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上海政协之友社社员费衡甫:航空报国,矢志不渝
政协头条记者 戚尔达  
来源:政协联线 | 2021-08-13 09:53 字号
费衡甫 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原副总设计师
“近年来上海航空工业面临着挑战,上海航空工业在萎缩,与上海飞速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当充分利用上海航空工业现有的基础,抓住机遇,重振上海航空工业,把航空工业作为上海工业发展的新高地之一。”这是2002年年初,市政协九届五次会议期间一件提案发出的疾呼。
“当年那声疾呼,是真的急切!”这件提案由九届市政协委员、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原副总设计师费衡甫执笔,由他和九届市政协常委陶人观联名提出。此前,费衡甫已数次提交关于提振上海航空工业的提案。
所幸,提案提交后,市经委认真回复,表示将采纳提案建议,逐步重振上海航空工业。提案提交至今近20年来,上海乃至我国的航空工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取得重大成就,让费衡甫深感欣慰:“没有什么比这些更让我一个‘老航空人’更感到高兴的了!”
伴随中国航空工业历经起伏翱翔蓝天,近半个世纪投身航空工业,费衡甫以“航空报国 矢志不渝”来总结自己走过的路。
投入运-10飞机研制
1944年出生的费衡甫“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母亲虽不识字,但时常教育他,是毛主席、共产党培养他这样一个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的孩子成了一名大学生,一辈子要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为国家做点事情。
铭记母亲教诲,1962年考入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费衡甫立下了为中国航空事业奋斗终生的志向。可惜,此后因为一些原因,分配时没能让他到航空军工单位工作。1969年年底,费衡甫在经历了军垦农场一年劳动锻炼后,分配到上海无线电十厂工作。
1970年,毛主席、周总理决策研制运-10飞机的708工程在上海启动。全国各地设计、科研人员陆续来沪。1973年,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的前身“上海市708设计院”成立。通过努力,1974年2月,费衡甫调入该院,成为一名航空工作战线的新兵,更让他的为航空工作奋斗终生的梦想得以延续。
调入设计院,费衡甫即投入运-10飞机研制工作。全国有200多家单位参与,集中了当时全国最优秀的航空工作人才,前后共计有上万技术人员从事研发。“一把三角尺,一个圆规,几张纸,我们当年就这么搞飞机设计。”运-10研制的条件很简陋,没有正规办公室,费衡甫和同事们一开始只能在食堂大厅里工作。这期间,他还写出第一篇论文《飞机电网计算》及几百页的《运-10飞机电网计算报告》,这些都是他手算手写手画图表取得的科研成果,论文中计算的数据与最终电网试验基本一致。
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 1980年9月26日,最大起飞总重 110 吨,航程达 8300 千米的大型喷气客机运-10首次试飞成功,这是我国民航飞机工业的划时代突破,也是我国航空工业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此后,运-10飞机科研试飞抵达北京、哈尔滨、乌鲁木齐、广州、昆明、合肥、郑州、成都、拉萨等我国十大城市,七次进藏。
可惜,由于种种原因,运-10飞机于1985年2月起停飞,中国大飞机事业进入低谷。
在麦道项目中积极摸索
“我是幸运的,那低谷的15年中,我深度参与中美合作麦道项目,不仅没有离开航空事业,还在其中积极摸索,为此后研发工作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费衡甫感慨道。他提到的麦道项目是指自1985年到2000年间的MD-82/83合作生产项目和MD-90干线飞机项目。
经过几年谈判,1985年3月31日,上海航空工业公司、中国航空器材公司、美国麦道公司,三方共同在北京正式签订《合作生产MD-82及其派生型飞机、联合研制先进技术支线飞机和补偿贸易总协议》, 4月15日,中美双方同时宣布协议正式生效。1994年12月1日,我国外经贸部批准了“中美合作生产MD90-30干线飞机项目”合同。自1995年起,干线项目正式付诸实施。
这一时期,费衡甫长期担任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副总设计师兼上海航空公司麦道飞机项目工程部主任,是麦道项目工程技术的负责人,走过了项目全过程。
费衡甫和工程部的同事们接受了麦道公司的培训,编制了管理程序,“一切按程序办事”从麦道项目开始逐步深入人心。此外,经过培训并取得授权后,费衡甫和同事们还承担起处理现场生产的工程技术问题等工作,出色地完成任务,把牢质量关。
试飞是项对飞机安全最为重要的任务,试飞工程师必须是在工程部取得相关授权的成员中挑选。MD-82首架试飞前几天,在费衡甫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上航公司总经理通知他,美方认为他已可胜任试飞工程师。从此,他兼任试飞工程师工作,试飞有很多风险科目,既需要沉着冷静,又需要反应迅速,及时判断试飞中出现的问题。责任在肩,试飞安全第一,每次试飞都须精心准备。他还因此同负责试飞的两位美国试飞员——曾为尼克松总统首次访华驾机的原美国总统专机机长佩顿和原美国总统专机机长别林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95年1月13日, MD-90干线项目正式启动。这一由中航总公司直接领导,上航公司为主制造商,西安飞机工业公司、成都飞机工业公司、沈阳飞机工业公司为供应商的项目开始实施。
“MD-90干线项目”与“中美合作生产MD-82/83飞机项目”有根本的区别。MD-90干线飞机项目,美方只提供图纸和原材料(包括锻、铸件毛坯),中方负责从零件制造到总装试飞的工作,并在质量控制和适航保证方面承担主要责任(发动机、机载设备及部分系统相关件由美方提供)。美方提出“一切以中方为主”,要由中方负责全机的完整性。
MD-90干线飞机构型的确定是个难题,商用飞机是根据客户的要求,确定构型再生产,确定飞机构型是启动生产的第一步,项目面临的难题是:当时客户并未确定,但项目须立即起动。为了项目及早起动,费衡甫接下这个艰巨的任务,愿意承担风险来制订构型清单。
当时,麦道公司还没有能积累一定的经验来编出该型号飞机的《构型指南》以供客户参考。为了解决构型问题,费衡甫经过大量努力,编制“MD-90干线飞机构型定义”文件,呈交航空工业总公司批准后正式提交麦道公司,确保了项目按合同要求按时开始实施。
一架MD-90干线飞机共有27489个图号图纸,154995项零件。麦道图纸是树状结构,有大量无图零件,图纸版本不一定是零件的版本,必须解决全机零件清册及零件技术更改字母的问题。如何保证生产飞机的完整性和构型的正确性,如何保证生产零部件一个不少、一个不错,是费衡甫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他深入研究麦道的制图手册和生产需求信息管理系统,认为从麦道公司的生产需求信息管理系统中提取全机零件清册是可行的。但在要求麦道公司提供清册时遇到阻力。在1996年海南三亚召开的中美项目联席会议上,费衡甫据理力争,最终得到了支持。接着,费衡甫和麦道专家一起马上给上航、西飞、沈飞、成飞技术人员进行《 MD-90 ENGINEERING DRAWING SYSTEM 》培训。
1999年10月3日,首架中国人制造的MD-90飞机试飞,费衡甫担任试飞工程师。
再次登上飞机担纲试飞任务,费衡甫心情激动,因为这架MD-90飞机是中国航空工业各兄弟工厂之间第一次携手合作生产的飞机,意义重大。
2000年3月,MD-90干线项目结束,这一项目在我国民机产业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它是通过国际合作发展民机制造业的一次实践,是提高飞机研制能力和项目管理水平的重要步骤。这一项目的实施促使费衡甫等中国航空人第一次尝试与国际全面接轨,按民机研制生产的特殊要求,建立了协调配套并有效运行的项目管理、供应商管理、质量管理、适航管理体系。项目成功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一大批此后成为技术骨干的人才。
这一项目同样告诉费衡甫,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就会受制于人,中国一定要发展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用飞机工业。
首创飞机系统综合试验室
2000年2月,国务院作出决定:根据市场新形势的需要,集中力量攻支线飞机;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水平的新型涡扇支线飞机。我国民用飞机的发展又一次迎来机遇。
2000年11月7日,珠海航展正式宣布新型支线飞机项目启动,后命名为ARJ21-700飞机,刚结束麦道项目工作的费衡甫随即参加了支线飞机项目筹备工作,担任飞机系统负责人。项目正式开始后,费衡甫担任航空电子电气副总设计师,是系统设计、电子电气系统设计、驾驶舱设计、系统集成和试验的带头人。
ARJ21-700飞机系统以航空电子系统为核心高度综合,在实验室怎么进行试验验证,让系统集成出现的问题尽量暴露在实验室,以保证飞机在地面试验和试飞顺利进行和飞行安全是一个最新的课题。费衡甫提出了系统综合试验 “三步走”的理念:第一步即铁鸟、航电系统、供配电系统单独完成试验;第二步是各系统小试验台分别与航电系统试验台联试;第三步则是航电系统、铁鸟、供配电系统及各系统小试验台一起进行全机系统综合试验。费衡甫与机械系统副总设计师一起负责ARJ21飞机系统综合试验室建设和实施,并成功完成了我国首次全机复杂系统综合试验。ARJ21飞机系统综合试验的方法已被其他飞机型号研制广泛采用。
2008年以来,中国商用飞机商飞公司成立,担负起实施大型客机项目的主体与统筹大型民用飞机和支线飞机的发展,实现我国民用飞机产业化主要载体的使命,大型飞机重大专项全面实施,并在一开始就从重大科技专项转化为有明确产业化发展目标的重大工业项目。自主研制C919先进150座级喷气客机的大型客机项目在2017年5月成功首飞。
“能为祖国航空工业发展做点事情,并获得了‘全国劳模’等表彰肯定,我深感荣幸!”如今,已退休的费衡甫希望新一代航空人能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机遇,树立“底线”思维,继承他和老一辈航空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以长期奋斗、长期攻关、长期吃苦、长期奉献的信念不懈努力,共圆国产大飞机翱翔蓝天梦。
责任编辑:管卓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