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 评论
- 收藏
深度参与,持续建言,同频共振,政协委员为上海告别“拎马桶”贡献智慧力量
来源:政协联线 | 2025-11-20 18:04
字号
“在这里住了几十年,已经习惯了。这次‘原拆原建’,住进了独立煤卫的新房子,还不用离开熟悉的环境,真是太好了!”11月13日,在黄浦区普育东路的一处零星旧改小区内,一位居民向前来视察的市政协委员分享着喜悦。
上海近日宣告无卫生设施旧住房提升改造任务总体完成。这场持续多年的“民生硬仗”终于迎来胜利。在这场城市蜕变中,上海各级政协委员深度参与、持续建言,不仅见证了申城旧貌换新颜,更以实际行动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政协智慧与力量。
“清晨交响曲”,原卢湾区政协委员方宇清这样回忆老城厢昔日尴尬:每日清晨,每家每户都会纷纷拎出马桶,放在门口。等粪车一到,倒清马桶,就会听到“唰唰,唰唰”的清洗马桶声。2018年,旧住房综合改造被纳入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同年,市政协人资环建委与文史委联合启动“上海老城厢历史风貌保护与旧区改造对策研究”重大课题调研。
开展了50余次调研,完成了3000多份问卷……历时近5个月,课题组深入剖析了老城厢地区历史风貌保护与民生改善的“两难”困境,提出了“市级统筹、区为主体、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以及包括资金、房源、政策在内的一系列创新性对策建议,为破解全市旧改难题提供了重要参考。
大拆大建相对容易,而改善居住条件的同时留存和延续历史风貌、让原住民的生活方式得以延续,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城市更新追求。这不仅要求对建筑肌理的精细修缮,更需在烟火气与文化记忆之间寻找平衡点,使老城厢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有独特的精神气质和历史温度。全程参与调研的市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蔡永洁指出:“多种模式并举、精细化有机更新,是唯一解法。”
城市的现代化,终究是人的现代化。不断倾听人民的声音,城市才会长成人民需要的样子。此后的数年里,市政协人资环建委的调研、监督、建言从未停歇。2019年,开展“本市旧区改造推进情况及主要问题”专项民主监督;2020年,持续开展旧区改造专项民主监督;2022年,聚焦全市最后的零星“拎马桶”点位攻坚;2023年初,提交《关于高水平推进城市更新的提案》,直指城市更新中保护与改造、专项与区域更新同步、资金资源平衡等关键问题,得到承办单位的高度认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逐项研究落实。委员们持续跟进,“拎马桶”终于走进历史。市政协委员陈永亮曾是上海第一家将“城市更新”作为主营方向的企业——“金外滩集团”董事长。他长期致力于让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两旧一村”的改造主体更多支持。在了解到上海“拎马桶”全面取消后,他感慨道:“解决马桶问题看似是小事,实则是重大进步。上海补齐这一最短的短板后,城市文明和治理能力将得到进一步跃升。”十三届市政协常委、人资环建委主任陆月星在任时,曾多次带领人资环建委开展调研。他欣喜地说:“‘拎马桶’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现在总体得到解决,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让上海的城市形象、城市功能都得到了提升。这充分体现了人民城市理念在上海的成功实践。”
告别“拎马桶”,只是上海城市更新的诸多面向之一。从“拆旧建新”到“拆改留并举”,再到如今的“留改拆并举”,政协的持续建言始终与党政工作同频共振,推动着政策落地与工作提速。2025年开展的“强化资源政策供给,推动城市更新”重点课题调研和相关履职活动,提出的加强政策保障、资金扶持、统筹协调等建议,必将有力助推上海旧区改造行稳致远。
“市政协会持续献计出力,扎实助推城市更新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在近日那一场市政协视察即将结束时,市政协副主席虞丽娟表示,要进一步增强推进旧住房改造的责任感使命感,切实增强工作合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上海近日宣告无卫生设施旧住房提升改造任务总体完成。这场持续多年的“民生硬仗”终于迎来胜利。在这场城市蜕变中,上海各级政协委员深度参与、持续建言,不仅见证了申城旧貌换新颜,更以实际行动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政协智慧与力量。
“清晨交响曲”,原卢湾区政协委员方宇清这样回忆老城厢昔日尴尬:每日清晨,每家每户都会纷纷拎出马桶,放在门口。等粪车一到,倒清马桶,就会听到“唰唰,唰唰”的清洗马桶声。2018年,旧住房综合改造被纳入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同年,市政协人资环建委与文史委联合启动“上海老城厢历史风貌保护与旧区改造对策研究”重大课题调研。
开展了50余次调研,完成了3000多份问卷……历时近5个月,课题组深入剖析了老城厢地区历史风貌保护与民生改善的“两难”困境,提出了“市级统筹、区为主体、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以及包括资金、房源、政策在内的一系列创新性对策建议,为破解全市旧改难题提供了重要参考。
大拆大建相对容易,而改善居住条件的同时留存和延续历史风貌、让原住民的生活方式得以延续,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城市更新追求。这不仅要求对建筑肌理的精细修缮,更需在烟火气与文化记忆之间寻找平衡点,使老城厢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有独特的精神气质和历史温度。全程参与调研的市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蔡永洁指出:“多种模式并举、精细化有机更新,是唯一解法。”
城市的现代化,终究是人的现代化。不断倾听人民的声音,城市才会长成人民需要的样子。此后的数年里,市政协人资环建委的调研、监督、建言从未停歇。2019年,开展“本市旧区改造推进情况及主要问题”专项民主监督;2020年,持续开展旧区改造专项民主监督;2022年,聚焦全市最后的零星“拎马桶”点位攻坚;2023年初,提交《关于高水平推进城市更新的提案》,直指城市更新中保护与改造、专项与区域更新同步、资金资源平衡等关键问题,得到承办单位的高度认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逐项研究落实。委员们持续跟进,“拎马桶”终于走进历史。市政协委员陈永亮曾是上海第一家将“城市更新”作为主营方向的企业——“金外滩集团”董事长。他长期致力于让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两旧一村”的改造主体更多支持。在了解到上海“拎马桶”全面取消后,他感慨道:“解决马桶问题看似是小事,实则是重大进步。上海补齐这一最短的短板后,城市文明和治理能力将得到进一步跃升。”十三届市政协常委、人资环建委主任陆月星在任时,曾多次带领人资环建委开展调研。他欣喜地说:“‘拎马桶’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现在总体得到解决,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让上海的城市形象、城市功能都得到了提升。这充分体现了人民城市理念在上海的成功实践。”
告别“拎马桶”,只是上海城市更新的诸多面向之一。从“拆旧建新”到“拆改留并举”,再到如今的“留改拆并举”,政协的持续建言始终与党政工作同频共振,推动着政策落地与工作提速。2025年开展的“强化资源政策供给,推动城市更新”重点课题调研和相关履职活动,提出的加强政策保障、资金扶持、统筹协调等建议,必将有力助推上海旧区改造行稳致远。
“市政协会持续献计出力,扎实助推城市更新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在近日那一场市政协视察即将结束时,市政协副主席虞丽娟表示,要进一步增强推进旧住房改造的责任感使命感,切实增强工作合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责任编辑:李若涵
转载请注明来源- 2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