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综述丨凝望辅德里
政协头条记者 戚尔达  
来源:政协联线 | 2021-05-18 09:47 字号
编者按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兴业路树德里石库门里弄举行,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一年之后,1922年7月,在上海老成都路辅德里石库门里弄举行的中共二大,制定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由此发端。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已走过近百年征程。历史一再昭示,中国共产党越是力量薄弱之时,越是重视、需要和依靠统一战线;越是力量强大之时,越是焕发着统一战线的雄浑伟力。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作为党的诞生地、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发祥地和党领导的革命文化运动、爱国民主运动主要堡垒,上海石库门里弄蕴含着丰厚的统战历史文化资源。值此庆祝党的百年华诞之际,《联合时报》、政协头条策划推出庆祝建党百年主题报道“百年统战在上海”,以赤子情怀重访百年统战的上海印迹,以融媒方式重温百年统战的上海场景,志在引导广大委员和各界人士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抵御风险挑战、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
沐浴新时代阳光,致敬建党百年,我们倍感自豪。

2021年2月24日上午9时,非虚构戏剧《辅德里》剧组全体成员,走进一座老石库门建筑——延安路高架下的老成都北路7弄30号。百年之前,这里名为“辅德里625号”。
此时的辅德里,建筑工人正在悉心修缮沿街的那排清水墙,石库门门楣上的“腾蛟起凤”4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里是中共二大会址,《辅德里》讲述的正是中共二大的故事。99年前的那个夏天,12 位年轻人悄悄来到这里,8天时间干了一件大事。
40多位剧组成员大多是“90后”。这是剧组建组后的第一课,他们选择踏访辅德里,在历史诞生的地方感知历史。“能否用一句话概括‘二大’的伟大意义?”参访临近尾声,《辅德里》总导演牟森问道。“‘二大’是党的历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与党的一大共同完成党的创建任务。”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党支部书记、副馆长尤玮说。
“一大”顶天 “二大”立地

中共一大召开地叫“树德里”,“二大”召开地名“辅德里”。一“树”一“辅”,一个开天辟地,一个相辅相成;一个指明了方向,一个制定了章程,共同奠定了党创建的基石。
初春的阳光洒在这座历经沧桑的石库门建筑上,光彩夺目。
可当年的天空,却是阴霾沉沉。“近日最多不幸之事。曰兵变,曰辞职,曰省长不能到任。曰匪乱。而正式之交战不预焉……”——《申报》1922年7月16日(壬戌闰五月廿二日)记载。翻开旧报纸,兵变、匪乱、交战、饿殍,诸种“不幸之事”,天天如影随形。
这一天,中共二大举行了第一次全体会议。出席大会的有中央局成员、党的地方组织的代表和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回国的部分代表。他们是陈独秀、张国焘、李达、杨明斋、罗章龙、王尽美、许白昊、蔡和森、谭平山、李震瀛、施存统等12人(尚有1人姓名不详),代表着全党195名党员。
第一天全体会议结束时,陈独秀、张国焘和蔡和森被推举组成起草委员会。陈独秀为执笔人,负责起草宣言和其他决议案,陈独秀用了两天时间完成初稿,提交起草委员会讨论。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初步阐明了现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策略、任务和目标,指明中国革命的前途。“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更加成熟完善,在‘二大’得以集中体现。”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忻平说,中共一大是“顶天”,中共二大是“立地”。
中共一大召开后的这一年,中国和国际局势风起云涌。1921年年底召开的“华盛顿会议”确认了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共同统治的局面;由外国列强分别操纵的各派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内争迭起、民不聊生的境地。1922年1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远东人民大会,列宁表达了希望国共两党能够合作的意愿;以香港海员大罢工为起点,爆发了全国第一次罢工高潮。同年四五月间,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6月,陈炯明在广东公然叛变孙中山,内战迭起。各政党派别提出自己的主张。直系军阀鼓吹“武力统一”,各地军阀则以“自治”或“联省自治”抗衡,迅速在全国形成自治运动的热潮。
一年来的革命实践,让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一是没有认清革命的对象,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二是没有广泛地发动群众,未能形成有组织的、持久的群众运动。因此,宣言明确提出:革命的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革命的动力是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也是革命的力量之一;革命的策略是组成各阶级的联合战线;革命的任务和目标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的统一。“党的早期领导者们在历史迷雾中牢牢抓住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了革命对象,不是资产阶级而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转变了革命目标,不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是民主主义。”忻平认为,从“一大”确立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到“二大”确立进行民主革命后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这是党的战略方针的重大转变。
以会议宣言为统领,中共二大通过了9个议决案,其中《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以下简称《议决案》)是党关于统一战线的第一个专门文件,被认为是党领导统一战线的政策发端。
1939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窑洞里写道:“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问题,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正确地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这份由毛泽东同志亲自起草的《共产党人》的发刊词,形象地将“统一战线”比喻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油画) 俞晓夫 画
国共合作 步伐加快
找到了“统一战线”这个法宝,但是怎样才能用好,年轻的党还在艰难探索。
《议决案》提出同国民党实行“党外联合”。中共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地发起组织了“民权运动大同盟”,希望用群众团体的形式同国民党合作,但是没有成功。
1922年8月29日至30日,中国共产党执行委员会在杭州举行会议,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以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出席。经过激烈争论,会议决定在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条件下,由少数负责人先加入国民党,同时劝说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这次史称“西湖会议”的重要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共合作政策由党外合作到党内合作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从两党平行的党外联合战线到与党内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转变。“西湖会议”后不久,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张国焘等领导人陆续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共三大在广州举行。确立“民主的联合战线”方针后,共产国际已有意让中共的工作重心南迁广州。广州是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长期开展革命活动的根据地。1923年3月,陈独秀到广州与孙中山接触,不久后就出任大元帅府宣传委员会委员长。
中共三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国共合作及共产党员是否加入国民党。这引起了激烈争论。正方认为,应该加入国民党,因为中国无产阶级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非常幼稚,所以“要做工人运动只有加入国民党”。反方认为,那样做就会取消共产党的独立性,并且“将工人置于国民党的旗帜下”。最终,《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21票赞成、16票反对,仅以5票优势通过。这也反映出当时党内对这一决议的真实态度。
中共三大之后,国共合作步伐加快。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使得两党能在孙中山的旗帜下,广泛发动群众,发展革命力量。工人、农民、学生、妇女等革命群众运动迅速发展。7月起,农民运动讲习所在广州开办。讲习所先后由彭湃、阮啸仙、毛泽东主持,培养了一批农民运动的骨干。
建立民主联合战线,增强了党在中国政治和中国社会中的影响力,同时借助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乘风破浪,“走出了狭隘的圈子,变成了全国性的大党”。
党的领导 力量源泉
革命运动日益高涨,党的领导更要加强。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共四大在上海虹口召开。“中共四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明确提出要加强党的领导、扩大党的组织、执行使党群众化的组织路线。”忻平说。
值得一提的是,大会通过的《对于农民运动之议决案》首次阐明: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同盟军,农民在中国民族革命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中共四大召开,有力推动了大革命高潮的到来。位于虹口区的中共四大纪念馆里陈列着一张全国地图,展出了“四大”召开后各地开展运动的情况。
1925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影响下的工会已有160多个,拥有有组织的工人54万人,为即将来临的大革命高潮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当年5月15日,上海工人、共产党员顾正红被日本资本家枪杀。中共中央决定30日在租界举行大规模反帝示威活动。游行队伍在南京路遭到英国巡捕枪击,打死13人,多人受伤。此后几天,在上海和其他地方又连续发生英、日等国军警枪杀中国人的事件,激起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怒,形成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的抗议运动。全国各地约1700万人直接参加了运动,到处响起“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怒吼,史称“五卅爱国运动”。
五卅运动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在南方,从6月开始,有25万人参加的省港大罢工坚持达16个月之久。国共合作进行了统一广东的战争,肃清了广东境内的大小军阀势力。在北方,在国共两党的共同组织和发动下,“反奉倒段”群众运动此起彼伏。
1926年夏,国共两党决定实行北伐,发动对北洋军阀的战争。由于北伐军的英勇善战,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有力支援,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内,就取得胜利。工农运动更是不断高涨和深入。九江、汉口英租界的收回,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以及各省市工会组织与会员的大幅度增加,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巨大力量。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民运动席卷全国,广大农民,积极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之中,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一支重要力量。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悍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遂告失败,中国革命陷入低潮。
“虽然提出民主联合战线及其后开展统战工作实践具有许多历史局限,但是民主联合战线的建立和国共两党合作,直接导致了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的兴起,开创了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新局面。”忻平说,“以‘民主的联合战线’为起点,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中,我们党进行了统一战线的成功实践,逐步形成了完整的统一战线思想和政策体系。”
2021年4月23日,作为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开幕作品,《辅德里》正式开演,迅速成为“网红剧”,受到当下青年的追捧。
“90后”编剧吴冰说,起初有过虚构剧情的想法,随着一步步走近百年前的那些“90后”,感觉必须写成非虚构作品,因为任何虚构都不如真实有力量。
凝望辅德里,心潮澎湃。
策划:邓的荣 管卓 戚尔达 顾问:苏智良 邵雍 题字:张新峰 设计:曹冬宇
责任编辑:张杏梅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