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评论
  • 收藏
共建嘉陵江流域绿色走廊,推动生态与经济双翼齐飞
四川政协报
向作者提问
来源:政协联线 | 2021-04-12 17:06 字号
​嘉陵江发源于陕西省宝鸡市凤县,由北向南奔流而下,流经陕甘川渝四省(市),在重庆朝天门汇入长江。嘉陵江干流全长1345公里,流域面积近16万平方公里,在长江支流中长度仅次于汉水、流量仅次于岷江,是长江上游重点水源涵养区和重要生态屏障。嘉陵江(川渝段)占流域全长的82%,起于我省广元、止于重庆朝天门,主要包括广元、南充、广安、合川等4个重要节点城市。其中,嘉陵江(四川段)占流域全长的71%。推动嘉陵江流域协同治理和绿色发展,对我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俯瞰南充印象嘉陵江湿地公园。余中华 摄
2015年,嘉陵江流域(四川段)被纳入国家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名单。近年来,我省嘉陵江流域沿江各地加快推进生态廊道建设,重点通过规划建设水域与岸边设施、护坡护岸等措施,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打造集生态、旅游、休闲、产业发展等功能于一体的绿色走廊、水上绿道。尤其是去年以来,川渝两省(市)政协密切合作,借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协同履职,积极助推跨省共建嘉陵江流域绿色走廊。嘉陵江流域绿色走廊建设还存在哪些问题?3月下旬,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再次组织委员进行实地调研。
补齐生态短板  用好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
3月25日,省政协调研组在南充调研期间,看到了有趣的一幕:一名男子在嘉陵江边发现了一条大鱼,当他兴奋地举起手机靠近水边拍视频时,大鱼却悠闲地游开了。“得益于生态环境保护,现在江水清了、鱼也多了。”调研中,省政协调研组多次听到当地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称赞。不论是四川构溪河国家湿地公园,还是印象嘉陵江湿地公园,都让调研组成员目睹了南充市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硕果。
南充市委常委、副市长苏士勇介绍,南充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全面实施嘉陵江流域综合保护,严格按照《嘉陵江(南充段)绿色生态走廊建设总体规划》《嘉陵江流域(南充段)污染防治规划》等要求,大力开展“截污、清江、护岸”专项行动,加快推进沿江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全面开展嘉陵江流域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持续强化河道管理。
省政协调研组在南充三环电子有限公司调研产业转型发展。刘奕锋 摄
2019年,南充市成功入选全国第三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并获得3亿元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在此之前,南充市先后两次申报均未成功。省政协副主席杜和平说,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资金投入都不是小数目,仅仅依靠地方远远不够,要在全国“一盘棋”格局中找准自身定位,突出规划牵引,加强生态项目包装策划,积极争取国家支持。
对广元市来说,环境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压力更是不小。在广元首创水务有限公司第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调研时,省政协调研组专门询问了该厂的营收情况。“花钱建好了设施设备,但如果后期运营维护跟不上,污染照样存在。”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王前程说。对于当前大多数地方环保治理投入机制较为单一的问题,王前程认为,相关方面需要认真梳理、整合各类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并积极创新模式,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加快补齐生态短板。
发展绿色产业  转型升级推进节能降耗
一个地方要发展,不引入产业也不现实。但是,该引进什么样的产业?今年全国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省政协委员、四川师范大学图书与档案信息中心主任曹成建认为,中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后续在推进节能降耗方面肯定会出台相关举措。
省政协委员、经济和信息化厅总经济师袁冰建议,无论是本地企业发展还是招商引资,都要把低污染、低能耗的企业和项目作为重点,同时要着力推进企业不断改进工艺流程,走清洁生产之路。此外,还要推动所有工业企业进产业园区。由产业园区来集中处理污染物,成本更低、成效更好,而且也容易监管。
文旅产业已成为当前各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嘉陵江流域沿江各地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将目光聚焦在了文旅产业上——嘉陵江流域地处我国羌藏文化、巴蜀文化、秦陇文化与荆楚文化的交汇地带,具有发展文旅产业的先天优势。
2018年,由重庆市合川区、四川省南充市、甘肃省陇南市和陕西省凤县共同发起,沿江30余个县(市、区)共同参与,成立了“嘉陵江国际文化旅游产业联盟”。广安市政协主席张力认为,要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整合嘉陵江流域的生态文化资源,发展形成嘉陵江生态历史文化旅游带,以更新的理念、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发展。
实现协同治理  立法推动流域生态补偿
近年来,嘉陵江连续出现污染事件,一度严重影响沿江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广元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嘉陵江上游的甘肃、陕西境内有数百座尾矿库及工矿企业,输入性污染风险巨大,目前还缺乏比较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如何实现依法治理和协同保护,推动流域岸线资源得到科学管控和有序开发利用,仍然是当前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中最为紧迫的任务。
目前,我省已经在嘉陵江等流域建立起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形成21个市(州)全覆盖、突出流域整体性和差异性的“一河一策”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格局和模式。川渝两省(市)也已经建立了相关的联动机制。然而,在跨省推进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方面,还需要国家层面加大统筹协调力度。省政协委员、农工党四川省委副主委夏华祥说,这也是嘉陵江流域沿江各地共同期望的,要让“谁受益、谁补偿”真正落地。
南充市沿江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刘奕锋 摄
今年3月1日起,我国第一部流域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明确提出,国家鼓励长江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方人民政府之间开展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同时要加强长江流域司法保障建设,鼓励有关单位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法律服务。不少委员认为,当前的生态补偿机制还都是“君子协议”,缺乏保障机制,需要通过立法,强化执行力度。
嘉陵江不仅是一条江,更是一项重要的资源。除了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多方协同外,航运、水电等产业发展,同样需要多方协同。省政协委员、四川省雷波兴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红说,嘉陵江是我国内河主通道中第一条全江渠化的河流,是一条高等级航道,而水运又是所有运输方式中单价最便宜的,因此要把嘉陵江的航运资源充分统筹起来,解决好嘉陵江“通而不畅”的问题。
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专职副主任石瑜飞表示,在省政协和相关省市政协积极助推下,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黄河上游川甘青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工作都取得了一定成效。推动嘉陵江流域绿色走廊建设,政协也大有可为,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将与相关省(市)政协加强联动,搭好协商平台、努力助推相关工作实现新突破。
【会客厅】
依托“黄金水道” 建好生态经济走廊
夏华祥(省政协委员、农工党四川省委副主委):嘉陵江流域是承接东西、沟通南北的重要区域,是川渝之间的重要“黄金水道”,且沿江城市各有特点,文旅基础条件较好。在新的发展背景下,要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以及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中,找准嘉陵江流域的发展定位。嘉陵江流经的四省(市)要共同发力,努力把嘉陵江流域打造成为高质量绿色发展示范区。嘉陵江流经的四省(市)做好系统规划后,还要在各城市之间、各区域之间做好分工合作。我认为,建好嘉陵江生态经济走廊,可以从四个方面加以推进。
第一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指示,共同推进高质量生态廊道建设,努力把一江碧水保护好,确保嘉陵江流域绿色本底不变色。第二是要共同推进“黄金水道”建设,将嘉陵江流域打造成为综合交通廊道。嘉陵江是我国内河主通道中第一条全江渠化的河流,但是近年来在航运发展方面的效果并不好,特别是川渝两省市之间还没有把嘉陵江的“黄金水道”功能发挥出来,需要在这方面继续深入发力。第三是嘉陵江流域沿江城市要通过建设绿色走廊,形成绿色经济示范带,并加强沿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赋能,进一步强化区域中心城市功能,使流域成为四川乃至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第四是嘉陵江流域是人文历史非常厚重的一个区域,又是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沿江各市要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特别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要将流域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机地结合起来,走出一条新型城乡融合之路。
建立总河长制 高位推动协同治理
刘正方(省政协委员、民建四川省委秘书长):在当前的河长制工作中,总河长仅限于省级、地市级和县级行政区,缺乏全流域的总河长。河长制工作的牵头部门管理权属也只能在本行政区域,对跨界行政区域无法管理,即使上游污染中下游、左岸或右岸污染对岸都无法直接干预,只有向上一级部门逐级反映。嘉陵江是长江的一大支流,要保护好长江干流,首先就要保护好长江支流。建议在《四川省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条例》《重庆市河长制条例》等框架中,增设嘉陵江全流域总河长,由川渝及甘陕四省(市)党政一把手担任总河长。
同时,建立川渝省际及嘉陵江流域四省(市)联席会议制度,一张蓝图绘到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相关规定,在联席会议统领下,由总河长对全流域及河段层层抓落实,统筹联动抓保护,按照“一河一策”原则,统一制定嘉陵江生态环境保护目录,定期召开会议,全局谋划“治未病”,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创新考核机制,实行生态补偿。对上中下游和省、市、县级行政区进行水质考核,取行政区水域上下断面为考核指标,要求进水与出水标准一致,谁污染谁负责,谁治理谁修复。建立生态补偿基金,实行补偿反哺机制,对为全局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牺牲与贡献的地区进行重要补偿,确保山清水秀岸绿河畅。
环境治理需与 经济发展相适应
曹成建(省政协委员、四川师范大学图书与档案信息中心主任):这次,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组织我们用了5天时间,从嘉陵江(四川段)上游的广元一直走到广安。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我对嘉陵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和绿色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可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引领着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
从各地现实情况来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关系依然存在。从长远来看,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其实是相得益彰的。没有经济社会的大发展,纯粹的生态环境保护就难以持久;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也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国外一些地方的发展实践,也充分证明了发展和保护是可以兼得的。
当前,嘉陵江流域沿江各地的城市化水平、工业化水平等发展水平还偏低。在推动嘉陵江流域绿色走廊建设中,要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沿江各市要充分发挥革命老区等资源优势、政策优势,找准产业定位,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努力争取国家层面支持。相信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嘉陵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一定能成为治蜀兴川的重要成果。
【访谈】
强化环境监测 筑牢生态安全网络
——访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监测处处长陈权

日前,生态环境厅通报了我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成效。其中,我省已基本完成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三年目标任务,实现了市县城市、主要干支流监测点位全覆盖。下一步,水环境监测又有哪些重点工作安排?对此,记者采访了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
记者:当前,我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正处于“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叠加的重要阶段,需要加大力度破解黑臭水体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在水环境监测方面,下一步有哪些工作打算?
陈权:水环境监测将在重点流域、跨界流域新增多项指标,监测触角进一步向乡镇下沉。一是在重点流域及其支流的省、市界增加重金属、有机物等水质自动监测指标,提升流域综合水质预报预警能力。二是开展浮游动物、植物和藻类等水生生物试点监测,新建富营养化自动监测站,为水体营养化防治恢复水体使用功能提供数据支撑。三是完善市级饮用水水源地自动监测系统,实现市县两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自动监测监控基本覆盖。四是完善流域水文水环境数值预报模型,探索建立水环境质量变化过程的多模式预报系统。
与此同时,我们将以数据公开和共享为基础,加强监测数据在监管执法方面的运用。依法推进重点排污单位自行公开监测信息。完善全省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加强监测数据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实现全方位、全要素、全周期监测数据有效整合和互联互通。鼓励以安全可控为前提,拓展数据汇交和使用范围,推进跨领域监测监控信息共享共用。强化监测监管协同。建立健全监测与执法、管理、决策联动机制,加强监测与执法信息共享,实现“工作计划同步、现场调查同步、结论报告同步”。
记者:为什么要在重点流域和跨界河流新增重金属、特征有机物等监测指标?
陈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生态环境保护,主要领导多次强调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了预防和应对水环境突发污染事件,及时有效进行处置,厘清跨界省市上下游之间水环境污染防治责任,压实地方政府、企业的职责,为污染事件发展研判和科学处置提供有力支撑,需要在跨界断面建设自动监测站。
嘉陵江流域先后发生2015年锑污染、2017年铊污染事件,严重威胁广元市城区群众饮水安全和正常生产生活。多次污染事件提醒我们,需要建设有效的预警措施,才能及时发现污染事件并及时处置,从而保证水生态环境安全。我省在入川断面补充了重金属自动监测设备,对重金属污染进行预警预报,预防跨界流域突发环境事件。
今年1月,广元市生态环境局通过嘉陵江入川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发现铊在线数据超标0.38倍,经两次多点位采样比对核实和自动监测站仪器校核,确认嘉陵江入川断面铊浓度超标。省级相关部门立即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保障了广元市城区广大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用水。这次铊污染事件表明,跨界断面特征污染物自动监测预警设备能起到关键性作用,为后续应急处置争取了时间。
责任编辑:杨一宁
转载请注明来源
  • 1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