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 评论
- 收藏
全国政协委员关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从“规模调整”到“制度重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启幕
2025-07-14 09:15
字号

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会议研究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问题,强调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多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全国政协委员表示,此次会议以“五统一、一开放”框架破解内卷困局,打破地方保护、统一要素市场、强化创新驱动,让企业从价格战转向质量战,重塑“拼创新、拼治理”的新竞争法则,预示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的序幕就此拉开。
从2015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同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主线,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履不停。面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的到来,如何从制度设计和市场规则重构两方面入手,构建公平、有序、可持续的竞争环境?企业如何脱离“内卷”怪圈,驱动“内生式”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委员们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从“破旧”到“立新”
改革促进结构优化
“走进宁夏石嘴山市宝马兴庆特种合金有限公司,超低铝合金、硅基钡合金、硅基锶合金,形态各异的合金孕育剂映入眼帘。10多年前,高耗能、高污染的硅铁合金行业成为落后产能淘汰的重点行业。面对危机,宝马兴庆花了3年时间投入6000多万元做实验,最终全面打通高端合金孕育剂工艺路线,助力产销量跃升,连续多年增速在20%以上。直面问题,破旧立新,宝马兴庆的跨越,是我国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生动写照。”一次调研中,宝马兴庆破旧立新的发展历程给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副会长王斌留下深刻印象。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增速放缓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不断凸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困难,新兴产业尚未形成主导地位,低端产能过剩现象出现,而大量关键装备、核心技术还依赖进口,市场对高端产品服务需求增长,但有效供给能力不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此次会议恰逢其时,意义重大。”在王斌看来,中央财经委员会部署的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六大任务,预示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大幕已启,这与10年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脉相承,但又提出新的内涵和使命。其不仅关注传统产业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更注重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这不仅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创新驱动、培育新经济增长点,还能够打通国内经济循环堵点,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企业财务管理协会会长张连起在接受采访时同样表达了关注,“会议释放了深化市场化改革的强烈信号,其部署的六大任务直击当前经济运行的深层堵点,标志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规模调整’向‘制度重构’升级。”
“新能源、生物制造等战略产业进入全球竞合深水区,产业升级进入关键期,规范低价倾销是为创新腾挪资源空间,避免重蹈钢铁行业‘去产能—反弹’循环。”谈及此次会议作出的六方面具体部署,张连起如是说。
变“内卷”为“内生”
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行走于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车展现场,“内卷式”竞争造成了零部件采购价连年持续下降现象的发生,这令不少行业企业有所担忧:若以价格战进行内卷式竞争,将会导致产业上下游效益下降,长期持续将削弱研发投入能力、引发产品质量隐患。而一家叫江淮汽车的企业给了我们更多的启示,2024年企业全年累计出口24.68万辆,其中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交付20.91万辆,中高端轻卡连续17年位居中国出口行业第一,其出海的核心竞争力便是科技创新。
“低价无序竞争不仅损害企业自身利益,还会扰乱市场正常运行,阻碍行业创新和升级。通过法律和规则约束,才能引导企业将竞争重点转向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和服务提升,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委员、民盟辽宁省委会副主委李萌娇坦言。
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委员会委员许进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出建议,应参照国际贸易中通行的反倾销制度,建立针对国内商品的反倾销机制和举报平台。对于经过调查认证、以低于正常价值销售的商品和企业法人征收、追索高额倾销税,保护企业和产业健康发展,避免市场劣币驱逐良币。
此次会议在作具体部署时重点提出,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可以说,反“内卷”是解决产业结构性扭曲、修复市场秩序的关键一招。如何从“内卷”走向“内生”?
受访委员们认为,紧扣“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培育和发展新产业集群,既可以立足破解当前结构性难题,又能着眼重塑长期增长动力。而当前,科技创新已成为激活企业内生动力与跑赢市场竞争的重要抓手,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助力经济向好,也正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的题中要义。
“企业要密切关注国家政策的调整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王斌建议,要积极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和增长点,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并利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机遇,积极拓展国内国际两大市场,关注海洋经济等新兴领域的发展机遇,提前布局。
“要培育壮大专精特新企业打造更多在基础材料、核心部件方面的‘隐形冠军’;互联网平台要重构算法规则,如取消‘仅销量排序’。”针对当前“内卷”现象,张连起建议。
以“减法”做“加法”
激活企业深层活力
6月初,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建高分子材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中国商飞的第二次考验,其新开发的系列橡胶压力垫,进入国产大飞机C919的供应商体系。据了解,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成立大飞机供应商储备库,推动沿线城市一批企业走进大国重器的供应链,科建也由此打开新市场,仅一款耐高温真空胶带就带来3000多万元的收入。
从开放大科学装置、重点实验室到打通创新链、畅通产业链,今年以来,多地以“链”为切入口,切实降低上下游、产业间门槛,推动企业进市场、拿订单,全国着眼于破壁垒的行动徐徐展开。
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发展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转变,迫切需要进一步强化高水平公平竞争制度供给,既要在宏观层面完善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的顶层设计,又要在微观层面强化竞争政策刚性约束、推动破除阻碍经济循环畅通的堵点卡点,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此次会议提出,规范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招商引资,着力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持续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健全有利于市场统一的财税体制、统计核算制度和信用体系等。
“要规范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招商引资,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防止权力寻租和不正当竞争,确保公开、公平、公正,这样才能吸引优质企业参与,提升项目质量和效益;合理规范招商引资,则能避免地方政府恶性竞争,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产业合理布局。”李萌娇表示,下一步可通过健全有利于市场统一的财税体制、统计核算制度和信用体系,消除地区间税收政策差异,促进区域间公平竞争和资源合理流动,为宏观决策提供准确数据支持,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减法破壁垒,加法增活力。以有力有效、可感可及的举措激活企业内生动力,才能更好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许进看来,以减少地方税收、土地收入等方法招商引资,以牺牲地方财政收入换来局部短期经济增长,是拆东墙补西墙。企业看重的是长期、稳定、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政府服务应围绕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展开。
高水平政府服务是企业生根沃土。“应把对企业的吸引力列入当地政府考核内容,鼓励地方政府通过引进高端企业提升其服务水平,同时制订涉企执法的‘正面清单’和‘豁免目录’,比如对于小微企业的首次轻微违法行为进行诫勉教育,免予处罚。”许进最后建议。
多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全国政协委员表示,此次会议以“五统一、一开放”框架破解内卷困局,打破地方保护、统一要素市场、强化创新驱动,让企业从价格战转向质量战,重塑“拼创新、拼治理”的新竞争法则,预示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的序幕就此拉开。
从2015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同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主线,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履不停。面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的到来,如何从制度设计和市场规则重构两方面入手,构建公平、有序、可持续的竞争环境?企业如何脱离“内卷”怪圈,驱动“内生式”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委员们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从“破旧”到“立新”
改革促进结构优化
“走进宁夏石嘴山市宝马兴庆特种合金有限公司,超低铝合金、硅基钡合金、硅基锶合金,形态各异的合金孕育剂映入眼帘。10多年前,高耗能、高污染的硅铁合金行业成为落后产能淘汰的重点行业。面对危机,宝马兴庆花了3年时间投入6000多万元做实验,最终全面打通高端合金孕育剂工艺路线,助力产销量跃升,连续多年增速在20%以上。直面问题,破旧立新,宝马兴庆的跨越,是我国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生动写照。”一次调研中,宝马兴庆破旧立新的发展历程给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副会长王斌留下深刻印象。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增速放缓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不断凸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困难,新兴产业尚未形成主导地位,低端产能过剩现象出现,而大量关键装备、核心技术还依赖进口,市场对高端产品服务需求增长,但有效供给能力不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此次会议恰逢其时,意义重大。”在王斌看来,中央财经委员会部署的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六大任务,预示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大幕已启,这与10年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脉相承,但又提出新的内涵和使命。其不仅关注传统产业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更注重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这不仅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创新驱动、培育新经济增长点,还能够打通国内经济循环堵点,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企业财务管理协会会长张连起在接受采访时同样表达了关注,“会议释放了深化市场化改革的强烈信号,其部署的六大任务直击当前经济运行的深层堵点,标志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规模调整’向‘制度重构’升级。”
“新能源、生物制造等战略产业进入全球竞合深水区,产业升级进入关键期,规范低价倾销是为创新腾挪资源空间,避免重蹈钢铁行业‘去产能—反弹’循环。”谈及此次会议作出的六方面具体部署,张连起如是说。
变“内卷”为“内生”
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行走于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车展现场,“内卷式”竞争造成了零部件采购价连年持续下降现象的发生,这令不少行业企业有所担忧:若以价格战进行内卷式竞争,将会导致产业上下游效益下降,长期持续将削弱研发投入能力、引发产品质量隐患。而一家叫江淮汽车的企业给了我们更多的启示,2024年企业全年累计出口24.68万辆,其中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交付20.91万辆,中高端轻卡连续17年位居中国出口行业第一,其出海的核心竞争力便是科技创新。
“低价无序竞争不仅损害企业自身利益,还会扰乱市场正常运行,阻碍行业创新和升级。通过法律和规则约束,才能引导企业将竞争重点转向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和服务提升,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委员、民盟辽宁省委会副主委李萌娇坦言。
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委员会委员许进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出建议,应参照国际贸易中通行的反倾销制度,建立针对国内商品的反倾销机制和举报平台。对于经过调查认证、以低于正常价值销售的商品和企业法人征收、追索高额倾销税,保护企业和产业健康发展,避免市场劣币驱逐良币。
此次会议在作具体部署时重点提出,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可以说,反“内卷”是解决产业结构性扭曲、修复市场秩序的关键一招。如何从“内卷”走向“内生”?
受访委员们认为,紧扣“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培育和发展新产业集群,既可以立足破解当前结构性难题,又能着眼重塑长期增长动力。而当前,科技创新已成为激活企业内生动力与跑赢市场竞争的重要抓手,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助力经济向好,也正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的题中要义。
“企业要密切关注国家政策的调整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王斌建议,要积极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和增长点,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并利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机遇,积极拓展国内国际两大市场,关注海洋经济等新兴领域的发展机遇,提前布局。
“要培育壮大专精特新企业打造更多在基础材料、核心部件方面的‘隐形冠军’;互联网平台要重构算法规则,如取消‘仅销量排序’。”针对当前“内卷”现象,张连起建议。
以“减法”做“加法”
激活企业深层活力
6月初,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建高分子材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中国商飞的第二次考验,其新开发的系列橡胶压力垫,进入国产大飞机C919的供应商体系。据了解,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成立大飞机供应商储备库,推动沿线城市一批企业走进大国重器的供应链,科建也由此打开新市场,仅一款耐高温真空胶带就带来3000多万元的收入。
从开放大科学装置、重点实验室到打通创新链、畅通产业链,今年以来,多地以“链”为切入口,切实降低上下游、产业间门槛,推动企业进市场、拿订单,全国着眼于破壁垒的行动徐徐展开。
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发展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转变,迫切需要进一步强化高水平公平竞争制度供给,既要在宏观层面完善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的顶层设计,又要在微观层面强化竞争政策刚性约束、推动破除阻碍经济循环畅通的堵点卡点,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此次会议提出,规范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招商引资,着力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持续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健全有利于市场统一的财税体制、统计核算制度和信用体系等。
“要规范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招商引资,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防止权力寻租和不正当竞争,确保公开、公平、公正,这样才能吸引优质企业参与,提升项目质量和效益;合理规范招商引资,则能避免地方政府恶性竞争,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产业合理布局。”李萌娇表示,下一步可通过健全有利于市场统一的财税体制、统计核算制度和信用体系,消除地区间税收政策差异,促进区域间公平竞争和资源合理流动,为宏观决策提供准确数据支持,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减法破壁垒,加法增活力。以有力有效、可感可及的举措激活企业内生动力,才能更好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许进看来,以减少地方税收、土地收入等方法招商引资,以牺牲地方财政收入换来局部短期经济增长,是拆东墙补西墙。企业看重的是长期、稳定、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政府服务应围绕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展开。
高水平政府服务是企业生根沃土。“应把对企业的吸引力列入当地政府考核内容,鼓励地方政府通过引进高端企业提升其服务水平,同时制订涉企执法的‘正面清单’和‘豁免目录’,比如对于小微企业的首次轻微违法行为进行诫勉教育,免予处罚。”许进最后建议。
责任编辑:谷钦慧

- 18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