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承前启后,薪火相传,历届政协委员代表与政协的“那些事”
2019-09-20 07:50
字号

9月16日下午,全国政协礼堂金厅,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正在进行。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副主席张庆黎、夏宝龙与31位历届全国政协委员代表齐聚一堂。讲故事、谈心得、提建议,从委员们的发言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深深的家国情怀、浓浓的政协情缘,感受到了委员们服务人民、贡献社会的高尚品德,感受到了老一辈委员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壮心不已的奋斗精神。
第六届、七届、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冯骥才:
把生命的蛋糕切下一大块给政协,值!
我在政协七届35年,如果把我在政协开会的时间加起来,超过了一年半!可以说,我把我生命的蛋糕切下来很大一块给了政协。有记者问我:这样值不值?这确实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1981年,我成为政协委员的时候还不到40岁。我是一个职业作家,对社会充满了强烈的责任感,我也是抱着这种责任感到政协来的,可是当时不知道政协的政治特色,也不知道政协是国家政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当年我提出的提案往往都是个人的直觉,往往都是从自己的专业出发的。
几十年下来,我渐渐体会出政协委员对我们国家政治生活的作用,是和一个作家全然不同的。作家在写作时是个人的、情感化的,是人性的、是艺术的,这样的东西拿到政协来是不行的。政协委员必须要站在国家的高度上,从时代的角度出发,大局的、全面的、前瞻性地观察社会、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症结,然后提出对我们社会进步、对国家事业有利的思考和意见,这才是政协委员的责任。
30多年来,我提出了关于社会文明、教育、文化遗产保护、古村落保护等很多建议,有些建议得到了国家的采纳。现在想来,凡是被国家采纳的,都是我站在国家的高度上、时代的高度上提出的,是我作为一个作家、一个知识分子从不自觉的到渐渐自觉,再到最后清醒地自觉的变化过程。做政协委员提升了我的国家视野,提升了我的国家情感,这种提升实际上也是一种思想境界的提升,使我和我的祖国更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使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那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优良传统在当代得到体现。
我在政协的35年里,亲历了几代、各界知识分子和爱国人士为了国家的繁荣殚精竭虑、肝胆相照地建言献策,那样动人的情景在我心里积累得太多太多,让我体会到政协是我们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个伟大创造,他一直秉承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发扬民主、大事共谋、众志成城的精神,这是中国的特色、中国的智慧,也是中华文化,他是多党合作最重要、最主要的平台,是我们制度自信的政治基础。
我有幸在政协工作过,我是受益者。虽然我已经77岁了,但我还在做田野考察,还在关注着文化遗产保护,还带着从政协学来的终身有益的知识为国家分忧、出力。所以,我现在可以很肯定地说:把生命的蛋糕切下一大块给政协,值!
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蓝逢辉:
我有幸成为了“狙击手”
这些年来,可以看到,政协工作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工作,顺应着国家经济发展的大潮流,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特别是十三届全国政协以来,政协委员建言资政方式发生了较多新变化,很多创新的履职方式推出来,比如与时俱进的APP履职方式,委员可以互相探讨建言资政的心得,把自己的想法写在APP上跟大家分享,同时在平台上学习别的委员的好思想、好方法、好经验,这不仅仅对于委员履职工作本身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还提升了委员个人履职的水平和能力,同时,对委员自己单位的工作也都有帮助,意义重大,深受委员们喜欢。
特别是今年6月份,全国政协作出了让委员自立题目、自主调研的决定,我非常荣幸,成为首批三个自立题目、自主调研的委员之一,并于7月份组织了几个人到亦庄去调研“中美贸易摩擦下关税实施效果及改变措施”。之所以选这个题目是因为刚打贸易战的时候,中美两国都是一股脑地增税,没考虑到某些产品对于我们的社会民生、对于科技发展的需要。我们到企业,到产业园,到行业组织、商协会,到税务机关,针对哪些产品可以排除,哪些产品可以继续加增,形成了具体的实施到点的建议报告,提交后受到采纳,实现了点对点解决社会难点、痛点、热点问题,针对性强,目标明确,操作简便,社会需要。
我把自主调研比喻成战斗中的狙击手,瞄准一个地方,一枪打一个点,是能够发挥委员在不同界别、不同领域优势,发挥个人才能的一种制度,我觉得是很好的调研方式,非常值得推广。
第八届、十一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刘永好:
政协记忆的四个瞬间
我是一名民营企业家,也是一名有过五届经历的老政协委员,在政协的22年里,有四件事让我印象深刻。
首先是1993年。这一年,我很荣幸成为了一名政协委员,更为荣幸的是,这一年安排我做一个大会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私营企业有希望》。那时的民营经济规模还很小,当年全国的民营企业只有23.7万家,注册资本只有680亿元,全年营业收入只有309亿元。但从那个时候开始,在党的政策鼓励下,民营企业蓬勃发展。到今天,非公经济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益补充,已经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必将对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1994年,在全国政协和全国工商联的支持鼓励下,我联合10位民营企业家发起了扶贫光彩事业,而光彩事业经历了这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家回报社会和响应党和政府号召的积极行动。我很高兴参与到这个活动里面来。
2003年,我开始担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当年,我提出,要通过民营企业的调研为党和政府制定政策提出一些参考。于是,在2003年和2004年这两年,我们参与了多次调研,最后促成了2005年“非公36条”的出台。“非公36条”发布以后,全国的民营企业都认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春天来了。
今年,在全国政协大会上,我作了题为《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发言。作为一个农业领域的政协委员,我一直认为我应该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带动大家一起投身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产业的融合,打好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此前,我提出集团要通过5年时间,培养10万个乡村技术人员和家庭农场主。这几年我们一直在行动,现在已经培训了3万多名了。
这四件事,是我政协履职生涯中最有价值的事,是我很自豪的事,是我们在政协70年发展历程中的一个缩影。一次次的提案转变成一个个落地的政策,政协一直在发挥着实实在在的作用。作为政协委员,我会继续在履职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用实际行动来回报党和政府对我们的信任,来回报政协组织对我们的帮助和教育。
第四届、五届、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李淑兰:
古稀有余,我仍在发挥余热
我年轻的时候是一名射箭运动员,后来当教练,现在70多岁了,已经退休。但我并没有闲着,还在积极推动传统文化和民族体育。昨天还在甘肃天水搞比赛,为了参加这个会,提前回京了。
1958年之后,我国偏重发展竞技体育,对传统体育项目有所忽略。担任政协委员的时候,我就提出过相关的意见建议,退休以后,正好有时间有精力去做这件事情,于是就开始积极推进传统射箭。这几年,传统射箭项目在全国开展得轰轰烈烈,特别是在藏区,比如青海,每年都开展,场面非常大。因为在推动这个项目,我每年都要去藏区几次。
感谢党中央的政策,给我们提供了很宽松的界面,让我们有施展能力的平台。感谢政协给予了我脚踏实地、不畏困难的执着,我会继续努力把余热发挥得更好。
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王光谦:
政协让我成为了“黄河院士”
我担任政协委员的时候35岁,是清华大学水利系一名年轻的教授。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到政协的第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参与了人资环委员会组织的关于黄河断流的调研。1997年,黄河有700多公里断流,226天没有一滴水入黄河,很多人呼吁救救母亲河。我跟着调研团从甘肃、宁夏、内蒙古调研下来,感到触目惊心。
当时,我已经研究三峡工程十年。这次调研让我产生了动摇:母亲河都这样了,我是不是应该转过来研究黄河?虽然1997年11月8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宣布三峡截流成功的时候,我就在前面的测量船上;虽然1998年,我因此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但进入政协参与了黄河的调研后,我还是毅然决然转换了研究方向。
政协把黄河的事情当做很重要的事情,我也因此在此后的数年中每年都跟着政协的调研团奔赴黄河流域。渭河的调研、山西农田水利的调研、大同矿区地下水的调研,尤其是那次常委视察,我们一直从青海走到山东,整整21天。2009年我当院士的时候,有媒体把我称作“黄河院士”,当时我诚惶诚恐,但当时的黄河水利委员会负责人对我说:你就是黄河院士!
为什么我要转换专业?因为政协看到了黄河这个母亲河在我们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在生态建设各方面的作用。而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最重要的就是讲政治,就是关心民生,就是把国家大事和自己的专业结合起来,是正确的政治要求成就了我的专业转换。政协让我成为了“黄河院士”,我会牢记政协的使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政协工作,投入到黄河治理中来。
第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樊锦诗:
从一份提案到一座数字展示中心
今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敦煌莫高窟考察,在参观了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之后,他说:做数字敦煌很有必要。先普及相关知识,再看洞窟,可以进一步深入地了解敦煌。我听了总书记的话之后很兴奋,因为这座展示中心和我的一件提案有关。
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我联合24位委员提交了一篇《关于建设敦煌莫高窟游客服务中心》的提案,提出为了化解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矛盾,应放弃以前游客只看洞窟的老办法,改成数字电影+参观洞窟和预约参观的新办法。这个提案提出来以后,得到了全国政协领导的高度重视,被列为当年的重点督办提案。同年8月,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与国家发改委、国家文物局、国家旅游局组成联合调研组,到莫高窟做了近一周的调研,结束后很快向全国政协提交了一份很有质量的调研报告。9月,全国政协办公厅就向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报送了这份调研报告,10月,时任国家总理的温家宝作出重要批示,责成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办理落实。2004年,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就提案落实情况在北京召开了追踪督办的座谈会。2006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还特别与甘肃地区的委员座谈,了解相关情况,听取意见建议。
由于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调研深入,建议客观真实,以及提案委员会不断对提案办理跟踪督办,使得该提案顺利办理并成功立项。2014年6月,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正式对游客开放以来,一天也没间断过放映数字电影,现在已经放映超过3.1万场次,有效地缓解了莫高窟保护与旅游开放的矛盾,既减少了莫高窟开放洞窟的压力,保护了文物,又提高了游客的参观体验,得到社会和游客的广泛认可,更被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为“树立了极具意义的典范形象”,向各国世界遗产地推广。
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这件提案的圆满办理,充分说明了全国政协坚持围绕中心议大事,以人民为中心履职尽责。未来,全国政协必将为国家的文化建设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陈冯富珍:
将政协的宣讲做到国外去
我是来自香港的特邀界别的委员,是政协的“新丁”,只有两年的政协经验,对于如何做好政协委员还在学习阶段,感谢全国政协在过去的两年中,举办了很多很有用的委员学习活动,让我获益良多。
我在国外生活多年,了解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感觉确实是有很多弊端的。首先是包容度、代表性不够,其次是协商不足。而我们中国的政协制度,却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所有民主党派、主要团体、56个民族、港澳台侨胞都团结在一起,包容性很大。而且,政协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协商,这也是西方政治没有办法学习的。
但有一点比较遗憾,就是我们国家的协商民主制度,老外大多不懂。我建议加强这方面的宣讲工作,让其他国家也学习我们在统一战线、凝聚共识上的经验,知道我们是怎么去广泛听取老百姓的意见,怎么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务的。不光在内地,在国外也要做。我希望全世界都可以知道,中国有一种政治制度,叫人民政协制度!
第五届、六届、七届、八届全国政协常委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
我在成长宗教工作水平在提升
我是一名藏传佛教界人士,有幸担任第五届至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深深体会到党对宗教界人士的亲切关怀。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是人民政协的优良传统,担任政协委员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在政协,我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爱国主义觉悟和社会主义觉悟,更加坚定了听党的话、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作为政协委员,参加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各项工作,经受了实践锻炼,见证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巨大变化。
1996年我在全国政协会议期间,提交了“关于采取切实措施制止滥建庙宇滥建露天大佛像”的提案,之后获得了优秀提案奖。乱建露天大佛像的现象泛滥多年,目前已经基本得到遏制,感谢国务院颁布的《宗教事务条例》就这个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只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加强依法管理,我国宗教工作将会取得更大成绩。
人民政协使命光荣,前程远大。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人民政协一定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王名:
我的建言心得
在社科界别履职的15年间,我努力学习和提高提案水平,积极建言献策,累计提交全国政协提案150件,其中立案130件,获得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优秀提案奖。其中有些提案影响比较大,对推动相关政策和体制的改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比如关于全面二孩政策的提案,关于慈善立法的提案等等。
回顾通过提案议政建言的过程,我有四点体会:
一、政协提案是党和国家政策的公器,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协委员有责任充分利用政协提案这一重要的机制,积极议政建言,帮助国家制定和完善公共政策。
二、要做好政协提案工作必须在选题、调研、分析、论证,特别是对策建议上下功夫,提高提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提案要集思广益,要广泛征求意见,特别是不同的意见,乃至反对的意见。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工具,让提案真正发挥汇集民意、议政建言的政策公器的作用。
四、要持之以恒不断跟进并不断加强和提案办理单位的沟通联系,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体认一名全国政协委员的政治责任,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添砖加瓦。
第六届、八届、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张道诚:
政协会越来越好
1983年,我成为全国政协委员,那时我还在共青团中央统战部工作,两年后,我就调入全国政协机关,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政协人”。
从1985年到2009年,我在全国政协机关感受和见证了政协的变化与发展,现在虽然已经退休了,不能再参与政协的工作,但我依然关注着政协。这些年,我感触最深和最欣慰的就是政协逐步把自己的定位搞清楚了,并不断在制度上创新,党的领导也越来越多地在政协被强调和体现。我在的时候政协机关还没有自己的党组,现在已经有了两级党组,有部署有执行,在党的建设方面,也越来越注重对各级政协的指导。
尤其是第十三届政协,在理论的探讨和研究上,在制度的建设上,在机关的建设上,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尽管我没有参与具体的活动,但我都看到了。我感觉政协一年比一年干得好,在国家和社会上的影响,在世界上的影响都是与日俱增的。我希望,也坚信,政协会越来越好。
(原题为《承前启后 薪火相传——记历届政协委员代表与政协的“那些事”》)
第六届、七届、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冯骥才:
把生命的蛋糕切下一大块给政协,值!
我在政协七届35年,如果把我在政协开会的时间加起来,超过了一年半!可以说,我把我生命的蛋糕切下来很大一块给了政协。有记者问我:这样值不值?这确实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1981年,我成为政协委员的时候还不到40岁。我是一个职业作家,对社会充满了强烈的责任感,我也是抱着这种责任感到政协来的,可是当时不知道政协的政治特色,也不知道政协是国家政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当年我提出的提案往往都是个人的直觉,往往都是从自己的专业出发的。
几十年下来,我渐渐体会出政协委员对我们国家政治生活的作用,是和一个作家全然不同的。作家在写作时是个人的、情感化的,是人性的、是艺术的,这样的东西拿到政协来是不行的。政协委员必须要站在国家的高度上,从时代的角度出发,大局的、全面的、前瞻性地观察社会、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症结,然后提出对我们社会进步、对国家事业有利的思考和意见,这才是政协委员的责任。
30多年来,我提出了关于社会文明、教育、文化遗产保护、古村落保护等很多建议,有些建议得到了国家的采纳。现在想来,凡是被国家采纳的,都是我站在国家的高度上、时代的高度上提出的,是我作为一个作家、一个知识分子从不自觉的到渐渐自觉,再到最后清醒地自觉的变化过程。做政协委员提升了我的国家视野,提升了我的国家情感,这种提升实际上也是一种思想境界的提升,使我和我的祖国更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使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那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优良传统在当代得到体现。
我在政协的35年里,亲历了几代、各界知识分子和爱国人士为了国家的繁荣殚精竭虑、肝胆相照地建言献策,那样动人的情景在我心里积累得太多太多,让我体会到政协是我们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个伟大创造,他一直秉承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发扬民主、大事共谋、众志成城的精神,这是中国的特色、中国的智慧,也是中华文化,他是多党合作最重要、最主要的平台,是我们制度自信的政治基础。
我有幸在政协工作过,我是受益者。虽然我已经77岁了,但我还在做田野考察,还在关注着文化遗产保护,还带着从政协学来的终身有益的知识为国家分忧、出力。所以,我现在可以很肯定地说:把生命的蛋糕切下一大块给政协,值!
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蓝逢辉:
我有幸成为了“狙击手”
这些年来,可以看到,政协工作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工作,顺应着国家经济发展的大潮流,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特别是十三届全国政协以来,政协委员建言资政方式发生了较多新变化,很多创新的履职方式推出来,比如与时俱进的APP履职方式,委员可以互相探讨建言资政的心得,把自己的想法写在APP上跟大家分享,同时在平台上学习别的委员的好思想、好方法、好经验,这不仅仅对于委员履职工作本身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还提升了委员个人履职的水平和能力,同时,对委员自己单位的工作也都有帮助,意义重大,深受委员们喜欢。
特别是今年6月份,全国政协作出了让委员自立题目、自主调研的决定,我非常荣幸,成为首批三个自立题目、自主调研的委员之一,并于7月份组织了几个人到亦庄去调研“中美贸易摩擦下关税实施效果及改变措施”。之所以选这个题目是因为刚打贸易战的时候,中美两国都是一股脑地增税,没考虑到某些产品对于我们的社会民生、对于科技发展的需要。我们到企业,到产业园,到行业组织、商协会,到税务机关,针对哪些产品可以排除,哪些产品可以继续加增,形成了具体的实施到点的建议报告,提交后受到采纳,实现了点对点解决社会难点、痛点、热点问题,针对性强,目标明确,操作简便,社会需要。
我把自主调研比喻成战斗中的狙击手,瞄准一个地方,一枪打一个点,是能够发挥委员在不同界别、不同领域优势,发挥个人才能的一种制度,我觉得是很好的调研方式,非常值得推广。
第八届、十一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刘永好:
政协记忆的四个瞬间
我是一名民营企业家,也是一名有过五届经历的老政协委员,在政协的22年里,有四件事让我印象深刻。
首先是1993年。这一年,我很荣幸成为了一名政协委员,更为荣幸的是,这一年安排我做一个大会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私营企业有希望》。那时的民营经济规模还很小,当年全国的民营企业只有23.7万家,注册资本只有680亿元,全年营业收入只有309亿元。但从那个时候开始,在党的政策鼓励下,民营企业蓬勃发展。到今天,非公经济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益补充,已经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必将对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1994年,在全国政协和全国工商联的支持鼓励下,我联合10位民营企业家发起了扶贫光彩事业,而光彩事业经历了这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家回报社会和响应党和政府号召的积极行动。我很高兴参与到这个活动里面来。
2003年,我开始担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当年,我提出,要通过民营企业的调研为党和政府制定政策提出一些参考。于是,在2003年和2004年这两年,我们参与了多次调研,最后促成了2005年“非公36条”的出台。“非公36条”发布以后,全国的民营企业都认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春天来了。
今年,在全国政协大会上,我作了题为《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发言。作为一个农业领域的政协委员,我一直认为我应该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带动大家一起投身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产业的融合,打好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此前,我提出集团要通过5年时间,培养10万个乡村技术人员和家庭农场主。这几年我们一直在行动,现在已经培训了3万多名了。
这四件事,是我政协履职生涯中最有价值的事,是我很自豪的事,是我们在政协70年发展历程中的一个缩影。一次次的提案转变成一个个落地的政策,政协一直在发挥着实实在在的作用。作为政协委员,我会继续在履职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用实际行动来回报党和政府对我们的信任,来回报政协组织对我们的帮助和教育。
第四届、五届、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李淑兰:
古稀有余,我仍在发挥余热
我年轻的时候是一名射箭运动员,后来当教练,现在70多岁了,已经退休。但我并没有闲着,还在积极推动传统文化和民族体育。昨天还在甘肃天水搞比赛,为了参加这个会,提前回京了。
1958年之后,我国偏重发展竞技体育,对传统体育项目有所忽略。担任政协委员的时候,我就提出过相关的意见建议,退休以后,正好有时间有精力去做这件事情,于是就开始积极推进传统射箭。这几年,传统射箭项目在全国开展得轰轰烈烈,特别是在藏区,比如青海,每年都开展,场面非常大。因为在推动这个项目,我每年都要去藏区几次。
感谢党中央的政策,给我们提供了很宽松的界面,让我们有施展能力的平台。感谢政协给予了我脚踏实地、不畏困难的执着,我会继续努力把余热发挥得更好。
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王光谦:
政协让我成为了“黄河院士”
我担任政协委员的时候35岁,是清华大学水利系一名年轻的教授。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到政协的第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参与了人资环委员会组织的关于黄河断流的调研。1997年,黄河有700多公里断流,226天没有一滴水入黄河,很多人呼吁救救母亲河。我跟着调研团从甘肃、宁夏、内蒙古调研下来,感到触目惊心。
当时,我已经研究三峡工程十年。这次调研让我产生了动摇:母亲河都这样了,我是不是应该转过来研究黄河?虽然1997年11月8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宣布三峡截流成功的时候,我就在前面的测量船上;虽然1998年,我因此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但进入政协参与了黄河的调研后,我还是毅然决然转换了研究方向。
政协把黄河的事情当做很重要的事情,我也因此在此后的数年中每年都跟着政协的调研团奔赴黄河流域。渭河的调研、山西农田水利的调研、大同矿区地下水的调研,尤其是那次常委视察,我们一直从青海走到山东,整整21天。2009年我当院士的时候,有媒体把我称作“黄河院士”,当时我诚惶诚恐,但当时的黄河水利委员会负责人对我说:你就是黄河院士!
为什么我要转换专业?因为政协看到了黄河这个母亲河在我们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在生态建设各方面的作用。而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最重要的就是讲政治,就是关心民生,就是把国家大事和自己的专业结合起来,是正确的政治要求成就了我的专业转换。政协让我成为了“黄河院士”,我会牢记政协的使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政协工作,投入到黄河治理中来。
第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樊锦诗:
从一份提案到一座数字展示中心
今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敦煌莫高窟考察,在参观了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之后,他说:做数字敦煌很有必要。先普及相关知识,再看洞窟,可以进一步深入地了解敦煌。我听了总书记的话之后很兴奋,因为这座展示中心和我的一件提案有关。
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我联合24位委员提交了一篇《关于建设敦煌莫高窟游客服务中心》的提案,提出为了化解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矛盾,应放弃以前游客只看洞窟的老办法,改成数字电影+参观洞窟和预约参观的新办法。这个提案提出来以后,得到了全国政协领导的高度重视,被列为当年的重点督办提案。同年8月,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与国家发改委、国家文物局、国家旅游局组成联合调研组,到莫高窟做了近一周的调研,结束后很快向全国政协提交了一份很有质量的调研报告。9月,全国政协办公厅就向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报送了这份调研报告,10月,时任国家总理的温家宝作出重要批示,责成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办理落实。2004年,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就提案落实情况在北京召开了追踪督办的座谈会。2006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还特别与甘肃地区的委员座谈,了解相关情况,听取意见建议。
由于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调研深入,建议客观真实,以及提案委员会不断对提案办理跟踪督办,使得该提案顺利办理并成功立项。2014年6月,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正式对游客开放以来,一天也没间断过放映数字电影,现在已经放映超过3.1万场次,有效地缓解了莫高窟保护与旅游开放的矛盾,既减少了莫高窟开放洞窟的压力,保护了文物,又提高了游客的参观体验,得到社会和游客的广泛认可,更被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为“树立了极具意义的典范形象”,向各国世界遗产地推广。
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这件提案的圆满办理,充分说明了全国政协坚持围绕中心议大事,以人民为中心履职尽责。未来,全国政协必将为国家的文化建设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陈冯富珍:
将政协的宣讲做到国外去
我是来自香港的特邀界别的委员,是政协的“新丁”,只有两年的政协经验,对于如何做好政协委员还在学习阶段,感谢全国政协在过去的两年中,举办了很多很有用的委员学习活动,让我获益良多。
我在国外生活多年,了解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感觉确实是有很多弊端的。首先是包容度、代表性不够,其次是协商不足。而我们中国的政协制度,却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所有民主党派、主要团体、56个民族、港澳台侨胞都团结在一起,包容性很大。而且,政协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协商,这也是西方政治没有办法学习的。
但有一点比较遗憾,就是我们国家的协商民主制度,老外大多不懂。我建议加强这方面的宣讲工作,让其他国家也学习我们在统一战线、凝聚共识上的经验,知道我们是怎么去广泛听取老百姓的意见,怎么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务的。不光在内地,在国外也要做。我希望全世界都可以知道,中国有一种政治制度,叫人民政协制度!
第五届、六届、七届、八届全国政协常委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
我在成长宗教工作水平在提升
我是一名藏传佛教界人士,有幸担任第五届至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深深体会到党对宗教界人士的亲切关怀。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是人民政协的优良传统,担任政协委员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在政协,我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爱国主义觉悟和社会主义觉悟,更加坚定了听党的话、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作为政协委员,参加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各项工作,经受了实践锻炼,见证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巨大变化。
1996年我在全国政协会议期间,提交了“关于采取切实措施制止滥建庙宇滥建露天大佛像”的提案,之后获得了优秀提案奖。乱建露天大佛像的现象泛滥多年,目前已经基本得到遏制,感谢国务院颁布的《宗教事务条例》就这个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只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加强依法管理,我国宗教工作将会取得更大成绩。
人民政协使命光荣,前程远大。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人民政协一定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王名:
我的建言心得
在社科界别履职的15年间,我努力学习和提高提案水平,积极建言献策,累计提交全国政协提案150件,其中立案130件,获得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优秀提案奖。其中有些提案影响比较大,对推动相关政策和体制的改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比如关于全面二孩政策的提案,关于慈善立法的提案等等。
回顾通过提案议政建言的过程,我有四点体会:
一、政协提案是党和国家政策的公器,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协委员有责任充分利用政协提案这一重要的机制,积极议政建言,帮助国家制定和完善公共政策。
二、要做好政协提案工作必须在选题、调研、分析、论证,特别是对策建议上下功夫,提高提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提案要集思广益,要广泛征求意见,特别是不同的意见,乃至反对的意见。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工具,让提案真正发挥汇集民意、议政建言的政策公器的作用。
四、要持之以恒不断跟进并不断加强和提案办理单位的沟通联系,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体认一名全国政协委员的政治责任,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添砖加瓦。
第六届、八届、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张道诚:
政协会越来越好
1983年,我成为全国政协委员,那时我还在共青团中央统战部工作,两年后,我就调入全国政协机关,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政协人”。
从1985年到2009年,我在全国政协机关感受和见证了政协的变化与发展,现在虽然已经退休了,不能再参与政协的工作,但我依然关注着政协。这些年,我感触最深和最欣慰的就是政协逐步把自己的定位搞清楚了,并不断在制度上创新,党的领导也越来越多地在政协被强调和体现。我在的时候政协机关还没有自己的党组,现在已经有了两级党组,有部署有执行,在党的建设方面,也越来越注重对各级政协的指导。
尤其是第十三届政协,在理论的探讨和研究上,在制度的建设上,在机关的建设上,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尽管我没有参与具体的活动,但我都看到了。我感觉政协一年比一年干得好,在国家和社会上的影响,在世界上的影响都是与日俱增的。我希望,也坚信,政协会越来越好。
(原题为《承前启后 薪火相传——记历届政协委员代表与政协的“那些事”》)
责任编辑:杨一宁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