动,准备找合适锚位重新停泊。海容号的移动引起金鸡坡炮台司令戈克安的怀疑,命令开炮,以示警戒,引起海军大哗,准备反击。得知此事,李烈钧命令金鸡坡炮台停止开炮,冲突事件得以缓和。当晚,九江军政府在招商局举行盛大欢迎会,设宴招待海军将士,并于当晚达成共识:马都督任命李烈钧任海陆军总司令,统领九江的民军和参加起义的海军。
在九江起义的海军是清海军的主力,共有兵舰九艘,分别是“海筹”“海容”“海琛”三艘巡洋舰及“楚有”“楚豫”“江利”“江贞”等兵舰,“湖鹰”“湖鹗”两鱼雷艇。起义的海军军舰组成了两支舰队,第一舰队司令为黄钟瑛、第二舰队司令为汤芗铭(其为武昌军政府汤化龙之弟)。其中,第一舰队准备东行,去上海补充给养,并去支援攻打南京。第二舰队西上支援武昌。九江海军起义不仅壮大了革命力量,使清廷大为震动,更重要的是直接打击了袁世凯,使得袁世凯以武力消灭革命军的企图失败。在日后保卫武昌的战斗中,打击清军、运送南方各省的军队援助武昌,海军都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与此同时,长江下游的清军舰队部分军舰也接连起义。11月2日凌晨,“策电”号炮舰和吴淞炮台同时挂起了白旗,成为清朝海军起义的第一艘军舰。翌日上海光复。8日,林述庆在镇江宣布独立,林述庆即派人与停泊在南京下关江面的舰艇进行秘密接洽。12日夜,海军各舰长在“镜清”号上召开会议,并与镇江来人进行了沟通,最后一致决定起义。为免受狮子山炮台的威胁,所有起义兵舰熄灭灯火,作黑夜航行,驶向镇江。参加起义约有“镜清”“联鲸”“楚泰”“楚观”“楚谦”“楚同”“江元”“江亨”“保民”“飞鹰”“通济”“建威”和“张字”鱼雷艇等十三艘军舰,起义后推举宋文翽为海军司令。镇江都督林述庆遂发布“告海军同胞文”,表示对海军将士“深明大义,幡然归汉,相期协力,同心誓驱胡虏,复我河山”的行为,深为钦佩。同时,派代表郑权等三人前往表达欢迎之意,并携两万银元按照一月恩饷银给海军作为犒赏。
18日晨,九江起义后的海军第二舰队“海容”“海琛”巡洋舰和“湖鹗”鱼雷艇由浔抵鄂。下午2点,悬挂民军旗帜的“海容”首先启动,开足马力全力向上游进发,驶过清军控制的青山炮台,“海琛”紧随其后也通过青山炮台,进入安全区域。“湖鹗”鱼雷艇见此也跟随前进,却受到清军大炮的袭击,“湖鹗”毫不畏惧,在弹雨中前行,终于和前面两艘巡洋舰会合。在岸边观战的西洋人对采访的记者表示,看了民军的英勇行为,“始知华人之勇武不屈,固未尝不如他国之民也”。19日,海军第二舰队抵湖北刘家庙与阳逻江面,并在刘家庙附近炮轰清军,击毙清军约五百余人,轰毁二道桥和三道桥,截断了汉口清军的归路,此为海军反正后和清军的第一次战斗,此战“大挫清军威势,清军汉口东方阵地几全为之动摇”。 战斗中“湖鹗”鱼雷艇受伤,退回武昌。20日,李烈钧率领“海筹”“江贞”两艘兵舰及步兵一营,前往安庆平乱。24日,“海容”等舰为革命军护航,掩护革命军从青山渡江袭击汉口清军侧翼。后“海容”“海琛”与清军炮台互相炮击,击毙清军400余人。
27日汉阳失陷。是日,黎元洪向全国起义省份紧急求援。海军则奉命在金口—阳逻—黄州江面警戒,阻止了清军渡江攻击武昌。30日,李烈钧率领江西带来的海军、陆军以及在皖收编的一部分军队共二营于是日晨乘坐“海筹”巡洋舰、“湖鹰”鱼雷艇和“江贞”舰北上援鄂。这样在武汉三艘海字号巡洋舰和其他舰队控制了长江,使清军不敢渡江进攻武昌,武昌危险状况得以缓解。第一舰队率领剩余兵舰,赶赴镇江,配合在镇江的起义舰队支援民军攻打南京,城中清军惊怵于海炮之声威,人心浮动,12月2日光复南京。南京光复后,“楚泰”“楚观”“楚谦”“楚同”等军舰沿江西上,支援武昌,被编为第三舰队,准备协助武昌民军和清军作战。
南北议和开始后,前线暂时停战,此时江水急退,水位下降,在黎元洪同意下,三艘海字号巡洋舰急驶离开,东下赴上海修整,听候北伐。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任命黄钟瑛为海军部部长,汤芗铭为次长。“海容”“海琛”等舰又前往烟台,帮助革命军光复了登州及沿海各地,紧接着“海容”等舰又赶赴秦皇岛、营口等处,协助蓝天蔚等准备收复东北。南北议和成功,国家统一,海军复归于海军部统辖。
今天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革命先贤追求的理想,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都已经基本实现。今天,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就是继承革命先贤的爱国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国家的富强和统一继续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黎凡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