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评论
  • 收藏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与《共产党宣言》
朱少伟/政协头条  
来源:政协联线 | 2021-09-07 20:50 字号
又新印刷所旧址陈列的20世纪20年代手扳式印刷机复制品 (资料图片)
百余年前,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在沪创办的社会主义研究社和又新印刷所,出版、印刷了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此后,又陆续有了众多其他中译本。这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似漫漫长夜中的一盏明灯,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砥砺奋进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我们主要的读物是《共产党宣言》”
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员在认真学习《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译本的同时,还将它寄往全国各地,使马克思主义真理、共产主义思想广泛传播,形成燎原之势。
林伯渠是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员之一,他的《党成立时期的一些情况》回忆:“一九二0年十二月,我到了上海会见陈独秀,遂加入当时上海的共产主义研究小组……我在上海一共参加共产主义小组座谈会四五次。头两次座谈,就是我与陈独秀、沈定一等三人,以后几次邓中夏、李汉俊也参加了,互相交谈的依据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国际大会的几个决议文件。”
1920年5月,毛泽东从北京来到上海,他在沪期间多次与陈独秀会面,一起谈论马克思主义和湖南改造等。8月,毛泽东等在湖南长沙发起创办文化书社,销售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刊;9月,建立俄罗斯研究会,研究会成员常一起研究俄国革命,学习《共产党宣言》等;其间,毛泽东还与蔡和森及新民学会骨干讨论建党问题。至11月,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主要成员有毛泽东、何叔衡等。
1920年9月中旬,张申府来到上海,曾与陈独秀会晤。他的《建党初期的一些情况》回忆:“中国共产党一九二0年八月开始创建,地点在上海和北京。在上海是陈独秀,在北京是李大钊。”当年,李大钊等发起组织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把搜集、采购、收藏、出借马克思主义文献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会内有中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20种,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即为其中之一,北大图书馆至今仍保存此书;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骨干多为该会成员,这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他们的重要学习材料。1921年7月,《北京共产主义组织的报告》(译自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档案俄文稿)提及:“我们曾试图在知识分子阶层中扩大我们的宣传工作……散发了上海印的《共产党宣言》和《经济学谈话》。”
《董必武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和湖北共产主义小组》提及:“那个时候,我们看到的马列主义的东西是很少的,当时有个《共产党宣言》翻译本,是从日本翻译过来的,是陈望道译的,政治经济学也是陈望道译的,考茨基的《政治经济学入门》。”与之相呼应,包惠僧的《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前后的回忆》说:“(1920年)夏秋之交,刘伯垂由广州过上海回武汉,他在上海同陈独秀会谈了几次,陈独秀即吸收刘伯垂入党,并派他到武汉发展组织”,“刘伯垂带来了一个抄写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草案,详细内容记不清楚,大体不出《共产党宣言》的范围”,“当时,我们对于学习马列主义知识是太少了,我们多数同志几乎是先当了共产党员才学习马列主义,我们主要的读物是《共产党宣言》、《新青年》杂志、李汉俊译的《资本论浅说》(按:此书名应为《马格斯资本论入门》)”。
1920年11月,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拟定《中国共产党宣言》(由陈独秀主持起草),则是《共产党宣言》的最初中国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主张和远大理想。
由此可见,《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的出版,极大地提升了早期共产主义者的思想觉悟、政治水平和理论素养,在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中起到理论指导作用。
又新印刷所旧址铭牌 (资料图片)
“每阅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
许多老一辈革命家都是通过学习《共产党宣言》,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
1920年夏,在老渔阳里与陈独秀谈论马克思主义的情景,给毛泽东留下深刻印象;16年后,毛泽东与美国记者斯诺在陕北谈话中,回顾自己的思想转变过程时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接受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就一直没有动摇过。这三本书是: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考茨基著的《阶级斗争》,以及柯卡普著的《社会主义史》。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1939年12月,毛泽东在延安对曾志谈起自己怎样研读《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阅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我写《新民主主义论》时,《共产党宣言》就翻阅过多少次。” 1941年9月,毛泽东在延安对妇女生活调查团成员说:“记得我在一九二○年,第一次看了考茨基著的《阶级斗争》,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和一个英国人作的《社会主义史》,我才知道人类自有史以来就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初步地得到认识问题的方法论。”毛泽东不仅自己研读《共产党宣言》,还号召全党学习,1945年5月31日,他在中共七大总结讲话中向大家推荐5本马列著作,第一本是《共产党宣言》。
1922年11月,赴欧洲留学的朱德经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周恩来赠送了一本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在革命、建设的不同时期,朱德始终以“革命到老,学习到老,改造到老”来鞭策自己。1976年5月18日,朱德收到中共中央党校顾问成仿吾重新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立刻爱不释手,对照旧译本认真进行研读;5月21日,他不顾已90岁高龄,亲自到成仿吾住处探望,并说:“我看见你的书,很高兴。这本书很有意义,对世界都有意义,我们有些什么问题搞不清楚,都要请教马克思,要看这本书。”
1920年秋,刘少奇已成为青年团员,他与任弼时、萧劲光等分别由湘抵沪,入读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创办的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外国语学社学习,翌年被派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外国语学社除了提供外语教材,还把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等作为必读书籍。萧劲光的《忆早期赴苏学习时的少奇同志》在谈外国语学社时说:“少奇同志一心扑在学习和工作上……我们不住在一起,但看见他的时候,多是在学习俄文、阅读《共产党宣言》、思考着中国革命问题。”刘少奇后来回忆:“当时我把《共产党宣言》看了又看……从这本书中,我了解了共产党是干什么的,是怎样的一个党,我准不准备献身于这个党所从事的事业,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最后决定参加共产党,同时也准备献身于党的事业。”于是,刘少奇在莫斯科东方大学第一批由青年团员转为中共党员。从此,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始终不渝。
1920年11月,周恩来从上海乘“波尔多斯”号邮船赴法勤工俭学;26年后,他在接受美国记者李勃曼采访时,忆及自己当年“在国内曾看到《共产党宣言》,在法国又开始读到《阶级斗争》(考茨基)与《共产主义宣言》,这些著作对我影响很大”,“很短时间内,即转变到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了”。1921年10月,周恩来撰写长篇通讯向国内揭露勤工俭学生遭迫害,文中引用《共产党宣言》的最后一句:“世界的工人们,联合起来啊!”在战争年代,身兼党政军要职的周恩来在运筹帷幄之余,常挤时间研读《共产党宣言》等;他在延安学习《共产党宣言》时,还在封面上亲笔签名,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着这本书,书上可见“周恩来,一九四三、十二、卅 延安”的手迹。1949年7月,在第一届全国文代会上,周恩来当着代表们的面说:“陈望道先生,我们都是您教育出来的。”1975年1月,在全国人大四届一次会议上,罹患重症的周恩来还急切地询问陈望道是否已找到首译本,并说:“当年长征的时候我就把《共产党宣言》当作‘贴身伙伴’,如果能找到第一版本的《共产党宣言》,我真想再看一遍。”
1920年9月,邓小平在上海乘“盎特莱蓬”号邮船赴法勤工俭学。此后,邓小平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书籍,初次研读《共产党宣言》,并由青年团员转为中共党员;他后来回忆:“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1929年12月,邓小平在领导百色起义之际,向李明瑞推荐了《共产党宣言》等书刊。1965年8月,邓小平主持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听取共青团工作汇报时提出:“大学生还可以读一读《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国家与革命》《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等。马列经典著作要选读得宽一些,知识面要搞得广一些。”邓小平曾反复强调:“永远丢不得祖宗,这个祖宗就是马克思主义。”
《共产党宣言》是社会主义思想之源,引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革命事业而不懈奋斗,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和中华民族的命运。最近,印刷《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译本的又新印刷所旧址已建成红色场馆,在此参观令人心潮起伏。
责任编辑:张杏梅
转载请注明来源
  • 1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