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照片背后的故事系列(三十):子弹何所惧
孙宋之声
向作者提问
来源:政协联线 | 2025-05-14 16:08 字号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宋庆龄在上海留影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宋庆龄在上海留影


宋庆龄领导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后,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保护和营救了大批中国共产党党员和反蒋爱国民主人士,还开展了抗议德国法西斯暴行、抗议顾祝同杀害《江声报》记者刘煜生、继续营救国际友好人士牛兰夫妇、调查监狱状况争取改善政治犯待遇等多项活动。这些活动声势浩大,使反动派为之恐慌,蒋介石因而对宋庆龄等同盟领导人怀恨在心。但直接对宋庆龄下毒手顾忌尚多,于是蒋介石决定杀掉一个“适当”的人来对宋庆龄进行威吓。这个人就是宋庆龄的得力助手杨杏佛。
杨杏佛曾担任孙中山的秘书、孙中山葬事筹备处主任干事、国民党政府中央研究院总干事,是参与第一次国共合作、拥护三大政策的革命志士。1931年,杨杏佛赴江西苏区考察,用英文在上海《字林西报》上发表《中国共产党现状》(The Communist Situation in China),最早向国内外客观地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情况。1932年,杨杏佛协助宋庆龄筹组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担任了总干事。宋庆龄赠杨杏佛的孙中山著《实业计划》。扉页上有宋庆龄的手迹“For Mr Chien Yang From Miss Sun Yat-sen”(赠与杨铨先生 孙中山夫人),钤“杏佛”印

宋庆龄赠杨杏佛的孙中山著《实业计划》。扉页上有宋庆龄的手迹“For Mr Chien Yang From Miss Sun Yat-sen”(赠与杨铨先生 孙中山夫人),钤“杏佛”印


1933年6月16日,宋庆龄像往常一样在家里接待来访的杨杏佛。六月的上海已有了些许暑气,但杨杏佛怀揣的却是冰冷的寒意。最近几个星期,他接到许多恐吓信,听到了一些关于阴谋杀害他的口头警告。“有几次有朋友直接从南京来警告他,说某些人正计划杀害他。”这些恐吓信中,有几封把宋庆龄的名字也列入了将要受狙击的名单中。杨杏佛是特地来莫利爱路寓所告诉宋庆龄的,请她务必注意安全。宋庆龄告诉杨杏佛,“我也接到许多类似的恐吓信——常常是用最下流的话写的”,叮嘱他务必小心。然而那次会面竟成为他们的最后一面。
两天后的6月18日,杨杏佛偕其子杨小佛由亚尔培路(今陕西南路)331号中央研究院乘车外出时,突然遭到早已埋伏着的特务的袭击。杨杏佛身中数弹遇难,杨小佛因受父亲的掩护,仅腿部中了一弹而幸免于难。1933年6月19日《申报》第9版详细报道了杨杏佛的遇刺经过

1933年6月19日《申报》第9版详细报道了杨杏佛的遇刺经过


宋庆龄闻知杨杏佛遇害,悲愤异常。和反动派的预料相反,宋庆龄并没有被吓倒,却在悲愤中,面对着死亡的威吓,更加坚毅地继续战斗。第二天她就杨杏佛被害发表声明指出:杨杏佛“为同情自由所付出的代价反而使我们更坚决地斗争下去,再接再厉,直到我们达到我们应达到的目的”。
6月20日下午,杨杏佛的成殓仪式在万国殡仪馆举行。特务组织传出风声,扬言要在此时对同盟的其他成员下毒手,但宋庆龄等人并未被吓退,毅然来到万国殡仪馆吊唁。宋庆龄坚定地向记者发表谈话指出:“杨杏佛之死决不会影响运动的进展,相反地此事将激励同盟加倍努力工作。”杨杏佛的成殓仪式在万国殡仪馆举行

杨杏佛的成殓仪式在万国殡仪馆举行


杨杏佛惨遭不幸后,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活动受到巨大影响,被迫解散。而宋庆龄仍然继续战斗,如夜幕中一颗闪耀的明星,以她的坚贞不屈、勇敢忠诚和精神的美,激励无数革命者勇往直前。杨杏佛墓(今上海宋庆龄陵园名人墓园内)

杨杏佛墓(今上海宋庆龄陵园名人墓园内)


 
责任编辑:杨骁希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