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毛泽东亲自致电点赞“上海各代会”
政协头条记者 顾晓红  
来源:政协联线 | 2021-06-11 10:03 字号
当年举行“上海各代会”的逸园饭店主体建筑(资料照片)
1949年8月3日至5日,上海市各界代表会议(简称上海各代会)在逸园饭店(今复兴中路597号,原址后改建为文化广场)召开。8月26日,毛泽东在给中共中央华东局等的电文中说:“你们已在上海开了一次各界代表会议,收到了良好效果……中央看了,极为高兴。”
上海各代会在长三角地区最早召开,具有示范效应。那时上海刚解放两月余,受到国民党的封锁和轰炸,工商业遇到多种困难,上海各代会就是在这一严峻形势下召开的。这次会议代表共656名,其中工人、工商界和文教界代表人数居多,各民主党派代表有81名。
会议期间,代表们递交了关于工商产业、劳资关系、救灾、航运、文教等方面的59件提案,其中有刘靖基领衔的“关于生产问题”,盛丕华领衔的“请组织工商联合会”,陈巳生领衔的“请建立华东区航务总局”,陈叔通领衔的“请在文管会之下设立古物保管处”,周谷城领衔的“请建立学校内迁及精简机构”等。
陈毅在致闭幕词时说:“经过各界代表会议,使上海市各界反对敌人封锁和建设新上海,在方针上、政策上取得一致,这是一个伟大的成就。各界代表会议的一致,也就可造成上海市民的一致,这个政治上的一致,必能克服困难,战胜敌人。”
“我的父亲梅达君时任上海市军管会交际处副处长、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参与了会议的组织安排工作。”已是耄耋之年的梅均说。
上海各代会,可谓申城人民政协工作之肇始。8月7日,《解放日报》发表的《庆祝上海各界代表会议的成功》说:“我们与上海六百万人民,以极度兴奋的情怀,来庆祝这个大会的成功……它将成为上海市军管会及市人民政府经常传达政策、联系群众的协议机关”;《大公报》在发表《上海人民大团结》一文中说:“上海市各界代表会议胜利闭幕了。陈市长说这是‘上海的新政协’。”
1949年12月11日,上海各代会常设机构——协商委员会(简称市协商委员会)成立,共有52名委员。根据上海城市特点和中心任务的要求,委员中工商界和文教界代表占较大比重。在党派比例上,中共党员14人,占27%;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38人,占73%。12月17日,市协商委员会在市政府大礼堂(今福州路210号)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陈毅当选主席,刘长胜、胡厥文当选副主席,许涤新被推聘为秘书长,严谔声、梅达君被推聘为副秘书长。12月27日,市协商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常委会会议,陈毅主持,会议决定成立冬令救济委员会、人民胜利折实公债推销委员会和税制委员会,通过《上海市1949年冬季房捐征收办法》《上海市劳资争议仲裁委员会组织规则》《上海市工厂安全卫生委员会组织规程》《上海市私营企业雇用临时工的暂行办法》,一并报送市军管会核准施行。
市协商委员会从成立起,至1955年5月12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第一届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历经三届,陈毅连任主席。共举行全体会议38次,常务委员会会议54次。起初下设3个专门委员会,后改为下设6个专门小组。
解放初期,上海各代会及市协商委员会卓有成效地开展着工作。
当年,周恩来曾指出:“现在各地召开的各界代表会议,实际上就是地方的政治协商会议,也可以说就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地方委员会。”上海各代会代表采取商定邀请和协商为主的方式产生,各民主党派代表占相当的比例,比较鲜明地体现界别,初步凸显咨询、协商的职能。这些特点,对此后申城人民政协工作具有借鉴作用。
责任编辑:管卓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