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上海一周|从“AI高地”到“科创高地”
2025-07-31 09:06
字号

一年一度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刚刚在沪举行。
一周来,包括图灵奖、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杰弗里·辛顿在内的全球人工智能领域顶尖专家和从业者云集上海,探讨人工智能与世界的未来。
上周四,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在大会开幕前夕会见了辛顿等与会代表,与之共同探讨相关议题,介绍上海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人工智能高地的愿景与考量。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沪举办已有7年,其间,人们亲历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的迅猛迭代,亦见证人工智能产业在上海的持续发展。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上海考察,专程调研“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对上海积极发展人工智能取得的实效给予肯定,要求上海总结好以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孵化人工智能产业等成功经验,加大探索力度,力争在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各方面走在前列,产生示范效应。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刻演进、城市转型升级亟待再上台阶等多重背景下,人工智能之于上海,其重要性、引领性、带动性愈加凸显。
WAIC举行期间,以及论坛前的上海人工智能战略咨询专家会议上,数学之问、科学之问、模型之问被反复讨论,指向这座城市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使命和策略。
传统理解,数学是科学之基,科学的发展又催生无数应用成果,进而改变人类社会发展模式,大模型就是一个具象成果。
这些关键环节串联起来,几乎构成了从“0”到“1”再到“100”的整个链条。
同时,“从0到100”,也不仅仅是单向的过程。技术的迭代,同样会影响甚至改变基础学科的研究和组织方式,进而改变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范式。
换句话说,不仅要“从0到100”,有时候也要反过来思考“从100到0”带来的启示。
从上海打造人工智能高地的角度,既涉及从基础到应用的各个环节,还涉及技术伦理、制度规范等等问题。而这些,都是上海需要发力的方面。
陈吉宁在与辛顿等会见时表示,科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之一,人工智能是上海重点发展的先导产业,我们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科技创新与安全治理同步发力、相向而行,努力在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各方面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他期待,各位专家作为人工智能领域先行者,更好依托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这个开放大平台,围绕学术前沿趋势、核心技术演进、产业需求对接、治理普惠向善等方面深化交流、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助力构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体系,引导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的方向健康有序发展。
学术前沿趋势、核心技术演进、产业需求对接、治理普惠向善,是需要通过在数学、科学、模型等方面的孜孜以求寻得的“解”。换言之,上海要打造的人工智能“高地”,需要统筹考虑各环节、各方面趋势、问题和风险,而不是仅在一个维度上单兵突进。
相应的深耕布局——比如数学领域的尖端人才培养,比如大量复合型人才培养,比如应用场景的进一步开放等等,都在落子布局、深化推进。
而打造人工智能这个“高地”,指向的是一个更大的“高地”。
对上海而言,人工智能背后看的是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背后看的是整座城市的战略使命、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围绕人工智能的许多探索和思路,对整个科创中心建设亦有普遍意义。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举办期间,2025年部市共建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工作推进会在沪召开。会上通报了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进展情况、下一步工作考虑和年度重点任务,明确了进一步聚焦发力的重点领域。
此前,十二届市委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为国担当勇为尖兵深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意见》,从前沿攻关、产业升级、生态营造等各方面为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明确进一步的“施工图”。
推进会上,陈吉宁表示,要围绕重点任务,强化同题共答,持续深化突破。点出的重点任务包括:
紧扣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高水平人才和高风险高价值项目有机结合、协同共进;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未来产业全过程、全链条培育机制,从机制上提升前沿科技布局的战略敏捷性;
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改革,按照“四个面向”要求,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科技发展;
加快健全科技金融体系,大力发展市场化、高水平、高能级创投基金,更好契合科技企业高风险、长周期融资需求等。
上述问题,从横向看,涵盖了从前端原始创新到后端放量成势的全链条;从纵向看,则涵盖制度、人才、平台、加速器等各个层面并构成完整生态。
理想中的科创中心,显然要在这些领域全面发力,并且相互间贯通、协力。要从尖端的高价值问题着眼,从最基础的人才培养、最具支撑力的生态建设着手,其间贯穿着深层次制度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
从“AI高地”到“科创高地”,路径便在于此。
一周来,包括图灵奖、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杰弗里·辛顿在内的全球人工智能领域顶尖专家和从业者云集上海,探讨人工智能与世界的未来。
上周四,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在大会开幕前夕会见了辛顿等与会代表,与之共同探讨相关议题,介绍上海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人工智能高地的愿景与考量。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沪举办已有7年,其间,人们亲历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的迅猛迭代,亦见证人工智能产业在上海的持续发展。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上海考察,专程调研“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对上海积极发展人工智能取得的实效给予肯定,要求上海总结好以大模型产业生态体系孵化人工智能产业等成功经验,加大探索力度,力争在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各方面走在前列,产生示范效应。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刻演进、城市转型升级亟待再上台阶等多重背景下,人工智能之于上海,其重要性、引领性、带动性愈加凸显。

WAIC举行期间,以及论坛前的上海人工智能战略咨询专家会议上,数学之问、科学之问、模型之问被反复讨论,指向这座城市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使命和策略。
传统理解,数学是科学之基,科学的发展又催生无数应用成果,进而改变人类社会发展模式,大模型就是一个具象成果。
这些关键环节串联起来,几乎构成了从“0”到“1”再到“100”的整个链条。
同时,“从0到100”,也不仅仅是单向的过程。技术的迭代,同样会影响甚至改变基础学科的研究和组织方式,进而改变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范式。
换句话说,不仅要“从0到100”,有时候也要反过来思考“从100到0”带来的启示。
从上海打造人工智能高地的角度,既涉及从基础到应用的各个环节,还涉及技术伦理、制度规范等等问题。而这些,都是上海需要发力的方面。
陈吉宁在与辛顿等会见时表示,科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之一,人工智能是上海重点发展的先导产业,我们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科技创新与安全治理同步发力、相向而行,努力在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各方面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他期待,各位专家作为人工智能领域先行者,更好依托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这个开放大平台,围绕学术前沿趋势、核心技术演进、产业需求对接、治理普惠向善等方面深化交流、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助力构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体系,引导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的方向健康有序发展。
学术前沿趋势、核心技术演进、产业需求对接、治理普惠向善,是需要通过在数学、科学、模型等方面的孜孜以求寻得的“解”。换言之,上海要打造的人工智能“高地”,需要统筹考虑各环节、各方面趋势、问题和风险,而不是仅在一个维度上单兵突进。
相应的深耕布局——比如数学领域的尖端人才培养,比如大量复合型人才培养,比如应用场景的进一步开放等等,都在落子布局、深化推进。
而打造人工智能这个“高地”,指向的是一个更大的“高地”。

对上海而言,人工智能背后看的是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背后看的是整座城市的战略使命、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围绕人工智能的许多探索和思路,对整个科创中心建设亦有普遍意义。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举办期间,2025年部市共建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工作推进会在沪召开。会上通报了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进展情况、下一步工作考虑和年度重点任务,明确了进一步聚焦发力的重点领域。
此前,十二届市委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为国担当勇为尖兵深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意见》,从前沿攻关、产业升级、生态营造等各方面为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明确进一步的“施工图”。
推进会上,陈吉宁表示,要围绕重点任务,强化同题共答,持续深化突破。点出的重点任务包括:
紧扣高风险、高价值基础研究,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高水平人才和高风险高价值项目有机结合、协同共进;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未来产业全过程、全链条培育机制,从机制上提升前沿科技布局的战略敏捷性;
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改革,按照“四个面向”要求,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科技发展;
加快健全科技金融体系,大力发展市场化、高水平、高能级创投基金,更好契合科技企业高风险、长周期融资需求等。
上述问题,从横向看,涵盖了从前端原始创新到后端放量成势的全链条;从纵向看,则涵盖制度、人才、平台、加速器等各个层面并构成完整生态。
理想中的科创中心,显然要在这些领域全面发力,并且相互间贯通、协力。要从尖端的高价值问题着眼,从最基础的人才培养、最具支撑力的生态建设着手,其间贯穿着深层次制度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
从“AI高地”到“科创高地”,路径便在于此。
责任编辑:张杏梅

- 点赞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