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培育经济发展新优势
四川政协报
向作者提问
来源:政协联线 | 2021-01-26 16:23 字号
提案名称:《关于加快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建议》
提案单位:致公党四川省委
承办单位: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等

2020年12月5日,2020(第三届)中国信息通信大会开幕式暨院士主题报告会在成都举行,预估了2020年四川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2020年四川数字经济规模预计超过1.6万亿元,与2019年持平。近年来,我省大力支持发展数字经济。2019年,我省数字经济总量1.43万亿元,增长13.5%,占全省GDP比重超过30%。四川数字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于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还将四川省确定为首批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之一。
成绩的取得,是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也凝聚着全省政协各级组织、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的智慧和汗水。
在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致公党四川省委提交的集体提案《关于加快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建议》,被省政协确定为重点提案之一,由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等单位承办。2020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复函同意《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四川)建设工作方案》。该方案也采纳了大量该提案内容。
精确选题  瞄准痛点支招
“我们通过征集致公党党员建议,聚焦到数字经济领域,经过反复探讨研究,汇聚致公党四川省委的集体智慧,形成了这一提案,积极为四川经济发展出谋划策。”致公党四川省委研究室主任张家伟说。
我国重点推进建设的5G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本质上就是围绕科技新产业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让数字经济成为驱动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增长的新引擎。数字经济所催生出的各种新业态,也成为我国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
“尽管我省在政策、产业、人才等方面有一定支撑,但未来5年至10年将面临激烈的省域竞争,在技术创新基础、产业模式转型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也将影响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建设。”致公党四川省委结合我省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瞄准痛点支招,在提案中指出我省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我省地处西部,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应用和产业数字化变革方面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尚无法自行生产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等关键组件,核心设备和技术受制于人,技术创新基础仍显薄弱。我省服务产业集群和数字化融合的公共服务平台规模较小、水平较低,对产业融合发展支撑仍不足,融合发展能力有待增强,治理能力水平亟待提升,人才供给规模有待扩大。
为此,提案建议,要加快建设区域数字经济高地,从要素保障、市场开拓、开放合作、营商环境等多个方面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与周边省域合作,发挥成渝地区“双引擎”带动作用和支撑作用,推进资源整合与一体化发展;要加强数字经济创新,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应加强合作,扩大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系统性布局平台设施建设,完善我省数字经济产业链条;要提升数字治理水平,提升监管水平和服务水平;要扩大人才供给规模,健全人才引进政策,打造人才培养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等。
多方协作  办理提质增效
“提案精准分析指出我省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关建议富有前瞻性和建设性。”2020年10月22日召开的省政协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上,省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陈文涛说,收到提案后,经济和信息化厅立即成立了分管厅领导牵头的提案办理小组,认真组织学习和调研,会同其他单位对提案进行研究分析,将提案中的建议充分采纳和吸收到《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四川)建设工作方案》中。
为了开好此次协商会,促提案办理提质增效,作为督办单位的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充分做好“搭台”工作,用心架起沟通的桥梁。“8月,我们召开了沟通会,拟制了督办工作的方案,加强提案方和办理方之间的联系,多次打电话从中协商,促各方达成共识。”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杨冬生说。
提案办理期间,经济和信息化厅和致公党四川省委相关负责人进行了3次面对面会商,线上交流11次,电话沟通数次。2020年9月23日,省政协经济委员会、致公党四川省委和经济和信息化厅等相关负责人还前往中国网安区块链研发中心、成都国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地进行了实地调研。
经过前期的大量准备工作,最终提办双方在省政协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上达成共识,进一步凝聚我省加快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共识,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发挥了提案应有的作用。
“经过提案办理,我们对四川的数字经济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数字经济的地位越发重要,作用越发明显,我省各项措施有力,成效显著。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关注数字经济发展,持续贡献智慧和力量。”致公党四川省委秘书长杨志萍对提案办理的过程和结果表示满意。
聚焦重点  实现“换道超车”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经初步测算,2020年前三季度,四川数字经济直接贡献部分增加值2699.83亿元,增长9.3%,占GDP的比重为7.7%。
近年来,我省坚持把数字经济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四川省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等系列政策文件,积极推动我省经济和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我省先后获批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国家“芯火”双创基地,与重庆签署了《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战略合作协议》《深化川渝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数据协同发展合作备忘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强调,要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为我省在“数字经济”的新赛道脱颖而出,实现“换道超车”,塑造经济发展新优势提供了重要支撑。
“通过提案了解数字经济发展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提案办理找准关键的环节、关键的问题,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建议之后要抢抓机遇,找出和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同心协力助推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杨冬生说。
“要聚焦重点产业行业,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化、智慧化,培育发展龙头企业,打造四川特色数字经济。要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谋划数字经济发展重点,明确信息、数字、智能化领域和方向。”省政协副主席张雨东在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上要求,各方要凝聚思想共识,汇聚发展强大合力,为全省数字经济和智能化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张奂雅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