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浪潮》来袭,看当代青年如何演绎那代热血青年
上海文联
向作者提问
来源:政协联线 | 2021-06-11 15:18 字号
【编者按】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1915年,《新青年》发刊词如是说。当时的青年,他们以青春之热情创建青春之中华;当代的青年,他们用艺术的魅力点燃红色的情怀。让我们通过一部部艺术作品,与这些鲜活的生命相遇,看当代文艺新青年如何演绎那一代热血青年,看当时的他们如何感染现在的我们……
当代的青年,发出灵魂的叩问——
如果我们重返当时的那一年
会不会做出和他们一样选择?
当时的青年,用生命作出回答——
让我们走进剧场,纪念不能忘却的纪念
跨越历史和时空,感受不曾冷却的热血
看一群青年人演绎另一群青年人的生命故事
《浪潮》演出视频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五烈士牺牲90周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创作了舞台剧《浪潮》,再现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五位烈士李求实、柔石、冯铿、胡也频、殷夫在上海龙华牺牲的历史。
90年前的青年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是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力军。左联的成立时值第一次国内革命失败之际,是中国共产党在上海领导创建的一个文学组织。但左联一成立,就遭到了国民党当局政府的破坏和镇压。
左联五烈士
被称为“左联五烈士”的李伟森(李求实)、柔石、胡也频、殷夫、冯铿就是在全面查禁和镇压的时期被拘捕的。1931年2月7日,遭到审讯关押后他们被秘密杀害。可即使在狱中,这些年轻的作家们也不曾因为监禁而放弃写作,正如左联也不曾因为挫折而放弃斗争!在汹涌的时代浪潮中,他们顽强、勇敢,一心一意地争取自由和光明。
舞台剧《浪潮》的故事,就从1931年2月7日的那个晚上开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年轻作家被秘密杀害于龙华警备司令部……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死亡,
五烈士的灵魂在意识世界里相聚,
叩问自己到底为何而死:
是因为对我们开枪的士兵吗?是因为在东方旅社的那次会议吗?是因为文学吗?是因为仇恨吗?又或是因为信仰与大爱?
全剧以对死亡的探讨串联起五位烈士各自不同的人生故事,在娓娓道来中徐徐展开五位烈士的人生图景。在回溯人生的过程中,五烈士解开了情感的枷锁,找到了自己信仰的基石,找到了选择革命的初心。
看当代青年演绎那一代青年
殷夫的扮演者陈山:他们真的有很大的理想、很大的胸怀,要带着所有人去到那个向往的世界,所以才会向死而生。我们现在理解他们当时的语言可能是有点困难,因为那个时代下很容易把那些语言讲出来,而现在的语言偏于柔软和内敛。我读了殷夫写的诗和《李求实传》的原话后,再看那些台词真的很有力量。
李求实的扮演者刘炫锐:我看了《李求实文集》和《李求实传》,我的台词都是他的原话。确实有点“口号”,但是李求实真的很有文采,他是鼓动性和宣传性极强的人。
冯铿的扮演者钱芳:《浪潮》希望从“人”本身找一些东西,因为每个人不是生来就是烈士,生来就是英雄,我们需要拎出他们心里真实的想法,让观众产生共鸣,理解当时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在当时他们是一群比较先进的人,他们看到外面的世界,他们想把思想传达给更多的人,让大家站起来。
柔石的扮演者王梓:柔石在左联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剧中柔石的戏份主要是和鲁迅,从演员的角度出发,柔石这场和他们那几场的节奏、情感都不一样,导演跟我说这是师生情,他举大学里的例子跟我们分享。
胡也频的扮演者程子铭:拿到胡也频角色的时候,我的抓点就是他是28岁,我今年也是28岁,很像。在几位演员中,我相对年龄较小,或许某些地方有点难以把握尺度,我这场戏时空跳跃也有点频繁,之后会继续改进。
看《浪潮》如何诠释当时的青年
1931年2月7日深夜
五位左联作家年轻的生命
戛然而止
他们为何而死?
他们年轻的生命又经历了什么?
如今的我们又为何而活?
怀揣着各种疑惑和问题
《浪潮》主创投身入30年代的浪潮中……
以下视频来源于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浪潮》创排纪录片
浪漫主义的艺术表达
“用我们的生命去换一个现在来看未知的事,不知道这件事能不能成功,但我愿意拿我的生命来换,这难道不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吗?”
导演何念感慨道:“他们都只是20来岁,对这个世界刚刚打开了他们自己的未来和憧憬,却就要直接面临死亡。他们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匆匆地走向死亡,他们需要询问这个世界,自己到底为何而死?”
这个设在开头的悬疑,既是五位烈士对这个世界的叩问,也是为了引起观众们对五位烈士命运的关注,到底是什么导致了五位烈士的就义?是当时当下历史背景的时代浪潮?还是彼时彼刻心中澎湃的信仰浪潮?抑或是,还有些别的什么?
为了能够让观众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这五位烈士并非可望而不可及,而是真真切切、仿佛就生活在每个普通人身边的真实的人,导演何念选择了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分线叙事的方式来呈现这五个有爱、有家人,有追求、有渴望,有质疑、有信仰的鲜活的形象。
何念认为:浪漫主义最适合表现红色题材,也最能让大家共情。 浪漫主义更能调动大家的想象空间,可以让大家用自己的文化背景、想象空间和舞台故事一起去完成每个人脑海里不一样的“演出”。
水舞台的意象化象征
《浪潮》在舞台上大胆使用了水的元素,整个舞台时而被水包裹,时而又让水退去,结合着悬浮板等装置的设计,一起构成了《浪潮》的水舞台,这也是“浪潮”的意象化象征。动荡着的汹涌浪潮裹挟着每一个个体,而这些来自不同地方、有着不同背景的年轻人们,虽然有着不同的经历,却不约而同地做出了相同的选择。
导演何念表示:“浪潮最基本单位的元素就是水,通过‘水’元素来让戏更加有诗画的感觉。” 《浪潮》用最坚硬的铁和最柔软的水进行对话,它们之间相互支撑、互为依托,呼应了“浪潮”的主题。舞台整体由一方或平静、或激荡的大水池和九宫格式上下浮动的悬浮板组成,舞台四周被黑色金属的书架所包围,如同钢铁意志般的质感,也是文字和书页寄存其见的载体。
让当代青年成为他们
《浪潮》的创作始于2020年11月,从了解左联五烈士的生平资料开始,在进行了历史调研、实地采风等一系列工作后,主创选择在现实主义史实考证的基础上,用浪漫主义的情怀来搭起历史的桥梁。正如导演何念强调的,主创们希望在当代青年与彼时青年间建构对话,让当代青年在“同龄”先辈的故事中感受到力量和鼓舞。
在何念看来,《浪潮》要完成的最大任务是——通过当年的青年故事感染现在的青年。我们希望让观众们看到,我们不曾忘记这些烈士的故事。我们更希望让观众们相信,就是身边人,甚至就是他们自己,在那样的选择面前,也会毫不犹豫地受时代感召、受党引领,加入他们的队伍,甚至成为他们。”
剧照摄影 | 尹雪峰、陆宇烁
文编 | 王   虹
美编 | 音   云
责任编辑:张奂雅
转载请注明来源
  • 点赞
  • 评论
  •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