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
  • 评论
  • 收藏
谭元元分享华人艺术家的人生选择,第三期侨界会客厅活动举行
政协头条通讯员 乔迅 政协头条记者 潘良蕾  
来源:政协联线 | 2023-06-28 20:15 字号
一位蜚声海外的华人芭蕾舞演员,为何选择回上海“二次创业”?她从上海到旧金山,并登上《时代周刊》封面,背后有哪些故事?6月27日下午,谭元元来到白玉兰广场20楼“侨之家”,参加由市侨联与解放日报社共同举办的第三期侨界会客厅活动,分享华人艺术家的人生选择。当芭蕾演员,需要一点执着
“我1987年进入上海舞蹈学校,当时大概一两千个孩子报名,总共录取了24人。”谭元元告诉台下观众,父母曾就是否让女儿学芭蕾有过激烈争执,“妈妈希望我能圆她未圆的舞蹈梦,但爸爸觉得舞蹈演员艺术生命太短,希望我成为工程师。”最终,父母用抛掷五分硬币看正反面来决定10岁女儿的未来。
有一种说法是,音乐学院附中学生一旦觉得学乐器苦,老师就会带他们去舞蹈学校练功房走一遭。谭元元没有否认这种说法:“当时条件很差,练功房没有空调、地板没有地胶,常常是两三天跳坏一双舞鞋,脚磨破了缠上创可贴继续跳。”
凭借这股韧劲,17岁的谭元元从上海跳到了德国斯图加特,成为唯一得到2年奖学金的非德裔学生,之后再跳到美国旧金山芭蕾舞团。1997年,她是舞团当时唯一来自中国的首席舞者,之后一直坚持了28年。
“在美国,艺术家、演员的待遇并没有特别高。舞蹈演员对物质的追求很少,但在精神上非常富有,对舞蹈的憧憬、对艺术的喜爱是演员最宝贵的东西。”听得出谭元元对旧金山芭蕾舞团充满感激,“它给了我许多机会,能与世界顶尖舞团不同的艺术总监、编舞以及舞者合作,每年选择我作为主要角色担当,把能演的作品都演过一遍。”
35岁,是芭蕾舞演员的一道坎。“一直绽放在舞台上只是美好梦想。”谭元元如今早已过了这道坎,“我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到什么时候,但总希望留下些作品,能给年轻舞者带去些什么。”
“要当芭蕾演员,需要一点执着。这么多年,我自己就是一根筋做一件事。人都是有惰性的,有时身体累得不行,需要强大的意志力去支撑。”谭元元少年时代的偶像,前苏联著名芭蕾舞演员乌兰诺娃,是到60岁退休。要饮水思源,报效家乡
谭元元这些年工作生活重心正逐步向上海倾斜。
2021年7月,舞蹈音乐剧场《谭元元和她的朋友们——美术馆奇幻夜》在上海首演。除了领舞外,谭元元还首次担任演出艺术总监和联合编舞。一年后的11月4日,舞剧《白蛇》登台上海大剧院,谭元元担任艺术总监,一支由海外华人舞蹈家和国内青年舞者组成的团队,轮番登台演绎古老传说。
如今,谭元元又有了新的身份——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回归母校,就是希望发挥自己的国际影响力,用好自己积累的经验,为上海舞蹈学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谭元元将之视作自己的责任,“饮水思源,是时候要报效祖国、报效家乡了”。
尽管长期身处美国,但谭元元从没有忘记家乡。2009年恰逢中美建交30周年,在她的热心促成下,旧金山芭蕾舞团开启首次访华演出。临行前两个月,谭元元意外受伤,但为了给家乡父老展示最美一面,她打了封闭上台演出。
在侨界会客厅现场,有人向她提问:“未来该如何向海外讲好中国文化的故事?”谭元元还是以舞剧《白蛇》为例,“我们正在尝试将中国舞剧与艺术、科技、新的舞台样式相融合,探索新的表达方式”。她介绍,《白蛇》2.0版正在紧密筹排之中,希望能让观众看到芭蕾与中国舞的进一步融合,未来不仅能开启中国巡演,更期待能将其带向世界,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热烈欢迎谭元元回到家乡发展,真诚祝愿她在芭蕾艺术创作和人才培养、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新成就。”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齐全胜表示,上海各级侨联组织将继续主动作为,支持海内外侨界杰出人才在上海这块热土上做出更大贡献、得到更多收获。
责任编辑:杨一宁
转载请注明来源
  • 23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