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建功新时代 | 徐静霞:公益长跑守护生命之光


来源:政协联线 | 2025-04-22 20:09
字号

委员名片
徐静霞,常熟市政协委员、常熟蓝天青年救援队队长。
3月29日,缅甸强震的余波尚未平息,常熟市政协委员、常熟蓝天青年救援队队长徐静霞已再次整装待发。作为应急救援领域的“铿锵玫瑰”,她以11年公益救援的深厚积淀,带领团队深入震区一线,用专业与温情书写着新时代政协委员的使命担当。
徐静霞的救援足迹遍布国内外。2021年河南特大洪灾中,她带领团队连夜转移2000余名群众,用行动诠释“生命至上”;2023年土耳其地震,她跨越8000公里奔赴灾区,与死神赛跑抢救被困人员,展现了中国志愿者的担当;2025年西藏定日县地震,她作为常熟市应急志愿者协会会长,第一时间响应号召,带领队员深入拉孜县偏远村落,以“毛细血管式”工作法,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协助发放近50万元物资,并自筹资金搭建42套板房,为受灾群众筑起温暖港湾。
左三为徐静霞委员
救援一线的实战经验,让徐静霞深刻意识到“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2016年,她自费350万元建成江苏首个民营防灾减灾体验馆,通过模拟地震、火灾等场景,让群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掌握自救技能。2024年,她与虞山街道合作启用3000平方米的应急救援实训中心,配备高空作业、消防逃生等10余个功能区,累计服务超4万人次,成为常熟市应急体系的重要支撑。
“培训不能照本宣科,要让群众觉得有用。”徐静霞创新推出“菜单式”课程,既有面向专业救援队的技能培训,也有针对市民的急救知识普及。2024年暑期,1600名初中生通过沉浸式研学活动学习防灾知识,许多学生反馈:“这些技能关键时刻能救命!”
作为常熟市政协“救在身边”徐静霞委员工作室负责人,她将专业优势转化为履职实效。工作室不仅是培训基地,更是社情民意的“直通车”。她围绕文旅体商应急措施、基层应急能力建设等议题提交提案,推动《常熟市应急管理条例》修订;联合14家“新时代文明实践应急驿站”,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打通应急服务“最后一公里”。
徐静霞的公益之路始于2005年。那时,她以网名“宝爷”匿名资助贫困学生,从山区支教到组建专业救援队,从个人献爱心到带动万人志愿行动,她始终践行“将公益进行到底”的承诺。
“小时候奶奶摇着铃铛喊‘关好门窗’,那种守护邻里安全的温暖,一直影响着我。”徐静霞说。从最初被质疑“红马甲丢人”,到如今获评“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江苏省三八红旗手”,她用行动证明:公益无分大小,坚守就能汇聚成光。
从土耳其到缅甸,从河南到西藏,徐静霞的每一次逆行,都是对生命的捍卫。她不仅是救援现场的“定海神针”,更是防灾减灾的“科普先锋”,更是政协委员“为民办实事”的生动注脚。正如她在西藏震区收到的藏族群众热茶与感谢信,这份跨越山海的温暖,正是她用肩膀扛起的责任与担当。
徐静霞,常熟市政协委员、常熟蓝天青年救援队队长。
3月29日,缅甸强震的余波尚未平息,常熟市政协委员、常熟蓝天青年救援队队长徐静霞已再次整装待发。作为应急救援领域的“铿锵玫瑰”,她以11年公益救援的深厚积淀,带领团队深入震区一线,用专业与温情书写着新时代政协委员的使命担当。
徐静霞的救援足迹遍布国内外。2021年河南特大洪灾中,她带领团队连夜转移2000余名群众,用行动诠释“生命至上”;2023年土耳其地震,她跨越8000公里奔赴灾区,与死神赛跑抢救被困人员,展现了中国志愿者的担当;2025年西藏定日县地震,她作为常熟市应急志愿者协会会长,第一时间响应号召,带领队员深入拉孜县偏远村落,以“毛细血管式”工作法,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协助发放近50万元物资,并自筹资金搭建42套板房,为受灾群众筑起温暖港湾。

左三为徐静霞委员
救援一线的实战经验,让徐静霞深刻意识到“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2016年,她自费350万元建成江苏首个民营防灾减灾体验馆,通过模拟地震、火灾等场景,让群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掌握自救技能。2024年,她与虞山街道合作启用3000平方米的应急救援实训中心,配备高空作业、消防逃生等10余个功能区,累计服务超4万人次,成为常熟市应急体系的重要支撑。

“培训不能照本宣科,要让群众觉得有用。”徐静霞创新推出“菜单式”课程,既有面向专业救援队的技能培训,也有针对市民的急救知识普及。2024年暑期,1600名初中生通过沉浸式研学活动学习防灾知识,许多学生反馈:“这些技能关键时刻能救命!”
作为常熟市政协“救在身边”徐静霞委员工作室负责人,她将专业优势转化为履职实效。工作室不仅是培训基地,更是社情民意的“直通车”。她围绕文旅体商应急措施、基层应急能力建设等议题提交提案,推动《常熟市应急管理条例》修订;联合14家“新时代文明实践应急驿站”,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打通应急服务“最后一公里”。
徐静霞的公益之路始于2005年。那时,她以网名“宝爷”匿名资助贫困学生,从山区支教到组建专业救援队,从个人献爱心到带动万人志愿行动,她始终践行“将公益进行到底”的承诺。
“小时候奶奶摇着铃铛喊‘关好门窗’,那种守护邻里安全的温暖,一直影响着我。”徐静霞说。从最初被质疑“红马甲丢人”,到如今获评“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江苏省三八红旗手”,她用行动证明:公益无分大小,坚守就能汇聚成光。
从土耳其到缅甸,从河南到西藏,徐静霞的每一次逆行,都是对生命的捍卫。她不仅是救援现场的“定海神针”,更是防灾减灾的“科普先锋”,更是政协委员“为民办实事”的生动注脚。正如她在西藏震区收到的藏族群众热茶与感谢信,这份跨越山海的温暖,正是她用肩膀扛起的责任与担当。
责任编辑:张雷

- 点赞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