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 评论
- 收藏
攻玉策|北京朝阳区政协委员走进“山河湾谷”开展调研活动:校企协同产生化学反应,首个区校合作创新区崛起
2025-05-22 08:07
字号

康复机器人手、斜拉桥索攀爬检测机器人、国内首台套硬斑无损检测仪器……在北工大山河湾谷创新区展厅内,一系列创新产品引人注目,北京市朝阳区政协相关领导和部分区政协委员、有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一边听取运营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现状介绍,一边认真询问。当日,朝阳区政协正在开展2025年重点提案督办暨年度重点协商议题、“朝阳区‘十五五’规划的制定”议题调研活动。
为何这些高新技术成果能在北工大山河湾谷创新区(以下简称“创新区”)涌现?
这是北京市首个区政府、高校和市属企业深度联合打造的环高校创新区。该创新区以北京工业大学平乐园校区为核心,辐射朝阳区南部多个地区,依托中关村朝阳园垡头片区以及南部地区集体产业空间,致力于在朝阳区南部打造创新产业带和创新文化融合带。
自2023年10月创新区建设正式启动以来,区政协和政协委员们就高度关注,区政协全会期间收到多件相关提案。
调研后随即召开的座谈会,正是围绕今年民建朝阳区委会提交的《关于推进山河湾谷创新区建设路径研究的建议》重点提案及“一件带多件”涉及提案开展督办协商,同时围绕《关于建设北京首个区校合作创新区“山河湾谷”,助力首都东南部科技创新崛起的建议》开展提案办理“回头看”。
区政协主席李国红在会上特别提到,此次综合调研主题为“三合一”,是提高政协工作效率和效能的重要举措。
“针对重点提案中建议加大项目孵化储备库和加强产学研横向联合机制,目前创新区已完成三批次北工大创新团队的遴选工作,入驻43个项目;吸引了一批校友企业注册发展,59家公司正在办理注册手续。”会上,中关村科技园区朝阳园管委会副主任张炯杨率先发言。
区城管委二级调研员何荣黔就委员提出的园区布局和建筑设计方面的建议,详细介绍了北京市户外广告设施、牌匾标识和标语宣传品的设置管理要求。
市规自委朝阳分局副局长卫宝山回应,“我局会同朝阳园管委会组织编制完成中关村朝阳园北区街区控规,审查报批工作正在推进。”控规将助推打造创新功能和城市功能深度融合的综合型国际化科创园区,强化重点功能区发展能级,助力新时代朝阳区高质量发展。
提案中的建议正逐步落地,委员们频频点头,交流中笑容逐渐轻松。李静委员表示,“这一年提案承办单位付出努力,我们看到了实效。”路洪洲委员感到,“近半年‘商务+科技’双轮驱动发展机制有创新、落地有措施。”此外,刘洋委员、白晶委员、盛静委员和刘军委员等提交的涉创新区提案办理情况也得到进一步答复。
围绕强化政策协同,出台更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工业设计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关键作用;建立“山河湾谷+N”的政产学研协同体系……会上,委员们畅所欲言,进一步提出不少务实建议。
“构建首都新质生产力融合发展示范先导区 探索形成两业融合新业态、新模式”是区政协年度协商工作重点专题。座谈会上,张震宇委员、施广强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涛作为年度协商议题课题组成员,就深层次推进校地协同,构建“管委会+公司”专业化运营机制以及设立产业引导基金、风险共担基金等方面作分享。
督办见实效,协商助发展。在听取大家的发言后,朝阳区副区长舒毕磊表示,委办局有关同志回应具体,委员们讲干货,提出了不少好建议,相关部门要积极吸纳改进。他表示,山河湾谷创新区作为朝阳区南部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驱动力,从管理机制、科技服务供给到产业定位方向等都要与时俱进,不断增强创新的“浓度和密度”,助推校企协同产生更多更好的化学反应。
李国红表示,现场的“头脑风暴”为创新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接下来希望政协委员和党派成员继续发挥好专业优势,在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持续发力,紧密结合山河湾谷的实际情况,提出更具前瞻性的意见建议。
(原标题:《校企协同产生化学反应北京首个区校合作创新区创新崛起北京市朝阳区政协委员走进“山河湾谷”开展调研活动》)
为何这些高新技术成果能在北工大山河湾谷创新区(以下简称“创新区”)涌现?
这是北京市首个区政府、高校和市属企业深度联合打造的环高校创新区。该创新区以北京工业大学平乐园校区为核心,辐射朝阳区南部多个地区,依托中关村朝阳园垡头片区以及南部地区集体产业空间,致力于在朝阳区南部打造创新产业带和创新文化融合带。
自2023年10月创新区建设正式启动以来,区政协和政协委员们就高度关注,区政协全会期间收到多件相关提案。
调研后随即召开的座谈会,正是围绕今年民建朝阳区委会提交的《关于推进山河湾谷创新区建设路径研究的建议》重点提案及“一件带多件”涉及提案开展督办协商,同时围绕《关于建设北京首个区校合作创新区“山河湾谷”,助力首都东南部科技创新崛起的建议》开展提案办理“回头看”。
区政协主席李国红在会上特别提到,此次综合调研主题为“三合一”,是提高政协工作效率和效能的重要举措。
“针对重点提案中建议加大项目孵化储备库和加强产学研横向联合机制,目前创新区已完成三批次北工大创新团队的遴选工作,入驻43个项目;吸引了一批校友企业注册发展,59家公司正在办理注册手续。”会上,中关村科技园区朝阳园管委会副主任张炯杨率先发言。
区城管委二级调研员何荣黔就委员提出的园区布局和建筑设计方面的建议,详细介绍了北京市户外广告设施、牌匾标识和标语宣传品的设置管理要求。
市规自委朝阳分局副局长卫宝山回应,“我局会同朝阳园管委会组织编制完成中关村朝阳园北区街区控规,审查报批工作正在推进。”控规将助推打造创新功能和城市功能深度融合的综合型国际化科创园区,强化重点功能区发展能级,助力新时代朝阳区高质量发展。
提案中的建议正逐步落地,委员们频频点头,交流中笑容逐渐轻松。李静委员表示,“这一年提案承办单位付出努力,我们看到了实效。”路洪洲委员感到,“近半年‘商务+科技’双轮驱动发展机制有创新、落地有措施。”此外,刘洋委员、白晶委员、盛静委员和刘军委员等提交的涉创新区提案办理情况也得到进一步答复。
围绕强化政策协同,出台更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工业设计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关键作用;建立“山河湾谷+N”的政产学研协同体系……会上,委员们畅所欲言,进一步提出不少务实建议。
“构建首都新质生产力融合发展示范先导区 探索形成两业融合新业态、新模式”是区政协年度协商工作重点专题。座谈会上,张震宇委员、施广强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涛作为年度协商议题课题组成员,就深层次推进校地协同,构建“管委会+公司”专业化运营机制以及设立产业引导基金、风险共担基金等方面作分享。
督办见实效,协商助发展。在听取大家的发言后,朝阳区副区长舒毕磊表示,委办局有关同志回应具体,委员们讲干货,提出了不少好建议,相关部门要积极吸纳改进。他表示,山河湾谷创新区作为朝阳区南部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驱动力,从管理机制、科技服务供给到产业定位方向等都要与时俱进,不断增强创新的“浓度和密度”,助推校企协同产生更多更好的化学反应。
李国红表示,现场的“头脑风暴”为创新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接下来希望政协委员和党派成员继续发挥好专业优势,在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持续发力,紧密结合山河湾谷的实际情况,提出更具前瞻性的意见建议。
(原标题:《校企协同产生化学反应北京首个区校合作创新区创新崛起北京市朝阳区政协委员走进“山河湾谷”开展调研活动》)
责任编辑:张希喆

- 7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