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 评论
- 收藏
本周三迎来夏天第二个节气“小满”:正是初夏好时光
2025-05-19 07:52
字号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欧阳修的这首诗写的正是小满节气景象。5月21日,我们迎来夏天的第二个节气——小满,此时,枇杷熟,麦花香,正是初夏好风光。如今,城市生活节奏较以往更快,传统农事活动少,但小满的景观与习俗仍在城市里以别样形式延续。
小满“吃苦”利于身心
元代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小满,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
小满是与降水和小麦有关的节气。在北方,小麦的籽粒饱满欲熟;在南方,雨水渐渐充盈,江河湖塘的水涨起来,两个意象都可称之为“满”。
小满是时令,更是与人生意象相关联的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有小暑与大暑,小雪与大雪,小寒与大寒,但只有小满,而无大满。专家指出,这恰恰体现了中国人的中庸之道——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凡事不可太满,太满反而会物极必反。所以,大暑和大寒时节是大自然的严酷考验,但小满恰是我们人生观的一种体现。
小满的节气意象在城市生活中有所体现。人们不仅不要追求大满足,而且应该适当“吃苦”。俗话说:“小满吃苦,清热解暑。”这就告诉我们,在这个节气,要多吃些苦味的食材。
《本草纲目》记载:“(苦菜)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老。”苦味食材包括:苦菜、苦瓜、蒲公英、莴苣、莲子心等。苦菜味苦、性寒,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等,清热解毒。
小满节气为何要“吃苦”?这是因为,这个节气的气温进一步升高,湿气逐渐加大,身体容易疲劳,此时心火较旺。根据中医理论,夏季在五行中属火,对应的脏腑是心脏,因此需要养心,吃苦味的食材可以使身体机能达到平衡状态,有利于保护心气。
其实,菜市场里到处透露着随节气而食的信号。除了苦味食物,小满还有许多节令美食,如麦糕饼、枸杞苗、枇杷等。
“城市限定”别有风味
在全国一些城市,小满节气还有许多“城市限定”,保留了这些区域大众特有的生活习惯。
小满时节的本地时令菜各不同,如苏浙沪地区的蚕豆、广州的蒲瓜、成都的折耳根等。不少老字号店铺更是推出“小满限定”食品,如北京稻香村的槐花香糕、苏州采芝斋的青梅露,等等。
在南京,每逢小满时节,“打野”更是一大城市景观。打野曾是一个游戏名词,如今被赋予了“去野外挖野菜”的新含义,正所谓“南京一大怪,不爱荤菜爱野菜”。南京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地貌是丘陵与水系交织,其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为野菜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
南京人对野菜的执念根植于历史。六朝时期佛教素食文化的兴盛,让野菜成为“金陵风雅”的一部分。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精心收集了众多美食佳肴,其中不乏野菜的烹饪之法。如今,“七头一脑”(枸杞头、马兰头、荠菜头、香椿头、苜蓿头、豌豆头、小蒜头和菊花脑)不仅是餐桌上的时令鲜味,更被年轻人视为“城市文化密码”。
在宁夏,人们保留着小满时节食野菜的习惯,通常将野菜烫熟,再放入盐、醋、辣油或蒜泥进行凉拌,搭配馒头、米饭食用,既清热解毒,又可增进食欲。在小满这一天,宁夏的一些地方会举办与野菜相关的活动,如野菜采摘比赛、烹饪大赛等,大家围坐一起食野菜。
在专家看来,如今在一些城市出现的“野菜热”,是连接城市记忆和现代生活的一座桥梁。清明时节采荠菜、小满吃野菜,都是城市对节气文化的一种传承。专家同时提醒,部分野菜与有毒植物形似,误食可能中毒;另外,城市绿地、路边野菜易受农药、汽车尾气等污染,一味“寻野”应注意食品安全。
初夏景观如诗如画
小满时节恰逢初夏,初夏的色彩是凤凰如焰、榴花似火。全国不少城市的小满景观,其“浓墨重彩”是不一样的。
在昆明,小满时节正是蓝花楹盛放之季,宛如紫色云霞挂在枝头。昆明瀑布公园内的湖畔蓝花楹与蜿蜒的湖心木栈道、游弋的鱼儿构成了如诗如画的美景。
而上海的公园内,花石榴为小满的繁花季增添了娇艳的色彩。花石榴的花色艳丽,花期较长,可以一直持续到七八月,为公园增添了不少色彩。绣球花在城市街景中挥发了无尽的夏意,它们既清雅又浓烈,给小满节气带来无限生机。
在福建泉州,古城街巷里火红的凤凰花竞相开放,与城市建筑、街道相互映衬,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景观,吸引市民和游客拍照留念。
城市里,田园与水域景观同样引人注目。上海的马陆葡萄主题公园内,一串串葡萄挂满枝头,形成了独特的田园风光。城市周边的郊区分布着大量农田,小满时节小麦逐渐成熟,微风吹过,麦浪滚滚,呈现出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
重庆等地的池塘中,小满时可见“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景致,荷叶从水面探出,藕尖在水下生长,为城市增添了一抹清新的夏日气息。
小满遇上“国际茶日”
小满时节恰逢“国际茶日”,“茶文化”为各个城市带来了小满的独特气息。
“国际茶日”于2019年第74届联合国大会宣布设立,时间定为每年5月21日,是以中国为主的产茶国家推动设立的农业领域国际性节日。中国的茶叶品种主要以绿茶、红茶为主,5月中下旬正是大部分茶叶上市的日期。
各个城市因茶而动。“国际茶日”推介活动成为贵州安顺的文旅品牌之一,观壮美黄果树,品瀑布毛峰茶,相关茶叶协会举行斗茶、话茶、新式茶饮等展示活动,推动茶叶与文旅的融合发展。
茶席是浙江温州的一大特色。在这一天,温州举办相关早茶茶王赛,现场布置自由茶席、“一县一品”茶席等,邀请市民品鉴茶品,弘扬茶文化,打造“温州早茶”品牌。
江西南昌举办江西茶嘉年华活动以及现代城市的茶工厂开放日,并融入茶道表演、茶客体验与交流、茶市雅集、茶产业链创新合作论坛等活动,让市民和游客更好地了解茶文化。
在湖南长沙,茶文化与非遗体验项目结合。在相关主题活动中,茶叶专家与茶客一起品茶论道,欣赏湖南本土技艺制作的茶器,同时设有剪纸、中国结、拓印等非遗项目体验,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参与。
广西南宁打造“茶文化时空走廊”,邀请市民参加宋代点茶技艺展示等传统工艺沉浸式体验,了解茶叶的传承与发展。
小满“吃苦”利于身心
元代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小满,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
小满是与降水和小麦有关的节气。在北方,小麦的籽粒饱满欲熟;在南方,雨水渐渐充盈,江河湖塘的水涨起来,两个意象都可称之为“满”。
小满是时令,更是与人生意象相关联的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有小暑与大暑,小雪与大雪,小寒与大寒,但只有小满,而无大满。专家指出,这恰恰体现了中国人的中庸之道——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凡事不可太满,太满反而会物极必反。所以,大暑和大寒时节是大自然的严酷考验,但小满恰是我们人生观的一种体现。
小满的节气意象在城市生活中有所体现。人们不仅不要追求大满足,而且应该适当“吃苦”。俗话说:“小满吃苦,清热解暑。”这就告诉我们,在这个节气,要多吃些苦味的食材。
《本草纲目》记载:“(苦菜)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老。”苦味食材包括:苦菜、苦瓜、蒲公英、莴苣、莲子心等。苦菜味苦、性寒,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等,清热解毒。
小满节气为何要“吃苦”?这是因为,这个节气的气温进一步升高,湿气逐渐加大,身体容易疲劳,此时心火较旺。根据中医理论,夏季在五行中属火,对应的脏腑是心脏,因此需要养心,吃苦味的食材可以使身体机能达到平衡状态,有利于保护心气。
其实,菜市场里到处透露着随节气而食的信号。除了苦味食物,小满还有许多节令美食,如麦糕饼、枸杞苗、枇杷等。
“城市限定”别有风味
在全国一些城市,小满节气还有许多“城市限定”,保留了这些区域大众特有的生活习惯。
小满时节的本地时令菜各不同,如苏浙沪地区的蚕豆、广州的蒲瓜、成都的折耳根等。不少老字号店铺更是推出“小满限定”食品,如北京稻香村的槐花香糕、苏州采芝斋的青梅露,等等。
在南京,每逢小满时节,“打野”更是一大城市景观。打野曾是一个游戏名词,如今被赋予了“去野外挖野菜”的新含义,正所谓“南京一大怪,不爱荤菜爱野菜”。南京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地貌是丘陵与水系交织,其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为野菜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
南京人对野菜的执念根植于历史。六朝时期佛教素食文化的兴盛,让野菜成为“金陵风雅”的一部分。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精心收集了众多美食佳肴,其中不乏野菜的烹饪之法。如今,“七头一脑”(枸杞头、马兰头、荠菜头、香椿头、苜蓿头、豌豆头、小蒜头和菊花脑)不仅是餐桌上的时令鲜味,更被年轻人视为“城市文化密码”。
在宁夏,人们保留着小满时节食野菜的习惯,通常将野菜烫熟,再放入盐、醋、辣油或蒜泥进行凉拌,搭配馒头、米饭食用,既清热解毒,又可增进食欲。在小满这一天,宁夏的一些地方会举办与野菜相关的活动,如野菜采摘比赛、烹饪大赛等,大家围坐一起食野菜。
在专家看来,如今在一些城市出现的“野菜热”,是连接城市记忆和现代生活的一座桥梁。清明时节采荠菜、小满吃野菜,都是城市对节气文化的一种传承。专家同时提醒,部分野菜与有毒植物形似,误食可能中毒;另外,城市绿地、路边野菜易受农药、汽车尾气等污染,一味“寻野”应注意食品安全。
初夏景观如诗如画
小满时节恰逢初夏,初夏的色彩是凤凰如焰、榴花似火。全国不少城市的小满景观,其“浓墨重彩”是不一样的。
在昆明,小满时节正是蓝花楹盛放之季,宛如紫色云霞挂在枝头。昆明瀑布公园内的湖畔蓝花楹与蜿蜒的湖心木栈道、游弋的鱼儿构成了如诗如画的美景。
而上海的公园内,花石榴为小满的繁花季增添了娇艳的色彩。花石榴的花色艳丽,花期较长,可以一直持续到七八月,为公园增添了不少色彩。绣球花在城市街景中挥发了无尽的夏意,它们既清雅又浓烈,给小满节气带来无限生机。
在福建泉州,古城街巷里火红的凤凰花竞相开放,与城市建筑、街道相互映衬,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景观,吸引市民和游客拍照留念。
城市里,田园与水域景观同样引人注目。上海的马陆葡萄主题公园内,一串串葡萄挂满枝头,形成了独特的田园风光。城市周边的郊区分布着大量农田,小满时节小麦逐渐成熟,微风吹过,麦浪滚滚,呈现出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
重庆等地的池塘中,小满时可见“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景致,荷叶从水面探出,藕尖在水下生长,为城市增添了一抹清新的夏日气息。
小满遇上“国际茶日”
小满时节恰逢“国际茶日”,“茶文化”为各个城市带来了小满的独特气息。
“国际茶日”于2019年第74届联合国大会宣布设立,时间定为每年5月21日,是以中国为主的产茶国家推动设立的农业领域国际性节日。中国的茶叶品种主要以绿茶、红茶为主,5月中下旬正是大部分茶叶上市的日期。
各个城市因茶而动。“国际茶日”推介活动成为贵州安顺的文旅品牌之一,观壮美黄果树,品瀑布毛峰茶,相关茶叶协会举行斗茶、话茶、新式茶饮等展示活动,推动茶叶与文旅的融合发展。
茶席是浙江温州的一大特色。在这一天,温州举办相关早茶茶王赛,现场布置自由茶席、“一县一品”茶席等,邀请市民品鉴茶品,弘扬茶文化,打造“温州早茶”品牌。
江西南昌举办江西茶嘉年华活动以及现代城市的茶工厂开放日,并融入茶道表演、茶客体验与交流、茶市雅集、茶产业链创新合作论坛等活动,让市民和游客更好地了解茶文化。
在湖南长沙,茶文化与非遗体验项目结合。在相关主题活动中,茶叶专家与茶客一起品茶论道,欣赏湖南本土技艺制作的茶器,同时设有剪纸、中国结、拓印等非遗项目体验,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参与。
广西南宁打造“茶文化时空走廊”,邀请市民参加宋代点茶技艺展示等传统工艺沉浸式体验,了解茶叶的传承与发展。
责任编辑:张希喆

- 9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