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评论
  • 收藏
孙中山宋庆龄在上海的故事:汇中饭店
孙宋之声
向作者提问
来源:政协联线 | 2023-12-01 10:43 字号
视频来源: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00:54)
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结束了16年的海外流亡生活返回祖国,于1911年12月25日抵达上海。29日下午,中国同盟会本部假座汇中饭店召开欢迎孙中山先生大会。孙中山在大会上发表演讲,称“今民族主义、民权主义二者虽已将达,而欲告大成,尚须多人之努力。况民生主义至今未少着手,今后之中国首须在此处着力。此则愿与诸君共勉者也。”1923年1月17日,苏联政府代表越飞抵沪后寓汇中饭店。19日,孙中山赴汇中饭店回访前一日到莫利爱路寓所拜访他的越飞。双方经过多次会谈,于1923年1月26日在上海联名发表了著名的《孙文越飞宣言》。1945年底,宋庆龄领导的中国福利基金会也曾在汇中饭店的331室办公。汇中饭店新楼规划设计图

汇中饭店新楼规划设计图

汇中饭店位于今南京东路、中山东一路交界处南侧,现在是和平饭店南楼,而最早则叫中央饭店(Central Hotel),是西侨在上海建造的第一家带餐饮业的旅店。1843年上海开埠后,来上海经商的外国人、传教士等日益增多,但租界辟设之初几乎找不到一家比较像样的公共设施,聚会只能借洋行的房子举行。中央饭店建成于19世纪50年代,是幢英国式的三层楼房,与当时的礼查饭店(今浦江饭店)并称为上海最豪华的两家饭店。
1895年,英商汇中洋行通过股权交换控制了中央饭店,并于1903年改名为汇中饭店。1906年,汇中饭店决定将旧楼拆除重建。新楼由英商祥泰洋行司高脱(&.W.Scott)设计,华商王发记营造厂承建。当时公共租界工部局对中国人承建该工程持怀疑态度,迟迟不发执照。最后,王发记老板请成功营造第二幢江海北关大楼的杨斯盛作担保,才得到此项工程。1908年,新楼建成对外营业,无论建筑规模还是旅馆设施均属当时一流水平,遂将饭店西文名改称为“Palace Hotel”。1908年重建后的汇中饭店

1908年重建后的汇中饭店


重建后的汇中饭店占地2125平方米,建筑面积11697平方米,为6层砖石结构建筑,总高30米。由于汇中饭店的土地呈东西长、南北狭的长方形,设计师遂将靠南京路和外滩的两面都设计为主立面。全楼外观呈文艺复兴样式建筑风格,底层以花岗石贴面,上部各层外墙用白色清水砖砌成,镶以红色水砖做腰线,十分醒目。门窗有圆弧拱,也有平拱。饭店内部装修十分豪华,进门采用柚木旋转门,大厅内设有宽敞的弧形大招手柚木楼梯,扶手栏杆雕工精细,平顶饰以石膏花纹。饭店内部设有120套房间,均配备先进的卫生设备。饭店底层为餐厅、酒吧与咖啡廊,二至五楼为客房,六楼为员工宿舍。
饭店的屋顶建有花园,花园的东西两侧各建一座巴洛克式的凉亭,既增加了建筑的高度,又显得更为美观。1914年饭店六层员工宿舍发生火灾,屋顶花园和顶层装饰全部付之一炬。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外籍住客纷纷离沪归国,汇中饭店生意一蹶不振,老板也无心修复塔楼,把顶层改作了平屋顶。今天我们看到的塔楼及屋顶,是1998年参照历史旧照片重新复原的。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汇中饭店被日军强行接管,抗战胜利后复业。1947年饭店的产权出售给华商大庆公司。新中国成立后,汇中饭店于1956年重新开业,与马路对面的华懋饭店合并,改名为“和平饭店”。今和平饭店南楼(原汇中饭店)(来源:“上海发布”微信公众号)

今和平饭店南楼(原汇中饭店)(来源:“上海发布”微信公众号)


在上海中国同盟会本部欢迎大会的演说(1911年12月29日)
本会持三大主义,唱导于世。今民族主义、民权主义二者虽已将达,而欲告大成,尚须多人之努力。况民生主义至今未少着手,今后之中国首须在此处着力。此则愿与诸君共勉者也。
——《孙中山全集》第1卷
 
责任编辑:栾晓娜
转载请注明来源
  • 1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