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进博“老友记”:“中国最靠谱”
2021-11-10 07:42
字号

进博会迄今已四届,参展商中的“老朋友”积淀下不少故事,当然也包括波折。记者在本届进博会上,了解到两家参展商的心路之变——他们都曾在近年内,与中国伙伴间“若即若离”,但随之又发现难以割舍,继而“回心转意”。这背后就有进博“老友”们眼中“中国供应链最靠谱”的因素。
“后悔缺席第二届进博会”
技术装备展区的展商格兰富,是全球最大的循环泵制造商,总部位于丹麦。今年携新品“灵适预制化智能泵组”,在进博会上全球首发。
水泵属于隐性能耗大户,水泵能耗约占全球电力能耗的10%。与此同时,广泛运用于工业、商业楼宇、民用建筑及市政水务行业的水泵,仅不足1%是可以被数字化监控的。格兰富正是切中这两大痛点,研发“灵适预制化智能泵组”,在苏州基地生产后,又在山东淄博市两个老旧换热站改造工程中进行首试。一个供暖季后,两个换热站分别较改造前节电80%和19%。与此同时,“数字孪生”技术得以对水泵运行状态与能耗进行动态监测分析,从“经验驱动”变为“数据驱动”,减少了70%的非计划停机。
更关键的地方在于,这套智能泵组,系格兰富全球研发、中国制造、中国首试,随后又在中国进行全球首发。此举证明,这家全球公司对“中国市场”的角色定位,已被重新定义。“公司对中国市场,有一个从‘不认识’到‘慢慢认识’再到‘全情投入’的过程。”格兰富中国公司副总裁张小岩说。
2018年首届进博会时,格兰富跟随组展商丹麦工业品联合会,在进博会丹麦国家馆亮相。不过,第二届进博会,格兰富缺席了。到第三和第四届,格兰富重续进博缘,并已签下第五届进博会展位。
对此,张小岩的解释是,由于第二届进博会时,丹麦大量企业组团在食品和农产品展区隆重亮相,身处工业领域的格兰富感觉“不搭”,便放弃了参展。“不过很快就后悔了。2020年,公司直奔技术装备展区,拿下60平方米展位,克服疫情影响真诚参展。今年进博会,公司的参展面积更是扩大到100平方米。我们深感,应该更珍惜进博会,因为进博会是我们与中国伙伴彼此交流、增进信任的一个必要平台,是我们向中国市场致敬的最好机会。”
与进博会再次牵手后,格兰富拿出了更大诚意——2021年,公司将四大板块的全球总部之一,即商业建筑总部放在了中国上海。此外,公司已筹划在苏州、无锡工厂之外,持续增加在中国的投资布局。
如今归来“绑定更牢固”
相比格兰富,进博会参展商LIHITLAB倒是“四朝元老”,从2018年开始,四届进博会一届都没跟丢。
LIHITLAB是日本一家有着83年历史的高品质文具公司。6年前,中国商人徐骏发现我国消费市场出现新趋势,主动找到LIHITLAB公司执行董事室田徹纪,要求拿下该品牌在中国的总代理权。当时,室田徹纪对中国市场并无兴趣及信心,但万没想到,仅3年时间,徐骏就将中国市场推上了LIHITLAB海外市场的第二位置。这家日本老字号企业再不敢怠慢,频频将新品投向中国市场,并连续且坚定地参展进博会。
但近年来,考虑到土地及人力成本上涨,这家日本公司陆续将部分产品的生产线从浙江、广东制造基地,向越南、缅甸、柬埔寨等东南亚地区转移。“然而这次疫情,暴露了东南亚地区的供应链短板。”LIHITLAB中国事业相关负责人戴睿告诉记者,因疫情阻隔,日本公司的品控团队无法到东南亚生产基地,实地指导生产、把控标准。结果,收货次品率明显提升。相比之下,疫情前的中国制造工厂早已相当成熟和自律,即便没有日本品控团队“打飞的”前去督察,“无论是原料采购标准、生产工艺还是流水线的先进程度,都完全符合日本公司的高品质要求。交出来的货,质量没话说。”
对这家日本企业更大的影响在于,疫情之下,全球唯中国率先复工复产,且疫情防控得力,然而其他制造基地生产供应极其不稳——缺货对企业而言是更大的灾难,工厂无法完成订单,企业无产品可卖,就是白白损失大把的生意机会。
因此,痛定思痛之下,从去年年底开始,LIHITLAB公司又启动将部分重要生产线重新移回中国。
“疫情成了一块试金石,对比之下,中国供应链的完备、稳定和可靠进一步凸显出来。”戴睿告诉记者,他相信,再度归来的这些海外企业,“他们对于中国的情感粘连会更深,与中国合作伙伴及用户之间的绑定,也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牢固。”
(原题为《有企业一度放弃参展但很快后悔;有的将生产线转走却又重新移回疫情这块“试金石”下,中国供应链完备、稳定和可靠进一步凸显出来进博“老友记”:“中国最靠谱”》)
“后悔缺席第二届进博会”
技术装备展区的展商格兰富,是全球最大的循环泵制造商,总部位于丹麦。今年携新品“灵适预制化智能泵组”,在进博会上全球首发。
水泵属于隐性能耗大户,水泵能耗约占全球电力能耗的10%。与此同时,广泛运用于工业、商业楼宇、民用建筑及市政水务行业的水泵,仅不足1%是可以被数字化监控的。格兰富正是切中这两大痛点,研发“灵适预制化智能泵组”,在苏州基地生产后,又在山东淄博市两个老旧换热站改造工程中进行首试。一个供暖季后,两个换热站分别较改造前节电80%和19%。与此同时,“数字孪生”技术得以对水泵运行状态与能耗进行动态监测分析,从“经验驱动”变为“数据驱动”,减少了70%的非计划停机。
更关键的地方在于,这套智能泵组,系格兰富全球研发、中国制造、中国首试,随后又在中国进行全球首发。此举证明,这家全球公司对“中国市场”的角色定位,已被重新定义。“公司对中国市场,有一个从‘不认识’到‘慢慢认识’再到‘全情投入’的过程。”格兰富中国公司副总裁张小岩说。
2018年首届进博会时,格兰富跟随组展商丹麦工业品联合会,在进博会丹麦国家馆亮相。不过,第二届进博会,格兰富缺席了。到第三和第四届,格兰富重续进博缘,并已签下第五届进博会展位。
对此,张小岩的解释是,由于第二届进博会时,丹麦大量企业组团在食品和农产品展区隆重亮相,身处工业领域的格兰富感觉“不搭”,便放弃了参展。“不过很快就后悔了。2020年,公司直奔技术装备展区,拿下60平方米展位,克服疫情影响真诚参展。今年进博会,公司的参展面积更是扩大到100平方米。我们深感,应该更珍惜进博会,因为进博会是我们与中国伙伴彼此交流、增进信任的一个必要平台,是我们向中国市场致敬的最好机会。”
与进博会再次牵手后,格兰富拿出了更大诚意——2021年,公司将四大板块的全球总部之一,即商业建筑总部放在了中国上海。此外,公司已筹划在苏州、无锡工厂之外,持续增加在中国的投资布局。
如今归来“绑定更牢固”
相比格兰富,进博会参展商LIHITLAB倒是“四朝元老”,从2018年开始,四届进博会一届都没跟丢。
LIHITLAB是日本一家有着83年历史的高品质文具公司。6年前,中国商人徐骏发现我国消费市场出现新趋势,主动找到LIHITLAB公司执行董事室田徹纪,要求拿下该品牌在中国的总代理权。当时,室田徹纪对中国市场并无兴趣及信心,但万没想到,仅3年时间,徐骏就将中国市场推上了LIHITLAB海外市场的第二位置。这家日本老字号企业再不敢怠慢,频频将新品投向中国市场,并连续且坚定地参展进博会。
但近年来,考虑到土地及人力成本上涨,这家日本公司陆续将部分产品的生产线从浙江、广东制造基地,向越南、缅甸、柬埔寨等东南亚地区转移。“然而这次疫情,暴露了东南亚地区的供应链短板。”LIHITLAB中国事业相关负责人戴睿告诉记者,因疫情阻隔,日本公司的品控团队无法到东南亚生产基地,实地指导生产、把控标准。结果,收货次品率明显提升。相比之下,疫情前的中国制造工厂早已相当成熟和自律,即便没有日本品控团队“打飞的”前去督察,“无论是原料采购标准、生产工艺还是流水线的先进程度,都完全符合日本公司的高品质要求。交出来的货,质量没话说。”
对这家日本企业更大的影响在于,疫情之下,全球唯中国率先复工复产,且疫情防控得力,然而其他制造基地生产供应极其不稳——缺货对企业而言是更大的灾难,工厂无法完成订单,企业无产品可卖,就是白白损失大把的生意机会。
因此,痛定思痛之下,从去年年底开始,LIHITLAB公司又启动将部分重要生产线重新移回中国。
“疫情成了一块试金石,对比之下,中国供应链的完备、稳定和可靠进一步凸显出来。”戴睿告诉记者,他相信,再度归来的这些海外企业,“他们对于中国的情感粘连会更深,与中国合作伙伴及用户之间的绑定,也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牢固。”
(原题为《有企业一度放弃参展但很快后悔;有的将生产线转走却又重新移回疫情这块“试金石”下,中国供应链完备、稳定和可靠进一步凸显出来进博“老友记”:“中国最靠谱”》)
责任编辑:张杏梅

- 点赞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