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评论
  • 收藏
上海五大新城建设方法的逻辑思考
安琦
向作者提问
来源:政协联线 | 2021-06-24 20:55 字号
上海早已确定要建设五大新城,并正在积极规划和实施。建设五大新城无疑是一个宏大而令人振奋的决策,因为上海正面临发展的瓶颈,需要突破。五大新城的建设将使上海再出发,促进上海在目前的高度上产生新的腾飞,其意义及重要性难以估量。
近来,笔者有幸参加了市政协人资环建委牵头的一个关于五大新城建设规划的调研课题,走访了五大新城的每一个建设规划单位。通过调研,看到在人口布局与公共服务、教育资源建设、产业发展与定位、人才引进、文化与环境等很多方面都在针对每一个新城制定规划与操作细则。制定规划的相关人员普遍认为五大新城的建设,关键是人口规模能否在预定的时间达到预期的目标,即:2025年五大新城人口总规模达到360万左右,2035年五大新城各聚集100万常住人口。因为,人口规模是新城规模的核心所在,没有人口规模,就没有新城的规模,也就没有经济和社会效益规模。在制定规划时,大家都在想如何吸引人才、如何让郊区居民进入城市,但是目前感觉有很多困难,找不出很好的方法,对于五大新城人口规模的发展缺乏信心。
笔者以为,要搞好五大新城建设,加速实现城市规模的提升,首先要建立新城建设方法的思考逻辑。这个思考的逻辑应该是,在制定五大新城建设规划时,首先要思考能够使五大新城产生人口聚集效应的逻辑。城市建设和人口的集聚是一个自然过程,只要这个城市有足够的工作岗位、有事业发展的平台、有良好的生活和文化设施,人口自然就会增长,城市的规模自然就会提升。比如,40年前的深圳,本来只是一个小渔村,没有人想去那里生活和工作,决定建立深圳特区,各种优惠政策到位,加上规划科学合理,很快就发展起来,4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超大型现代化城市。再比如,上海浦东,1991年之前还是一片农田, “开发开放浦东”提出后,30年迅速崛起。因此,可以清楚地看到,五大新城的建设,关键是要有特区建设的思维方式和建设方法,就是给予政策优惠,特事特办。按照经济特区建设的方法逻辑进行规划和建设,根本不用担心人口规模,也不用担心哪些方面会滞后,更不用担心预期的建设发展目标能否按时实现。
为此,五大新城的建设一定要有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和建设方法。所谓城市,无非是人员、企业、商业、服务及基础设施等方面因素的数量和规模的聚集,如何才能使得这些因素聚集在五大新城,可以参照当年那些经济特区的建设模式进行规划,打破各种制约发展的瓶颈和壁垒,绝不能让那些现行的、不适合新城建设的条条框框所束缚,要有特殊政策、有优惠、有吸引力,要以形成聚集效应动力为根本目标来制定规划,这样的规划才是合理的规划,建设过程才能产生实际的效果。
五大新城的规模当然是靠人口支撑,而人口规模的提升靠的是产业、工作岗位、事业平台。建议五大新城建设过程注重发展各种产业,尤其是制造业,要重点发展。上海不妨可以借鉴苏州经验,这几年苏州的制造业发展很快,目前已经超越上海,可以将苏州制造业发展的思路和方法,移植到五大新城的建设中。上海应该成为制造业高地,在五大新城建设中尽可能不要人为限定只发展某些类型的企业,而是全方位布局,只要符合环境要求的产业,多多益善。制造业上去了,就有了年轻人和各类人才工作的岗位和干事业的平台,才能留住人才,才能增加人口和城市规模。
当然,要产生人口聚集效应,除了要有足够的产业和工作岗位,还要有服务和文化设施的建设跟进,因此应该把各类服务和文化设施建设上去。比如高质量的中小学、幼儿园、医院、文化和体育设施等,还要把商业设施建设搞好,交通基础设施搞好,社区环境搞好,有了这些配套设施的完善和提升,人口和产业聚集效应自然就会产生,新城的建设目标自然就能实现。
总之,新城建设的规划要遵循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只要弄清了城市发展的内在逻辑,就可以制定出符合五大新城建设的发展规划并得以实施,新城的建设目标就一定可以顺利实现。
责任编辑:杨一宁
转载请注明来源
  • 1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