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 评论
  • 收藏
“学党史·筑同心”主题读书活动推进会暨读书分享会发言摘登
四川政协报
向作者提问
来源:政协联线 | 2021-06-03 20:02 字号
【编者按】
按照中央、省委关于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统一部署和全国政协“将委员读书活动融入党史学习教育中”的要求,省政协党组研究决定在全省三级政协委员中开展“学党史·筑同心”主题读书活动,引导广大委员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5月14日,省政协举办了第二次“学党史·筑同心”主题读书活动推进会暨读书分享会,6名省政协委员饱含真情实感地分享了各自的读书学习心得体会。
坚持自主创新 与时代同行
省政协委员、成都体育学院党委书记 刘 青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指出:“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我们党要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用创新理论筑牢思想根基。近日,认真学习了《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 等文选。通过学习,主要有两点体会:
第一,政协委员必须首先讲政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指出,“要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党、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国,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至关重要,维护党中央权威至关重要。”“两个至关重要”成为“两个维护”的基础!同时对政治局同志提出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要“当政治上的明白人”的政治要求。
2018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再次强调,“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各项工作都必须“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通过党史学习,通过省政协办公厅举办的新任政协委员的培训,我认识到,总结我党历史,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政协委员,首先要做到“两个维护”,并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政协委员的“十八个字、两句话”要求: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
第二,从党的历史发展看坚持“自主创新”原则的重大价值
纵观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党的历史既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斗争史、建设史,也是一部“思想觉醒”伴随“自主创新”的发展史。
坚持“自主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完成自我觉醒、彰显独立意志的重要方法论原则。早在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就说:“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这是独立自主思想最初的明确的表述。遵义会议前后我党在思想上经历了一次觉醒,这是党在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意识到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做到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上,就是在关键时刻及时纠正了一味盲从共产国际的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军队的领导地位,明确了毛泽东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对苏联“城市中心论”模式的创新。正是坚持了这一自主创新的实践探索,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才迎来了新的希望,找到新的前进方向。
坚持“自主创新”原则是中国共产党打破理论窠臼、实现变革发展的重要方法论原则。文革十年带给党和国家的损失是巨大的,教训是深刻的。现实面前,党再一次经历思想的觉醒,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大胆改革创新,探索出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才能一举扭转颓势。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理论上打破陈旧窠臼,实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苏联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理论的突破;在实践上大胆实行“对外开放”,从体制机制上完成了从单一公有制向混和所有制转轨的华丽转身,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奋斗历程,把我国从一个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打造成为GDP总值世界排名第二的社会主义大国,在全球化的今天,向世界提供了实现国家现代化发展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坚持“自主创新”原则是中国共产党打造创新驱动、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方法论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迈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新长征已经启程。要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党就还需要自觉完成应对新时代现实挑战的思想觉醒,锻造更加明确的主体意识,树立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做到与时代同行。
感悟百年党史 砥砺初心使命
省政协委员、西华大学原党委书记 边慧敏

《文献中的百年党史》是党史专家、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主任李颖所作。作者以时间为顺序,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写起,回顾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从无到有,从幼稚到成熟的思想蜕变过程,叙述了党创建武装政权,指挥人民军队,最终建立新中国的恢弘历程。
和其他书籍不同的是,这本书非常重视原始档案的说服力,以每年一组珍稀文献和图片的方式,通过百年党史中重大事件的原始档案文献,挖掘大事件背后的小细节,聚焦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不同历史时期,全面分析总结了党在重大历史关头,力挽狂澜,团结带领全中国人民取得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伟大胜利的宏阔历程。每个事件既能独立成篇、深耕细作,又能前后接续、以点带面,生动串联起中国共产党100年奋斗历程,构成一部简明百年党史。
全书近400幅历史图片,采用故事的笔法辅助史料叙事,注重见事见人见精神。在那些看似熟悉的史料中,作者讲述了很多不常见的新故事。书中加入了我们平常很难见到的大量反映人民生活的真实片段和珍稀实物照片。比如,土地改革时的个人房屋执照、手工艺人的会员证、改革开放后乡镇工厂里生产床单的女工照片、武汉市抗洪救险时16名共产党员签署的生死牌等,从生活细节折射出时代原貌,让每一个人读来都深有共鸣,在共情共勉中,加深对党的情感认同。
作者将中国共产党史同人民的历史联系起来,讲述了时代英雄和普通人物的感人故事。比如,书中除了描写党中央和党的主要领导人的主要活动和历史贡献外,还刻画了很多革命英烈、时代英雄、先进模范和奋战在一线的普通劳动人民的形象,如方志敏、张思德、王进喜、雷锋、焦裕禄、“两弹一星”元勋等,充分展现了代代共产党员的铮铮铁骨。
党史研究书籍,往往政治性强、理论性强、历史感强,要用鲜活、通俗的语言为干部群众讲好党的历史、讲好红色故事,讲得有角度、有新意、有高度、接地气,让人读后在情感上认同,着实不易。从这个角度来说,《文献中的百年党史》是一部既有理论高度和史学眼光,又注重大众化、普及化讲述方式的书籍,是一本非常好的党史教科书。
读完这本书,我有三点感受比较深刻,归纳起来就是三句话。一是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书中的一段段历史、一幅幅照片、一个个故事,不断地告诉我,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一路都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砥砺前行、艰苦创业,而激励共产党人不断前行的动力永远不变,那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二是榜样感召超越时空,精神力量无坚不摧。每每读到书中刻画的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英烈志士,将滚烫炽热的赤子之心投入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我都备受感动。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正是他们成就了百年大党的辉煌历史。三是百年党史砥砺初心,立德树人使命光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深刻认识到把青年一代培养造就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任务,更是我们的神圣责任和光荣使命。
闪亮的红星 照耀中国照耀世界
省政协委员、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原院长 刘 永

1936年6月至10月,埃德加·斯诺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考察,并以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为基础,完成《红星照耀中国》的写作。
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然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作为一名西方记者,斯诺带着关于中国革命与战争的无数疑问,踏上西行的道路,记录下自己在红色苏区一点一滴的见闻,相对公正客观地描述当时百姓的生活和心理状态,反映红军及其领袖们的精神和生活状态,让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当时还显得十分神秘的中国红色革命政权。斯诺站在一个“老外”的角度,深入红色根据地,去了解是什么让共产党的队伍屡战屡胜,是什么让他们奋不顾身去奋斗。
该书较客观地记录了正在成长中的红色苏区一幅幅立体而丰富的影像:不仅真实反映了西安事变爆发前夕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中共领导人对时局的看法,以及他们各自的传奇经历,刻画出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越的革命斗争形象,还描写了许许多多的黎民百姓,从火车上偶遇的老者,到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这些普通人的言行思想,是组成陕北苏区最真实鲜活的画面。
“有时我几乎不能相信,只是由于这样一批坚决的青年,有了一种思想的武装之后,竟然能够对南京的千军万马进行了群众性斗争达十年之久。”在斯诺笔下折射出当时蕴藏在民众思想里的智慧之光,这是正义的力量,也是中国的希望。
这本书中描述的第五次反围剿、强渡大渡河、过大草地、翻大雪山……哪一段故事、哪一个细节不是触目惊心?然而面对困难险阻,红军战士们却毫不畏惧,从不放弃,万众一心,在这段布满荆棘的道路上杀出一条血路来!一次次的绝地逢生,一次次的转危为安,只因他们是有崇高信仰的无所畏惧的勇士,才有了所向披靡的力量!《红星照耀中国》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
这本书也是学习党史的第一手资料,是我们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和学习党、军队和领袖们的历史、事迹的途径。这本书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党的宗旨、初心,“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正是由于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才会拥护和拼死保卫自己的红色政权。也正是由于秉承了这样的理念,共产党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始终得到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不断推动革命事业向前发展。
昨天的硝烟虽已散去,这段历史却该永远保留在后代子孙的记忆中。了解过去,才能更加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这种伟大,必将会给中国带来新的辉煌!
这里是延安!讲好中国革命故事
省政协委员、四川致高律师事务所主任 曹成建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建设发展成熟的关键时期。在这段时期,中国共产党依托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在对外宣传党的政策主张、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方面建设成就上,积累了丰富经验,也产生了非凡效果。
1936年初,经过长征落脚陕北的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迎来了第一位外国记者——美国的年轻记者埃德加·斯诺。在与毛泽东等中共领袖和许多红军战士深入交流,并深入考察红军在革命根据地的战斗生活后,斯诺撰写的《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1937年在英国出版并引起世界轰动。1938年,该书中文版在上海问世,同样也吸引了万千读者的关注。外界通过这本书中的图片与描述,第一次真正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央红军,了解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得到什么人的支持……许多人因此义无反顾地奔赴陕北、奔赴延安,奔向各个抗日革命根据地,找到心中的理想与信仰所在。
跟随着斯诺的脚步,史沫特莱、海伦·斯诺、博斯哈德等外国记者纷至沓来,不仅是外国记者,也不仅仅是包括赵超构在内来自国统区的中国记者,还有美军上校卡尔逊、加拿大著名医生白求恩,以及著名民主人士梁漱溟、黄炎培,华侨领袖陈嘉庚,乃至国民党的著名将领卫立煌、邓宝珊……都纷纷造访延安。并且,延安还迎来了集体组队的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而美国军事观察组则成建制地生活在延安,前后接近三年。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中共领袖,在与所有来延安的客人交流交往、传播中国共产党声音方面,高瞻远瞩、认真谋划,中国共产党的声音、中国革命故事从此遍布神州、响彻海外。
中国共产党人在对外宣传方面的主动作为,孜孜以求与不懈努力,赢得了来到延安的各方代表与人士的肯定与同情,他们中不少人因此认定“中国的希望在延安”“救中国,非共产党之力量不可”。就连曾经对中国共产党抱有偏见甚至一度怀有成见的人,通过在延安的深入观察与亲身体验,以及与毛泽东等中共人士的交流恳谈,几乎全部改变了当初的看法,并自觉、主动地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抗日根据地的义务宣传员。
延安干部学院王纪刚研究员所著的《这里是延安——中国共产党对外如何讲好革命故事?》就重点展示了以上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外讲好中国革命故事的伟大实践。这本书以权威党史文献资料为本,并通过中共中央文件、领袖著作、领袖年谱等历史记录和延安时期中国革命亲历者的真实回忆,特别是通过在延安访问或考察的外国记者、外籍友人、美军驻延安观察组成员等人的记述,以“第三只眼睛”的独特视角,系统还原和再现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外讲好中国革命故事、传递中国共产党声音的精彩画面,不仅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开放胸襟,更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对外讲好中国革命故事方面,形成的丰富而宝贵的历史经验,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中,无疑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也必然会散发出新的时代光芒!
深研细学 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
省政协委员,凉山州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 熊帷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全国、全省党史学习教育如火如荼开展之际,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非常有幸参加此次“学党史·筑同心”主题活动,通过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在丰富活动中加深对党史的学习把握,在身临其境中体会革命先辈的初心使命,在深研细学中感悟党的光辉历程,实现了不忘初心、坚定信心、共筑同心和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在坚定信仰信念中提升政治意识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从团结带领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到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到大规模开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到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城镇化率超过60%,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特别是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我国能够取得这样的辉煌成就,最根本的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在凉山工作11年来,我更是深刻感受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彝区在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民生保障改善、社会安定和谐各方面发生的巨变。通过学习教育活动,我深刻感悟到,只要我们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厚植爱党爱国情怀,牢记初心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就一定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弘扬优良传统中提升政治品格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每个历史时期,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展现了崇高的精神品格和道德风范,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有宁死不屈、绞断肠子后壮烈牺牲的陈树湘,有献身教育扶贫、点燃大山女孩希望的张桂梅,有主动请缨、带着患病母亲驻村帮扶的第一书记刘骥,有对疫情防控作出杰出贡献的钟南山。作为凉山脱贫攻坚的亲历者、参与者和实践者,看到了无数负重前行的身影,他们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防灾减灾的主战场、第一线上,用无私奉献的“辛苦指数”换来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部分人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通过学习教育活动,我深刻领悟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我将进一步从优良传统、红色基因中汲取思想道德营养,将立德、修德、行德、守德贯穿于工作、生活全过程,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动工作,展现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和精神风貌。
在做到知行合一中提升政治能力
学史贵在实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为了更好凝神聚力、推动工作落实。我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发挥带头作用,学在前、想在前、干在前,不断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干实事、干成事的精神和动力;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聚焦凉山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示范引领作用不明显、可持续发展能力弱、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带头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听取意见建议,形成高质量调研成果,帮助解决问题短板;坚持把理论学习同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基层治理、疫情防控、医疗保障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干实事出实招,坚持两手抓、两促进,以优秀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责任编辑:杨一宁
转载请注明来源
  • 3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