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 评论
  • 收藏
“七君子”之一:民盟先贤李公朴
王荣/微信公号“团结报文史e家”  
2020-03-24 10:23 字号
李公朴(1902—1946),江苏武进人,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社会教育家,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1946年7月11日在昆明遭国民党特务暗害而牺牲。本文图片均来源于微信公号“团结报文史e家”
李公朴牺牲后,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朱德联名发出唁电:“先生尽瘁救国事业与进步文化事业,威武不屈,富贵不淫。今为和平民主而遭反动派毒手,实为全国人民之损失,抑亦为先生不朽之光荣。”
李公朴与镇江渊源深厚。他13岁随父母迁居至镇江,1920年进入私立润州中学读书。李公朴虽然只在镇江生活了七年多时间,但正是这段难忘的青少年时光,助其形成了初步的爱国民主思想。
2019年11月27日上午,李公朴故居开放仪式暨民盟中央“传统教育基地”命名授牌仪式在镇江举行。民盟中央副主席张平等出席仪式并揭牌。李公朴故居坐落于江苏省镇江市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西长安里35号,总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主体建筑始建于清光绪年间,为砖木结构、三间两厢的传统民居。
京广洋货店当学徒
李公朴初到镇江,在位于镇江西门大街(今大西路)的京广洋货店当学徒。他须学三年半才能出师,前两年每月只能拿“月规钱两角”,后一年半增到一元。
李公朴学徒期满时,正值五四运动,上海罢工、罢市、罢课斗争波及镇江。在学生的发动下,李公朴和其他店员联合发起组织爱国团,参加抵制日货的活动。李公仆以“长啸”为笔名向报社投稿,揭露店主勾结官府将日货商标换成国货商标出售的丑行。
京广洋货店老板对李公朴的“叛逆”行为大为恼怒,当即将他解雇,把他的铺盖卷扔到店外,还气呼呼地说:“你去长啸吧。”
润州中学读书
1920年,李公朴考入基督教美国长老会在镇江登云山巅创办的润州中学读书。之所以选择教会私立学校,是因为教会教育以公益为本,学费极其低廉甚至免费,且能向学生提供数目不菲的奖学金。
润州中学始建于1895年,第一届学生仅8人,后有美国卜德恩、贺赖宜等人捐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1929年停办。虽然润州中学作为教会学校兴办时间不长,却因人文荟萃而载入史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曾在该校任教,著名学者叶灵凤、造船大王杨管北、化学家戴安邦等都毕业于此校。
之后,李公朴考入武昌文华大学附中,因反对校医虐待学生兴起学潮而被开除。随后他考入上海沪江大学附中,毕业后升入沪江大学半工半读。
马相伯营救
马相伯(1840—1939),又名良,镇江丹阳人,教育家、神学博士,创办震旦学院和复旦公学。“九一八”事变后,坚持主张团结抗日,被誉为“爱国老人”,中共中央电贺誉其为“国家之光,人类之瑞”。
1936年11月23日晨,国民党政府非法逮捕了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史良、李公朴、王造时、沙千里等七人,史称“七君子”事件。
马相伯在南京闻讯后异常气愤,立即投身到了营救“七君子”的活动中。他首先致书时任南京国民政府副委员长的冯玉祥将军,“老夫愿以头颅作保”,疾呼“爱国无罪”。紧接着又会同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领导人宋庆龄、何香凝等一起亲笔签名,向全国同胞发表了《为七领袖被捕事件宣言》,“要求政府无条件恢复被捕九位(指‘七君子’和11月28日在南京被捕的孙晓村、曹孟君)先生的自由,释放一切因爱国行动而被捕的同胞”。一时间,全国上下纷纷响应,要求国民党政府“释放七先生并立即允许马相伯先生还沪”。
“七七事变”爆发,全国军民团结抗日的局面形成,在社会各界的声援下,江苏高等法院宣布无罪释放“七君子”。1937年8月3日,“七君子”和杜重远来到南京大方巷14号马相伯寓所致谢,并合影留念。
甘当引路人
1927年春,国民革命军北伐抵达杭州,李公朴前往会见十四军政治部主任陈斯白(镇江人,与李公朴在润州中学读书时结识)。在陈斯白的推荐下,在十四军政治部总务科任股长。“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李公朴愤然离职。1928年八、九月间,李公朴回镇江访晤陈斯白、杨方震(曾创办镇江《救国报》)和闻谅直(与李公朴是润州中学同学),畅叙爱国之情。
李公朴对镇江颇具感情,常以“镇江人”自居,会说一口流利的镇江方言,更把镇江称作自己的第二故乡,对镇江“老乡”给予格外的帮助,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
镇江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原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汪洋,1934年从镇江中学初中毕业,经李公朴推荐到上海中山文化教育馆作练习生,后因得罪官僚而失业。李公朴旋又推荐他到自己主管的《申报》图书馆做练习生,专司图书出纳。在这里,汪洋阅读了大量的进步书籍,并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后因反抗管事而被解雇,又在李公朴的帮助下介绍给了沈兹九,其弟沈西苓为著名导演。由此,汪洋得以走上演艺之路。1938年,汪洋加入中国共产党,转战各地开展抗日救国的文艺宣传活动。
镇江籍世界语专家、文字改革专家庄栋,1937年高中毕业后,经李公朴介绍,到汉口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第二年又介绍入太原抗日民族革命大学第一期学习,3月前往西安协助沈建晨夫妇主办《大团结》半月刊。1939年,庄栋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世界语者协会延安分会理事长、延安《解放日报》瓦窑堡临时刊副刊部主编、《中苏友好报》总编辑、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
镇江籍出版家、原三联书店总经理范用,也得到过李公朴的帮助。1938年逃难到汉口,被李公朴收留,到他所创办的读书生活出版社当练习生。
(原题为《【民盟先贤】李公朴与镇江》)
责任编辑:杨一宁
转载请注明来源
  • 3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