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 评论
  • 收藏
从香山别墅到天安门城楼
李迅/政协头条  
来源:政协联线 | 2019-09-28 08:59 字号
1949年6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的全体常委在中南海勤政殿前合影,前排左起:谭平山、章伯钧、朱德、毛泽东、沈钧儒、李济深、陈嘉庚、沈雁冰;中排左起:黄炎培、马寅初、陈叔通、郭沫若、蔡廷锴、乌兰夫;后排左起:周恩来、林伯渠、蔡畅、张奚若、马叙伦、李立三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于9月12日专程前往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瞻仰双清别墅、来青轩等革命旧址,参观香山革命纪念馆,观看《为新中国奠基》主题展览,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全国胜利和党中央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光辉历史,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人民政协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服务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在建立新中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历史的时钟拨回到70年前。1949年3月至9月,毛泽东从双清别墅到天安门城楼,和他的战友们以及各界民主人士一起,领导人民实现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各项战略任务,指挥渡江作战、筹备新政协、筹建新中国,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伟大使命。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被记录在许多当事人的日记里,成为了珍贵的史料和独特的心路历程。
黄炎培与毛泽东的“双清别墅畅谈”
毛泽东1949年3月25日进驻北平时,中南海的清扫和修缮工作尚未结束,风景优美秀丽的双清别墅便成为他的第一个住处。在双清别墅,毛泽东指导了北平和谈,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指挥了渡江战役和太原战役,迎来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和解放太原的喜讯。
时任中央统战部部长、新政协筹备会秘书长李维汉,在《回忆与研究》中记载:毛泽东住在香山双清别墅的几个月时间内,先后会见了黄炎培、李济深、张澜、沈钧儒、陈叔通、何香凝、马叙伦、李达、柳亚子、陈嘉庚等民主人士及来北平参加和谈的国民党代表张治中等,与大家共叙友谊,畅谈国事。其中,如何向全国进军,召开新政协、建立新中国是中心内容。
毛泽东到北平的第二天晚上,就邀请民建中央主席黄炎培作为第一位客人来双清别墅。黄炎培比毛泽东早半天到北平。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的《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增刊——黄炎培日记摘录》中,1949年3月25日、26日记叙甚详:
25日晨七时离开了(天津)宿舍,寰澄夫妇、丕华父子、维、当当一行赴东车站,交际处长连以农、市政府秘书长昊砚农到站送行,章汉夫(谢仁冰之子)同行,特备花车一节,八时开行(原拟下午行,依北平当局电嘱改于上午)。十时半抵前门(北平)车站,大批人来迎了,董必武、李维汉(罗迈)、齐燕铭、连贯等等,李任潮、沈衡山、章伯钧、谭平山……等等,迎入六国饭店,住08号,招待得无微不至。
李任潮、沈衡山即李济深、沈钧儒先生,他们稍早已来到北平。当天在六国饭店午餐后,李维汉主动找到黄炎培,“别室约谈欢迎毛主席方式。二时开会宣布所议方式,并欢迎我等之来京。”直到下午3点,毛泽东也到了北平西郊机场,黄炎培等前往迎接。
随大众至西郊飞机场,既而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叶剑英、林伯渠、刘少奇等等皆见,握手为欢。同时又见了许多老友彭泽民、张曙时、兰公武、陆志韦等等,随同毛主席阅兵,绕场一周,可十万人,重兵器都排列着。夜,毛主席招餐郊外,被邀者20多人,餐毕谈和战问题。
当天晚上,刚刚到北平的毛泽东兴致很高,与大家一直聊到半夜,即黄炎培所说“谈至一时半始归”。当然,这一天的餐叙是还与大家一起聊,专门与黄炎培交谈是第二天。
26日夜,毛主席单独招餐于其家香山双清别墅,毛夫人、周恩来四人同餐。我畅述所见,获得具体结果三点,决定分别发电,夜十一时后始归。
据李维汉回忆,毛泽东在谈话中,向黄炎培吐露了若干重要的大政方针,包括他所设想的国家前景,黄所领导的民建及黄本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角色等等。这次谈话,在统一战线的历史上非常重要,不但是毛泽东“进京赶考”后第一次与党外人士专门谈话,而且还对民主党派在建设新中国的任务提出了要求和建议,使党外人士廓清迷雾,备受鼓舞。
与毛泽东谈话后的黄炎培等不及了,他立即于“3月27日下午二时,出席王府井大街府院胡同十六号萧树柏所主持之民建座谈会,到者50余人,都在各界为领袖”,向大家迫不及待地介绍与主席见面的情况。他心情激动地“报告因旅行而积在胸中的问题,希望在此次人民解放以后可得解决”。
开完会后,黄炎培马上于次日写成了几份重要的电报发出。
3月28日写成电稿五通,面交李维汉(根据与毛主席谈)。(1)电上海王艮仲等:1,请御秋来,2,艮仲偕来,3,吴承禧等来。(2)电香港李一平,复两点,促早来。(3)电香港寿墨卿及江、高、李、王,工商考察团事。(4)电陈嘉庚,促早来。(5)电陈仲閎,报告抵平。
这一封封、一件件,只有一个意思:新中国马上要成立了,一定要“早来”。
叶圣陶的政协会议亲历记
叶圣陶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主席等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了《叶圣陶年谱长编》。《叶圣陶年谱长编》通过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全面详尽地反映了圣陶先生一生奋进的历程,摘录了他大量的日记内容,其中就包括参加新政协会议的日记。
第一届政协会议从9月21日开幕至9月30日结束,叶圣陶作为中华全国教育工作者代表会议筹备委员会的代表出席,日记中记下了每次会议的概况。如21日下午6时,人民政协会议开幕,毛泽东致开幕词。对当天的情况,叶圣陶在日记中作了评价:
“会场经过改造,有桌可凭,有圈椅可靠,较之前此舒适多矣……乐声时作,场外鸣礼炮,全体鼓掌,会遂开幕……毛氏之言为充实,次之则刘少奇、宋庆龄二人亦有意义……开会未久,外面起大雷雨,电灯曾熄灭少时。”
“电灯曾熄灭少时”,这一停电细节,被后世研究者惊叹,称为非常有意义的细节记录。
23日上午,叶圣陶参加了在北京饭店召开的小组讨论会,会上讨论国旗、国都、纪年的问题。国旗是公开征集的,从众多的应征者中选出30几幅彩印分发给全体代表,并分组讨论。
“余之一组之意见,多数赞同首数幅,即红旗上缀一黄星,又加一条黄条纹者。黄条纹象征黄河,示我国文化发源于黄河流域,为我国之特征。究竟采用何式,尚待综合各组意见,反复详究而后定。至于国都,一致赞同定于北平,改北平之名为北京。纪年则一致赞同用公元。”
27日下午3时,在怀仁堂召开政协全体会议,会上有25人发言直到下午6时。然后又继续讨论通过了政协组织法、人民政府组织法两草案“鼓掌历数分钟”。叶圣陶在日记中记下了当天讨论通过的各项重大决议:
“讨论国都,决定北京。纪年,决用公元。国旗,决用五星红旗。五星一大四小,均在四分之一之部分内,四星集向大星,确比前次小组讨论者为好看。国歌,决以《义勇军进行曲》暂代。至于国名,两个文件内皆明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家不赞同用‘中华民国’为简称。以‘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绝非同物也。”
在会上,毛泽东主席对五星红旗图案做了精辟的说明:“中国的革命胜利就是在共产党领导下以工、农为基础,团结了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共同斗争取得的,这是中国革命的历史事实,今后还要共同努力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我看这个图案反映了中国革命实际,反映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大团结共同进行革命斗争的方向。我看就提在共产党领导下,我国人民的大团结。国旗是不是就选这个图案?”大家热烈鼓掌表示赞同。叶圣陶感慨万分:“此确是一件大事件,值得永远纪念。”
30日下午,全体政协代表到怀仁堂开大会。首先选出全国政协委员,180人的名单一次举手通过。然后采用不记名投票方式,选举政府正副主席和政府委员。在计票间隙,毛泽东等率领全体政协代表从怀仁堂来到天安门广场,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礼。周恩来代表大会主席团致辞,接着全体代表脱帽静默志哀。哀毕,毛泽东宣读纪念碑碑文,而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及其他政协代表一一铲土为纪念碑的基石培土,表示对革命先烈的崇敬。整个仪式简单庄重,“为时十余分钟”。代表们回到会场时开票已经结束。毛泽东当选为国家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6人当选为国家副主席,另有56人当选为政府委员。全体代表“一时鼓掌高呼,情至热烈”。最后朱总司令致闭幕词,乐队奏国歌,“政协会议至此乃圆满完毕”。
10月1日下午,叶圣陶作为政协代表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凭栏而望,群众之盛,红旗之密,颇有壮观。”3时正,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对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随后是大阅兵和群众队伍的大游行。晚上,游行队伍“所携纸灯皆点燃,或则持火炬,殊为大观。五彩高射花炮齐发,亦为可观”。叶圣陶感慨曰:“如此场面,如此意义之盛事,诚为生平罕觏。”
抚今追昔,鉴往知来。今天我们重读先贤的日记,仍然能感受到他们激动而迫切的心情。回顾从京郊香山双清别墅到天安门城楼,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步走上新型政党制度之路的伟大过程,就是要不断坚定一直以来所走的正确道路,始终与党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贡献全部力量。
责任编辑:陈睿
转载请注明来源
  • 7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