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 评论
  • 收藏
上海市政协民革界别加强数字经济背景下的营商环境司法保障:“老”经验与“新”思路碰撞出的“好”提案
施渊/政协联线  
来源:政协联线 | 2025-07-10 11:16 字号
2024年1月市两会期间,一份凝结着市政协各领域智慧与力量的名单出炉,市政协民革界别提案《关于数字经济背景下加强营商环境司法保障的提案》赫然在列。
除了入选2024年度市政协优秀提案,该提案还列入市政协年度重点提案,由主席会议成员领衔督办。“提案紧扣数字化转型这一国家战略及数字营商环境纳入世行评价指标体系的背景...契合实际、针对性较强。”短短几句推选评语让整个民革界别倍感振奋与鼓舞。
该份提案转化自2023年民革界别课题。“社会法制是民革界别的参政特色,也是我个人的专业,如何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找到新视角、讲好新故事,我每年申报课题时都会思考。”课题执笔人、民革华政支部党员贾楠这样说道。从申报立项、开题调研,到成果转化,深挖这个优秀提案背后的故事,又“老”又“新”。
“老”话题与“新”形势。“营商环境”不是新议题,“营商环境的司法保障”也非新提法,而“数字经济”很热很新很重要,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从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论断到《“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从上海高规格成立“城市数字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到陈吉宁书记多次提到的“支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民革界别的政协委员与民革市委社法委多位相关领域的党员,在初步交流后不约而同将2023年调研课题方向锁定为“数字经济背景下营商环境的司法保障”,并迅速组成由民革界别委员、民革市委社法委委员组成的课题组开展调研。让课题组更有底气的是民革市委会对“营商环境”的关注持续且深入,如民革中央多次来沪调研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举办研讨会,2019年民革市委会承接中共市委统战部课题《关于上海优化营商环境保护民营企业家权益研究》,2022年民革市委会与市人大信访办合作课题案例研究之一《为复工复产保驾护航,为营商环境增光添彩》,市委会品牌活动“博爱法治论坛”连续多年关注的主题等等,这些积累与经验,为该项新课题的“破”与“立”提供了源动力。20231204 上海市政协第二家民革界别委员博爱工作室成立

20231204 上海市政协第二家民革界别委员博爱工作室成立

“老”传统与“新”方法。当课题意向通过申报、筛选,到立项后,课题组知道距离成功已实现了一半。信心源于民革市委会已成熟的课题工作机制,包括从立项到课题转化的全过程管理,期间有市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和民革界别召集人的牵头负责、有权威专家的评审论证、有职能部室的调研保障、有跨组织跨专业党员的协同参与。该课题的调研团队包括民革界别委员和专业性较强的社法委委员。调研期间,民革界别召集人、民革市委副主委翟骏和社法委主任侯丹华多次召集座谈,或者带队赴市高院、虹桥临空经济园区等调研,而且利用好每一次界别活动和专委会活动,展开对该课题的讨论。除了民革界别委员,课题组还邀请了民革党员中的市人大代表、民革党员中的其他界别市政协委员参与,扩大界别课题的显示度和影响力,最大程度发挥界别调研活动作用。同时,还充分利用民革界别委员博爱工作室,在工作室开展课题讨论、提案完善等活动,以打响界别履职品牌为抓手,进一步提高界别委员工作室利用率,把界别委员工作室打造成协商议政建言的平台和学习交流分享的园地。这种见缝插针似的充分探讨与交流,让课题组成员不囿于计划书上的几个名字,也让更多建言金点子在思想碰撞中闪闪发光。2024年9月24日,上海市政协民革界别前往上海械谷创新医疗器械产业园,聚焦“推动医疗设备高端化发展,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开展界别(扩大)调研考察活动

2024年9月24日,上海市政协民革界别前往上海械谷创新医疗器械产业园,聚焦“推动医疗设备高端化发展,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开展界别(扩大)调研考察活动

“老”专业与“新”挑战。翻看课题计划书,课题组成员的背景多是检法部门、法律学者、律师等专业领域党员。“要聚焦要明确,强化司法保障,才能在众多‘数字经济’的建言中脱颖而出。”中期答辩会上一位专家评审对课题给出了中肯的建议。除了对前期调研对象,包括市区两级法院相关庭、经济园区管委会、类型企业的观点进行再次梳理提炼外,上海嘉定法院于2022年底发布的“上海法院数字经济司法研究及实践(嘉定)基地首批典型案例”给了课题组很大启发。“北京、浙江等地在互联网法院、数字法院方面的探索也值得借鉴。”全国各地的相关实践掀起了课题组一轮又一轮的头脑风暴。这些进一步的思考与阔一步的视野最终化为提案中“发布典型案例,引领司法裁判,弥补数字经济治理规则空缺”等多条务实建议。
“好”提案与“新”成效。民革界别在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提交了这份提案之后,收到了来自承办单位的反馈意见和一系列成效。市高院表示,民革界别提案的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上海数字法院建设的理念高度契合,他们完全赞同。同时,市高院还上门走访,介绍提案办理情况并听取意见建议,与民革界别达成了办理共识。例如,针对提案建议的“探索进一步建立上海法院诉前案件分流智能匹配模型;强化共享法庭建设,推广云解纷服务”,上海法院紧抓数字赋能,持续优化立案诉调环节工作机制,并着力优化“多元调解+速裁”“随机自动分案系统”等案件繁简分流改革举措,在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的基础上,推动案件分流分级处理。同时,响应提案中提到的“通过机制创新、平台建立或者是专业机构的设置等举措,实现数据的采集、存储、开发、分析、管理、运用的集成共享,通过数据共享提升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上海法院大力推进数字法院建设,已对全市法院 480 多万份裁判文书、电子卷宗进行了数据化解构,形成 13.7 亿多个直接可用的结构数据点,打造司法大数据库。另外,我们也很欣喜地看到,提案所提建议在实践中也多有体现。例如,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法院针对涉及 6000 余个侵权视频链接的批量诉讼,就单个链接先行作出示范性判决,在此基础上组织当事人进行调解,促成双方达成一揽子和解协议。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与北京互联网法院合力打造“京沪联调”版权跨域协同保护机制,成功化解数百起京沪两地当事人互诉案件。这些都与提案所提到的“注重发布典型案例,引领司法裁判,弥补数字经济治理规则空缺”“注重诉源治理,加强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高度契合。
故事最后留个问题,要做好一个界别课题,写好一份界别提案,是“老”经验管用,还是“新”思路有效?继往开来,传承创新是为“好”。
责任编辑:谷钦慧
转载请注明来源
  • 6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