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评论
- 收藏
峰起云泳丨清末新军与太湖秋操


来源:政协联线 | 2021-02-01 21:08
字号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城,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惶逃往西安,在帝国主义列强刺刀大炮的威胁下,清朝被迫签署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标志着我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1901年起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清廷试图在军事、官制、法律、商业、教育和社会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挽救其摇摇欲坠的腐朽统治,历史上称为“清末新政”。清末新政废除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堂,改革官制,编练新军,倡导建立工商企业,范围波及内地及东北、蒙古、西北、西藏等地,但是由于“新政”的“支离、拖沓”和官员的“敷衍”,因此清末新政并未取得太大的进展,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创造了条件。
编练新军是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之一,清廷为此投入巨大财力,花费大量人力物力。1901年清廷下令各省“裁汰旧军,编练常备军”,并于1903年设立练兵处,由庆亲王奕劻总理练兵事务、袁世凯为会办练兵大臣,1904年清廷决定在全国编练36镇(“镇”相当于现代军制的师)新军。新军的全称是“新建陆军”,主要特点是“习洋枪,学西法”,完全使用西式的军制、训练以及装备,这是清朝继八旗、绿营、湘军、淮军后,最后一支有战斗力的正规军,其中袁世凯编练的北洋六镇新军,后来成为民国时期北洋军阀的基础,但是直到清廷覆灭新军也只编练了15镇,约16万人。
为了检验新军的编练效果,也为了鼓舞清军士气,从1905年到1908年清廷先后在河北河间、河南彰德、安徽太湖举行了3次新军秋季操练,操练的内容包括攻占敌方山头、迂回穿插、侦察敌情、后队支援、后勤辎重供应、步兵骑兵炮兵合作推进、战地救护等演练。前来检阅新军秋季操练的不仅有清廷高官,而且还有各国军事要员前来观摩。
据《清史稿·德宗本纪》记载,“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八月,己卯,命荫昌(陆军大臣)、端方(两江总督)校阅秋操”。端方“以太湖(县)当吴楚要冲,指定为鄂(湖北省)宁(江苏省)两省秋操”,太湖县地处安徽省安庆市的西南部,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地形与环境适合军事演习。为此太湖县“设电报,筑马路,宾馆、行辕纷纷营造”,端方还奏请景德镇御窑厂定烧粉彩荷花吸杯,寓意“一片丹心,报效朝廷”,上面有“大清光绪三十四年太湖秋操纪念杯”楷书题字,作为此次“大阅兵”的纪念品。正值“太湖秋操”如火如荼进行之时,却从京城传来噩耗,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相继去世,“太湖秋操”不得不暂停,举行哀礼。
由于清廷在太湖县举行新军秋操,安庆城内兵力空虚,革命党人熊成基、范传甲等趁机发动“安庆马炮营起义”,打响了新军反清起义的第一枪,在革命党人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启武汉之先声”,成为辛亥革命威武雄壮的前奏曲。而参加“太湖秋操”的湖北新军第八镇官兵三年后(1911年)在革命党人吴兆麟、蔡济民等带领下发动轰轰烈烈的武昌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成为推翻清朝腐朽统治的生力军。
编练新军是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之一,清廷为此投入巨大财力,花费大量人力物力。1901年清廷下令各省“裁汰旧军,编练常备军”,并于1903年设立练兵处,由庆亲王奕劻总理练兵事务、袁世凯为会办练兵大臣,1904年清廷决定在全国编练36镇(“镇”相当于现代军制的师)新军。新军的全称是“新建陆军”,主要特点是“习洋枪,学西法”,完全使用西式的军制、训练以及装备,这是清朝继八旗、绿营、湘军、淮军后,最后一支有战斗力的正规军,其中袁世凯编练的北洋六镇新军,后来成为民国时期北洋军阀的基础,但是直到清廷覆灭新军也只编练了15镇,约16万人。
为了检验新军的编练效果,也为了鼓舞清军士气,从1905年到1908年清廷先后在河北河间、河南彰德、安徽太湖举行了3次新军秋季操练,操练的内容包括攻占敌方山头、迂回穿插、侦察敌情、后队支援、后勤辎重供应、步兵骑兵炮兵合作推进、战地救护等演练。前来检阅新军秋季操练的不仅有清廷高官,而且还有各国军事要员前来观摩。
据《清史稿·德宗本纪》记载,“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八月,己卯,命荫昌(陆军大臣)、端方(两江总督)校阅秋操”。端方“以太湖(县)当吴楚要冲,指定为鄂(湖北省)宁(江苏省)两省秋操”,太湖县地处安徽省安庆市的西南部,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地形与环境适合军事演习。为此太湖县“设电报,筑马路,宾馆、行辕纷纷营造”,端方还奏请景德镇御窑厂定烧粉彩荷花吸杯,寓意“一片丹心,报效朝廷”,上面有“大清光绪三十四年太湖秋操纪念杯”楷书题字,作为此次“大阅兵”的纪念品。正值“太湖秋操”如火如荼进行之时,却从京城传来噩耗,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相继去世,“太湖秋操”不得不暂停,举行哀礼。
由于清廷在太湖县举行新军秋操,安庆城内兵力空虚,革命党人熊成基、范传甲等趁机发动“安庆马炮营起义”,打响了新军反清起义的第一枪,在革命党人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启武汉之先声”,成为辛亥革命威武雄壮的前奏曲。而参加“太湖秋操”的湖北新军第八镇官兵三年后(1911年)在革命党人吴兆麟、蔡济民等带领下发动轰轰烈烈的武昌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成为推翻清朝腐朽统治的生力军。
责任编辑:杨一宁

- 点赞
- 评论
- 收藏
相关推荐