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专家建议:构建新时代多元化事故预防机制势在必行
伍爱群
向作者提问
来源:政协联线 | 2020-10-21 16:49 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7月30日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必须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更为安全”在这里并列,被认为是新的提法,同时,“安全”也是本次重要会议的一个关键词。我们认为,构建新时代多元化的事故预防机制既是全面贯彻落实“安全发展”战略布局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应急管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构建新时代多元化的事故预防机制必须立足我国国情,充分发挥我国理论优势、制度优势、系统优势、法治优势、文化优势,以预防事故尤其是重特大事故发生为出发点,以满足生产经营单位多元安全需求为目的,以构建法治秩序为保障,逐步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多元化事故预防机制。
一、构建多元化事故预防机制的国情背景
之所以提出构建新时代多元化的事故预防机制,是由当前的政治、经济、社会、传统背景与现实需求决定的。
(一)政治背景:从“管理”转向“治理”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等一系列战略目标后,我们的应急管理也从“管理”逐步向“治理”转变。这一转变体现了应急管理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新变化、新要求和新跨越。“管理”在实践中往往被理解为无所不包,涵盖的领域过于宽泛,在实践中不容易把握,“治理”则更多聚焦于社会组织自主创新性、风险防控的有效性、安全体系的完整性等;“治理”相比于“管理”而言,更加突出多元主体管理,更加注重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而不是政府的管控,更加强调制度建设特别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预防事故。多元化事故预防机制作为最重要的应急治理方式之一,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其在应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经济背景:“三期叠加”带来新挑战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中高速增长将成为新常态。经济发展速度、结构、动力三个方面的转变,必然涉及到各类经济关系、社会关系、法律关系的新变化,也给应急管理的事故预防带来新挑战和新任务。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方式不断翻新,生产安全事故类型、特点、规律也会随之发生新的变化。一些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处理结果直接为社会提供导向、为市场建立规则、为法治树立标杆,影响深远。
(三)社会背景:转型期事故预防面临瓶颈
目前社会各界对安全的期待值很高。民众对安全生产事故查处有很高的关注度,既关注事故本身的动态进程,又关注事故对经济、政治各方面的影响,还关注事故责任追究和行业整治的后续态势。但是整个社会对安全生产事故的认知则不够客观全面。随着中国社会转型带来的社会主体的自主性和自治性的增强和社会安全利益纷争的增加,虽然对应急管理的事故预防和政府的事故调查处理带来一定的压力,但对构建新时代多元化的事故预防机制也产生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四)传统背景:无法满足安全需求
自2016年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出台《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后,“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成了应急管理传统意义上的事故预防机制。但是由于应急管理涉及利益主体多、利益关系复杂、社会安全事件多发易发,仅仅依靠“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这一个预防途径根本无法满足应急管理高质量、高效率事故预防的需求。构建新时代多元化的事故预防机制刻不容缓。
二、构建多元化事故预防机制的核心理念
多元化相对于专一化或单一化而言是指特征不同的对象组合。构建新时代事故预防机制,特别强调的是在满足多元化事故预防需求的同时,多元化预防手段必须成为推动应急管理新业态和新动能成长,促进我国应急管理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
(一)秉承“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提炼多元事故预防机制中的应急管理文化,不断丰富应急管理的核心价值观。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这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一次全面概括,也是应急管理今后一个时期抓好应急管理工作的行动纲领和指导方向。我们要更加突出重点地区和危化品、矿山、建筑施工、道路交通、消防及“三场所两企业"等高风险领域,在全面构建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基础上,探索多元化的系统性、现代化事故预防体系,严防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二)坚持“履职尽责、失职追责”理念,实现多元化事故预防机制的与时俱进,不断为应急管理注入发展动力。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履职尽责、失职追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以铁的担当尽责,铁的手腕治患,铁的心肠问责,铁的办法治本,通过明责知责履责,严抓责任落实,形成人人知责、人人明责、人人履责、人人尽责、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机制,确保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到实处。,
(三)运用“投入为先、科技强安”理念,通过安全条件与安全环境的不断优化,努力实现多元化事故预防机制改革。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进一步协调经济发展与安全发展的关系。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配合行业产业深度调整、转型升级,我国安全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科技化身为生产“守护神”,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下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全面助力安全发展。作为科学技术领域重要组成部分的安全科技,其理念从科技兴安到科技强安,再到实施科技强安战略,将科学技术手段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转变为全社会的共识。
(四)树立“理论支撑、创新驱动”理念,加强专业人才培育,充分发挥多元化事故预防理论对应急管理实践的指导作用。要完善事故预防体系,必须对事故预防进行理念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创新、机制创新。只有不断丰富与完善应急管理理论、创新各种应急管理手段,才能真正摆脱被动应对的治理状态,从根本上实现由被动治理向主动治理的转变,牢牢把握事故预防的主动权。加强专业人才培育是主动治理的基础,提高预测能力是主动治理的前提,只有对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和风险及其发生的时间、方式、规模、潜在危害、变量因素等预先做出系统评估和科学判断,才能做到积极预防和有效治理。
三、构建多元化事故预防机制的主要内容
(一)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夯实八大管理举措
从管理学上看,安全管理包括人的管理、责任管理、风险管理、等级管理、标准管理、文化管理、事故管理、科技管理等八大管理。这些管理有各自的特定内涵,对预防事故有各自的特定作用。当前我们应急管理强调的事故双重预防机制只突出了其中的风险管理,事实上,只有在构建事故预防机制中纳入安全管理的各种科学元素,全面夯实八大管理举措,才能从根本上实现预防或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战略目标。
(二)发挥党政主导、应急协调的多元共治系统功能
构建新时代多元化的事故预防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党委、政府部门、生产经营单位、社会团体和民众等诸多主体。构建新时代多元化的事故预防机制,必须将多元化的事故预防机制放到整个社会治理的大体系中去谋划,而不是局限于应急管理系统内部的事故预防机制调整和修补,而是将多元预防的理念贯穿在社会综合治理之中,通过各个方面体制与制度的顶层设计和深度革新,实现多元预防机制之间的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所有具有一定预防职能的党委、政府、社会团体和生产经营单位相互沟通、相互协作,共同构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事故预防的工作大格局。
(三)完善制度建设与平台建设相结合的事故预防机制
构建新时代多元化事故预防机制需要科学的制度保障。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当前事故预防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其他如将预防工作分为一般预防、重点预防、特殊预防三类,实行差别化的预防措施,实现事故预防的全覆盖和精准化等等制度规则都需要作深入研究。同时,事故预防的平台建设非常重要,建立包括系统平台层、应用平台层、系统支撑层、数据存储层在内的信息化平台是事故预防工作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不断完善多元事故预防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多元事故预防平台功能,并不断推动制度建设与平台建设一体化、便民化。
(四)建立“应急推动”与“立法推动”的双重推动模式
我们在构建新时代多元化事故预防机制过程中,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注重发挥“应急推动和立法推动”的双重推动作用,注重通过完善多元化事故预防机制和体系,有效促进应急管理功能的发挥和扩展。在应急推动过程中,坚持在法治的大前提下,使原有的一些事故预防方式通过制度性、程序性和规范性的转化纳入法治轨道。应急管理作为事故预防的不可替代的方式,不断发挥其统一安全尺度、树立安全标杆、促进生产安全的效能;而其他事故预防方式则不断地纠正和补充应急管理限度所产生的弊端,二者协调并行发展。另一方面,更加注重立法推动和立法保障,将应急推动的内容经过不断实践后,通过推动立法将一些制度规定加以规范化、法制化,真正实现事故预防目标。
作者简介:
伍爱群:上海市政协委员,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市知联会副会长,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教授,上海航天信息科技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邹贵亮:浙江省缙云县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研究员,著有《企业安全管理策略》、《安全底线思维----安全生产监管心智改革》 、《深度透视中国安全生产焦点问题》、《安全生产监管基础》、《安全生产责任追究研究》等安全学术专著。
韩佳: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杨一宁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