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照片背后的故事系列(二十五):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孙宋之声
向作者提问
来源:政协联线 | 2025-05-14 16:07 字号
1932年2月6日,宋庆龄在真如前线断垣边,手持未爆炸的敌弹留影,表示抗战到底的决心

1932年2月6日,宋庆龄在真如前线断垣边,手持未爆炸的敌弹留影,表示抗战到底的决心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消极政策下,日本侵略军乘机节节进逼,东北三省相继沦陷。为了转移国际社会对日本在中国东北的侵略行为的关注,1932年1月28日,日本帝国主义得寸进尺,企图侵占上海作为继续侵略中国的基地,发动了一二八事变。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在全国人民抗日高潮的推动下,奋起抵抗,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
战事爆发后,宋庆龄立即行动起来,不仅积极组织力量帮助十九路军抗战,还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到前线慰问。她曾公开表示:“对于抗日战事,当然主张积极抵抗到底。”1932年1月30日,宋庆龄在真如十九路军指挥部进行慰问时,与军长蔡廷锴合影

1932年1月30日,宋庆龄在真如十九路军指挥部进行慰问时,与军长蔡廷锴合影


1月30日,宋庆龄与何香凝等顶风冒雪来到真如前线慰问。在简陋的临时指挥部里,宋庆龄向蔡廷锴详细了解了战斗情况,热情赞扬十九路军的将士们,鼓励他们为中华民族抗战到底,“你们抗战的枪声一打响,海内海外,男女老幼,都觉得出了一口气!亿万同胞声援你们,支持你们!”
宋庆龄与何香凝发动募捐活动,呼吁社会各界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上海人民掀起了一股捐献热潮。
为支援前线、救治伤员,宋庆龄、何香凝、杨杏佛、黎照寰等以上海交通大学的校舍“执信西斋”为院址,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筹办了一所设有300个床位、医疗器械设备完善的国民伤兵医院。在宋庆龄的感召下,国民伤兵医院汇集了一大批中西名医和护理人员,他们各展所长,不收分文。1932年3月,宋庆龄(二排左十四)在“国民伤兵医院”门前与该院全体职员合影

1932年3月,宋庆龄(二排左十四)在“国民伤兵医院”门前与该院全体职员合影


宋庆龄不仅担任医院的理事,而且长时间地在医院工作。她深入病房巡视慰问,并亲手给伤员送水喂药。宋庆龄还为伤员们捐赠了一批图书,购置了唱机和唱片,并针对伤员大都是广东人的情况,特地选购了《小桃红》等广东乐曲送去,用家乡音乐来抚慰伤员,激发他们的爱国热忱。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广大伤员深受鼓舞。
日本在战前曾狂妄叫嚣四十八小时可消灭十九路军,三日可封锁中国,但是中国军队在人民的支持下浴血奋战,连续击败日军进攻,使侵略者三易主将,数次增兵,死伤逾万,受到沉重打击。宋庆龄高度赞扬十九路军明知众寡悬殊,器械财力均不如人,而能不顾一切,以血肉为中国争一线之生机,使世界知中国尚有不可侮之军队与民气,不特为“军队之模范”,实为“革命之武力与反帝国主义之先锋”。
责任编辑:杨骁希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