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中国式突围——近距离关注中国企业500强榜单
崔吕萍/人民政协报  
2021-09-28 07:54 字号
2021年9月25日,秋日长春,随2021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共同示人的,是中国企业在极其复杂、极不平凡的内外部环境下,坚韧不拔的毅力与奋力突围的勇气,是精雕实业的大智慧、创业创新的大情怀。
“总账”与“细账”
今年,是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第20次向社会发布中国企业500强及其分析报告。那么,在极不平凡的日子里,我国大企业是咋干的?
数据显示,2021中国企业500强规模呈现逆势增长态势,营业收入总额为89.8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了4.43%;而同期美国500强和世界500强的营业收入分别下滑了3.15%和4.81%。
同期,中国企业500强共实现净利润突破4万亿元,比上年500强增长了4.59%;同期美国500强和世界500强的净利润则分别下滑了29.80%和20.02%。
大家干得都很棒,直接“导致”企业之间竞争力排名愈发激烈。据了解,中国企业500强的入围门槛已连续19年提升,从2002年的20亿元升至今年的392.36亿元。同时,营业收入进入千亿俱乐部的企业已达222家,国家电网等8家企业营业收入,甚至挺进了万亿俱乐部。
大浪淘沙始见金。与收入提升并列于“天平”另一侧的,是中国企业500强花在研发上的真金白银。数据显示,2021中国企业500强共投入研发费用突破1.3万亿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了15.57%。
敢于“刀刃向内”,方能突围前行。2021中国企业500强做了一道加减法——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4家,风能太阳能设备制造业增加3家,物流及供应链业增加了5家,来自房屋建筑业、煤炭采掘及采选业以及化学纤维制造业的企业分别减少了10家、6家和4家。
一次次重新定位发展目标,一次次并购重组优化肌理,也让中国企业在全球行业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数据显示,在2021世界企业500强中,132家内地企业入围,较上年增加11家;其中15家企业分别成为所在行业的全球龙头企业,进入全球行业前三的企业合计有39家,进入全球行业前五的中国企业达到了54家。
眼前与长远
在不平凡的成绩背后,偏偏就有人说,中国企业有排名情结。但据我们观察,与其说是对榜单情有独钟,倒不如说,好企业更愿意以自身成长史作为敲门砖,在此片刻停留、思考、聆听借鉴,以探求明日之路。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读懂中国企业家?切入点,或许是他们对于眼前及长远利益的摆布、是义与利的权衡、是心里的那个国之大者,甚至有些英雄主义。做实体、搞创新、稳资本,都不易,需要大智慧,而在此之上,还要有情怀。
比如“双碳”目标之下,化石能源消费被削减,而好的煤炭企业却因为下了创新开采技术的先手棋,尝到了固碳、减碳的甜头,用企业家的话说,一开始想的只是生存下来,但随着技改渐入佳境,又赶上了市场机遇。
比如钢铁行业被誉为工业脊梁,中国的钢铁产量已占到了全球的56.7%,对于好的钢铁企业而言,当规模、产量不再是问题,数字化转型及其背后的精细化生产逻辑,成了新的课题。而好企业的做法是,统一数据标准、搭建集中统一平台,不仅让自家企业实现了上线、上云,还串联上下游建起产业链、供应链,在协同发展中,企业获得了新的销售场景。
再比如,有的企业很早就自主研发了多晶硅还原炉全面替代进口,赶上“双碳”目标,在光伏产业装备节能化、大型化方向实现了技术引领;有的企业硬是把可降解新材料做到了食品级;有的企业将光伏玻璃与新型房屋相结合,推进绿色建材与绿色建筑的一体化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还有的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营中,借鉴国内抗疫经验,建立了“网格化+信息化”的疫情防控体系,海外项目无一起因疫情停工。
榜单发布,我们感叹,企业迈出先人一步时或许步履沉重,但金秋时节,创新果实分外香。
挑战与作为
2002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第二年,中国企业联合会参照国际机构通行做法,开展了中国企业500强排名发布及大企业跟踪研究的工作。
20年来,共有1408家大企业入围过中国企业500强榜单,用中国企业联合会首席研究员缪荣的话说,它们有的稳如泰山,有的跌宕起伏;有的蒸蒸日上,有的江河日下;有的活成了成功样板,有的变成了失败案例。但总体看,我国大企业的成长创造了世界企业发展史上的奇迹,也呈现出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成长模式与规律,它们的故事非常精彩。
不久前,2021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也已发榜。我国内地、香港与台湾共有143家企业上榜,比去年增加11家,超过美国的122家,这是中国企业数量连续第二年超过美国。
从历年世界500强排名来看,中国并不是唯一实现超越美国的国家。
1996年,日本世界500强企业总数为141家,仅次于美国的154家。但在企业总收入方面,日本达到了3.96万亿美元,而当年美国企业的这一数据为3.32万亿美元。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日本经济漫长而迷失的25年。
有人据此担心,中国是否也会如日本一般,落入既定“怪圈”?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课题组对中国大企业发展未来趋势和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剖析,点题来看:国际环境风云变幻,对企业而言,不利因素有增无减;技术自主自立压力加大,关键技术亟待突破;碳达峰碳中和既是长期目标,也带来了短期挑战;市场需求增长或难持续,部分行业面临较大压力;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涨,成本压力进一步加大;惠企政策逐步退出,企业经营困难或再度反弹。
突破“天花板”,还要靠“脚底板”。
面对新征程、新使命,中国企业要有新作为。为全力推进大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王忠禹给出了建议。
“要准确把握发展大势。”王忠禹提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叠加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正在稳步消化等背景,要求大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既要解决好自身的改革发展问题,又要统筹兼顾,积极关注经济社会相关领域改革,积极主动配合相关改革措施的落地,在深化改革中充分激发企业活力,逐步破除阻碍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桎梏。
同时,要努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王忠禹举例说,华为的5G综合实力居全球首位,国家电网公司拥有全球最先进的输电技术,中国中车集团攻克了最先进的高铁牵引技术,我们在部分领域已经实现了从追赶到并跑甚至是超越的转变,这些成就鼓舞人心。但我们的原始创新还不够多,不少关键核心技术还受制于人。近年来,美国等少数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技术围堵,对我国高科技企业密集打压,“卡脖子”问题变得更加突出。掌握发展主动权,塑造新的竞争优势,大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主动担当,争做科技领军企业。
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也是大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方法和目标。
在这一点上王忠禹建议,大企业应从源头出发,不断优化能源结构和工艺流程,发展低碳能源和清洁生产;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提升节能降碳能力;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强化智能化管理,降低冗余能耗;大力提升产品供给质量,减少无效低效供给,减少资源浪费。
而能否不断提高全球资源配置整合能力,也是大企业助力“双循环”程度的考题之一。
对此王忠禹表示,大企业是联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关键主体,必须不断提高全球资源配置整合能力,充分发挥好在产业链供应链中的主导作用。
(原题为《中国式突围——近距离关注中国企业500强榜单》)
责任编辑:谷钦慧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