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省政协月度专题协商会建言加快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
湖北省政协
向作者提问
来源:政协联线 | 2021-06-15 12:21 字号
6月10日,省政协召开月度专题协商会,聚焦“加快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协商议政。
5月19日,武汉城市圈9市共同签署《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抱团发展的共识已经形成。
如何破题开篇,逐步实现“9个城市就是1个城市”,落实落细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的重大部署?
如何从群众最关心、感受最直接的民生服务等切入,九城同心、攥指成拳,助力打造武汉城市圈升级版?
会前,省政协通过专题座谈、实地考察、网上问卷、咨询智库专家等形式深入调研,收到各民主党派、各级政协组织、各界别委员建议文稿27篇,群众意见建议300余条。
会议通过视频连线,在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政协设立8个分会场。
会上,省政协、武汉市政协有关负责人,以及省民建副主委韩民春、省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秦尊文、省民革专职副主委陈邦利、省民盟专职副主委朱梅、武汉新港管委会副主任涂平晖、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邹薇、鄂州市政协主席何文、黄冈市政协主席洪再林踊跃建言。
民生同保  算好“一本账”
武汉城市圈在部分高频便民政务服务事项上,已实现“跨城通办”。
委员们认为,民生问题上,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
委员们建议,从老百姓切身利益着手,尽快实施城市圈教育、医疗、社保、医保、公积金、公共交通、旅游、户籍管理、养老基本公共服务“九同”工程。
圈域各市共同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已取得良好成效。建设绿色城市圈,我们还需要做什么?
委员们建议,按照统一管理要求,推进流域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保护治理。深化联防联控机制,实现大气污染防治统一协调、联合执法、信息共享、区域预警。加强城市圈危险废物信息管理、资源共享。加强城市圈生态环境应急监测装备和专业人员素质建设,提升应急监测综合能力。
发展同谋  下好“一盘棋”
谋定后动、谋定快动,把共识化为实际行动,我们就能下好“一盘棋”。
如何写好一个“谋”字?
委员们建议,从思想破冰入手,坚决克服地方利益和短期行为羁绊。
对武汉而言,就是要摒弃同城化会被“薅羊毛”和“拖后腿”的思想顾虑,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宽阔的胸襟,全力拥抱同城化;
对周边各市来说,就是要打破同城化会造成资源要素被“虹吸”的思想顾虑,主动融入同城化。
委员们建议,建立并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常态化、实体化运作工作机构。
强化工作指导、层层压实责任,充分整合资源、形成良性互动,加强督查督办、严格考核奖惩,可以确保同城化发展有力有序推进。
委员们建议,建立并持续完善一揽子体制机制,包括组织保障、改革赋权、财政支持、用地保障、新基建建设、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要素流动、损益交换、利益共享、争端处理、考核激励等,奋力将武汉城市圈打造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主引擎。
规划同编  画好“一幅图”
扛起“一主引领”共同责任,共同把城市圈打造成全省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主支点、全国重要的增长极,是委员们的共识,也是湖北人民的期盼。
“创新空间规划体系编制,创新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创新一体化政策扶持机制,创新圈域利益共享机制。”武汉市政协“四个创新”的建议,激发共鸣。
委员们认为,总体规划是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蓝图,对城市圈及各市发展有着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必须与全省国土空间规划重构实现无缝衔接。
委员们建议,系统编制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专项规划,包括:空间规划、产业协同规划、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规划、生态环境共保联治规划、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规划、协同开放规划、重要毗邻区域规划、大都市区规划等。
何文、洪再林建议,圈域各市应在总规框架下,进一步从区域角度,建立以战略规划为引领、空间规划为基础、专项规划为支撑的协同规划体系。
产业同链  奏好“大合唱”
“如何从总体规划、组织实施和平台构建等方面有步骤地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是‘十四五’期间亟待解决的问题。”省民革就统筹武汉城市圈产业协同发展提出建议。
发言中,委员们围绕“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目标,从强化圈域各市产业对接发展关联度、加强经济技术协作和产业互动协同等方面提出若干建议——
以东湖高新区为核心,串联鄂州、黄石、黄冈、咸宁、仙桃等重点园区和重要创新平台,建设光电子信息、智能产业、大健康三条创新产业带。
以武汉经开区为核心,加强与孝感、黄冈、仙桃、天门、潜江、汉川等协作互动,打造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现代化工新材料等产业集群。
以天河、花湖机场为核心,支持武汉、孝感、鄂州、黄石、黄冈、仙桃联合打造临空临港枢纽经济带,重点发展空港物流、临空制造、跨境电商等产业。
以长江新区为核心,聚焦“绿色、生命、智能”三大产业方向,打造新兴增长极,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交通同网  织好“一张网”
同城发展,交通先行。
如何建设以武汉为中心的综合交通枢纽,加速融入“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
委员们提出如下建议——
加快推进高铁、城铁、市域(郊)铁路、城轨四网融合,打造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
以高速公路扩容和市际公路衔接为重点,加快圈域公路网络化建设,全面打通“断头路”、畅通“瓶颈路”,提升公路运输能力。
以专业化、集群化港口建设为核心,推进圈域港口资源整合;推动武汉天河机场、鄂州货运机场“双枢纽”联动发展,建设国际重要航空货运中心;大力发展江海、水铁、空铁、陆空联运,将湖北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多式联运中心。
构建多层次客(货)运服务体系,打通管理和运营屏障,推行旅客运输“一票制”、货物运输“一单制”等,降低交通成本,提升服务效能。
科技同兴  结好“一家亲”
区域创新如何突破?
省民盟建议,打造武汉城市圈升级版,推动“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委员们认为,应紧盯武汉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和武汉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目标,科学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积聚创新要素,优化创新生态,激发创新活力。
委员们建议,推动“光谷科创大走廊”向鄂州、黄石、黄冈、咸宁、孝感延伸,形成一条走廊整体联动、若干产业分布配套、多个平台互联互通的科技创新发展格局。
科技自立自强,需要改善创新基础设施,提升创新发展能力。
委员们建议,围绕东湖科学城建设,聚焦光电子信息、大健康、智能产业,串联鄂州、黄石、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重点园区,延伸至天门、汉川,着力开展基础研究和前沿创新,突破一批引领性原创性重大成果,增强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话语权。
(张辉 郑轩)
责任编辑:黎凡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